上海自然博物馆专业科普团队打造,100+页恐龙图文知识,10讲自博馆实景讲解视频,18项立体互动机关;让孩子化身策展人,沉浸真实的挖掘现场和展览空间,亲手搭建专属的一平米恐龙博物馆。
受邀成为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挑战亲手挖掘化石与复原恐龙,活用阅读到的知识,纯手工打造专属的一平米恐龙博物馆,释放创造力、展现逻辑力、锻炼表达力。
这是一本关于恐龙的科普童书?不!这是由你创造的一平米主题博物馆,眼、耳、手、口多重感官参与,集合了认知、科普、动手、设计与表达,极具巧思!
适读年龄:7岁以下,全家一起玩
7-10岁儿童,可以自己玩,也可以和同伴一起玩
10岁以上,想怎么玩就怎么玩
1. 上海自然博物馆专业科普团队打造,用一本书轻松走进恐龙的世界
内容设计贴近儿童的理解力与接受力,化繁为简,以有趣浅显的表达方式实现知识的有效输入。对恐龙物种及其生活时代建立清晰、系统的知识框架,将繁多的恐龙种类分类解释,联结成有效记忆的视觉化图谱。附加10段在博物馆内实景拍摄的讲解视频,涉及真实的展品与情境化的场景,由博物馆专业科普人员多元化地详解恐龙知识。
2. 科普书的全新玩法,融入独特的策展理念
在这本书中,小读者们会变身成为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亲自参与到恐龙化石的挖掘与复原、恐龙展览的设计与搭建工作中。
全书从 “恐龙去哪儿了”问题开始,带领读者了解化石的形成条件与种类、挖掘现场的分工等知识,再像真正的科研人员一样,在《挖掘复原笔记》和棘龙复原故事的帮助下亲手从化石块中挖掘出13个恐龙骨骼,并完整拼接出一只霸王龙恐龙的骨架。
有了完整的恐龙骨架展品,接下来的任务就是搭建与布置一场引人入胜的恐龙展览,借由《导读手册》的指引,小读者可以从展览的门头开始,设计一场展览的逻辑脉络、陈列方式和参观路线,将学到的恐龙知识以陈列展览和互动讲解的方式进行输出,在亲手设计、制作和分享的过程中提升主动学习、设计思维与自信表达的能力。
3. 多重感官体验,增强阅读参与感与主动学习性
书中不仅有文字、图画,更有视频、纸模与化石,将科普知识、艺术创作与游戏过程融合在一起,让读者在理解和消化知识的基础上,自己动手制作、书写涂画,在“做中学”“策展布置”的过程中完成知识的巩固与创意输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能够自信表达。
本书基于情境学习的博物馆教育理念,设置真实的情境,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让他们在自由探索和思考中获得知识,理解科学的思维方法及科学精神。
上海自然博物馆专业科普团队打造!
主编 刘哲:上海科技馆自博展教中心网络科普部部长,副研究馆员。主要从事博物馆公众教育活动策划、新媒体科学传播等方面的工作。曾参与编写《仰鼻大圣——金丝猴》、《生活里的科学》、《新媒体与博物馆发展》、《可爱的大朋友》等科学普及、科学传播研究方面的书籍,翻译出版《博物馆网站与社交媒体——参与性、可持续性、信任及多元化》一书。参与国家级、省部级课题项目十余项,策划举办恐龙季、寻鸟季、我的自然百宝箱等大型主题活动,获得省部级以上奖项四项。
编著 宋婉莉:上海自然博物馆科普内容创作人,主要从事科学编辑、科普新媒体传播、科普活动策划等工作。策划爆款推文数百篇,参与编写《走近南美动物》科普书,参与主编《科普达人系列丛书》,担任《哈哈画报》科普杂志专栏科普作者。获得省部级奖项3项。
科学审核 何鑫:上海自然博物馆副研究员,华东师范大学生态学博士,研究方向为动物生态学和保护生物学,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十余篇,承担科研课题四十余项。多次参与中央电视台《正大综艺动物来啦》、《科学动物园》、上海电视台《新闻夜线》等节目,并受邀在众多平台进行了近四百场科普讲座。撰写和翻译了《环游加拉帕戈斯》、《鸟类行为图鉴》、《生态学通识》等十余部著作以及数百篇与自然保护有关的科普作品,热衷于科学普及、公众传播和环境教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