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种质资源学》首次构建了学科理论框架,把栽培植物起源中心理论、遗传变异的同源系列定律和作物及其种质资源与人文环境的协同演变学说作为作物种质资源学的三大基本理论,把遗传多样性、遗传完整性、遗传特异性与遗传累积性作为作物种质资源的四大基本特性。同时,首次提出了学科技术框架,涵盖“广泛调查、全面保护、充分评价、深入研究、积极创新、共享利用”六大技术体系,重点阐述了调查收集、安全保护、表型鉴定、基因型鉴定与基因资源发掘、种质创新、组学研究、大数据构建、共享利用、价值评估和高效管理的理论基础、技术方法、重要进展及发展趋势。
更多科学出版社服务,请扫码获取。
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作物种质资源学的目的、意义与由来1
一、作物种质资源学的目的与意义1
二、作物种质资源学的由来2
第二节 作物种质资源学的概念、内涵与作用4
一、基本概念与内涵4
二、作物种质资源的类型5
三、作物种质资源的形成6
四、作物种质资源的地位与作用8
五、作物种质资源促进世界农业发展13
第三节 作物种质资源学的基本理论、任务与研究方向15
一、作物种质资源学的基本理论15
二、作物种质资源的基本特性16
三、作物种质资源的外延特征19
四、作物种质资源学的研究方向20
五、作物种质资源学研究的显著特点23
第四节 作物种质资源学的历史、现状与趋势24
一、作物种质资源学的发展历程24
二、作物种质资源学发展现状与趋势33
参考文献35
第二章 作物种质资源学基本理论37
第一节 栽培植物起源中心理论37
一、理论概述37
二、作物起源的研究方法41
三、作物驯化46
四、起源中心理论对作物种质资源学研究的指导作用53
第二节 遗传变异的同源系列定律54
一、理论概述54
二、趋同进化和趋异进化55
三、遗传进化研究方法58
四、作物的传播与分化59
五、遗传变异的同源系列定律对作物种质资源工作的指导作用62
第三节 作物及其种质资源与人文环境的协同演变学说64
一、喜食喜用糯性食材促进了粮食作物糯性基因的定向积累65
二、以蒸煮为主的烹饪方式促进了作物进化契合蒸煮食味品质68
三、喜食蔬果且偏好多样化促进了特色作物种质资源的形成69
四、物尽其用的探索催生了新型作物种质资源71
五、作物及其种质资源与人文环境的协同演变学说对作物种质资源学研究的指导作用73
参考文献74
第三章 作物种质资源调查与收集88
第一节 国内外作物种质资源调查收集简史88
一、国外作物种质资源调查收集简史88
二、我国作物种质资源调查收集简史89
三、我国引进国外作物种质资源简史90
第二节 作物种质资源调查与收集的理论基础91
一、作物种质资源分布的不平衡性91
二、作物种质资源变异的长期性和连续性94
三、作物种质资源受人类活动影响形成的区域特异性95
第三节 作物种质资源调查与收集技术97
一、调查收集优先区域的选择98
二、作物种质资源调查技术98
三、作物种质资源收集方法101
四、标本采集方法103
第四节 作物种质资源的国外引种103
一、国外引种的重要性103
二、国外引种的原理104
三、国外引种技术104
四、国外引种注意事项106
第五节 引进作物种质资源的检疫107
一、检疫的必要性107
二、检疫的依据108
三、检疫性有害生物的传播途径110
四、植物检疫措施111
五、检疫检验技术116
第六节 作物种质资源调查收集发展趋势118
一、国内调查收集成就与发展趋势118
二、国外引种的成就与发展趋势125
参考文献126
第四章 作物种质资源保护130
第一节 作物种质资源保护理论基础130
一、保护的概念与意义130
二、保护的基本原理/原则135
第二节 异生境保护技术155
一、种子保存技术155
二、植株保存技术160
三、离体保存技术164
四、DNA保存技术170
第三节 原生境保护技术171
一、物理隔离保护技术171
二、主流化保护技术175
三、农场保护技术176
四、保护点监测与预警技术177
第四节 国内外研究进展与趋势180
一、异生境保护180
二、原生境保护189
参考文献192
第五章 作物种质资源表型鉴定与评价199
第一节 作物种质资源表型鉴定基本原理与方法199
一、表型鉴定对作物种质资源研究和新品种培育的重要性199
二、作物种质资源表型鉴定的基本原理及环境控制202
三、作物种质资源表型的主要鉴定方式205
第二节 作物种质资源农艺性状鉴定与评价207
一、作物种质资源农艺性状鉴定概况207
二、作物种质资源农艺性状鉴定评价的主要方法及指标212
第三节 作物种质资源生物胁迫抗性鉴定与评价214
一、作物种质资源生物胁迫抗性鉴定概况214
二、作物种质资源抗病虫性鉴定评价的主要方法及指标221
三、作物种质资源生物胁迫抗性类型与机制226
第四节 作物种质资源非生物胁迫抗性鉴定与评价230
一、作物种质资源非生物胁迫抗性鉴定概况230
二、作物种质资源非生物胁迫抗性鉴定评价的主要方法及指标231
三、作物种质资源非生物胁迫抗性类型与机制235
第五节 作物种质资源品质性状鉴定与评价236
一、作物种质资源品质性状鉴定概况236
二、作物种质资源品质性状鉴定评价的主要方法及指标243
第六节 作物种质资源环境资源利用效率鉴定与评价246
一、作物种质资源环境资源利用效率鉴定概况246
二、作物种质资源环境资源利用效率鉴定技术方法与指标249
第七节 作物种质资源表型鉴定进展与发展趋势252
一、中国作物种质资源表型鉴定进展252
二、全球作物种质资源表型鉴定进展261
三、作物种质资源表型鉴定展望264
参考文献265
第六章 作物种质资源基因型鉴定与基因资源挖掘270
第一节 基因型鉴定的内涵与方法270
一、基因型鉴定的内涵270
二、基因型鉴定的主要技术方法271
第二节 基因型鉴定在作物种质资源研究中的应用275
一、遗传多样性评估275
二、驯化与改良选择分析279
三、核心种质构建280
四、DNA指纹数据库建立284
第三节 基因资源挖掘的内涵与方法286
一、基因资源挖掘的内涵286
二、基因发掘的主要方法288
三、等位变异挖掘的基本策略293
第四节 作物重要性状基因资源挖掘295
一、产量性状基因资源挖掘295
二、生物和非生物逆境抗性相关基因资源的挖掘297
三、养分利用效率基因资源挖掘299
四、品质性状基因资源挖掘300
五、适应性基因资源挖掘300
第五节 作物骨干亲本形成的基因组学基础301
一、骨干亲本概念的形成过程简介301
二、骨干亲本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301
三、重要骨干亲本研究进展302
第六节 基因型鉴定和基因资源挖掘发展趋势304
一、基因型鉴定向精准化规模化方向发展304
二、基因资源挖掘向智能化方向发展306
三、基因资源创制向定向化方向发展306
参考文献307
第七章 作物种质创新312
第一节 基本理论与方法312
一、作物种质创新的含义312
二、作物种质创新的基因源313
三、作物种质创新的基本理论313
四、作物种质创新的基本方法316
第二节 基于地方品种的作物种质创新318
一、地方品种的特性与利用价值318
二、基于地方品种的种质创新策略319
第三节 基于野生近缘植物的作物种质创新332
一、野生近缘植物的特性与利用价值332
二、基于野生近缘植物的作物种质创新策略332
三、作物野生近缘植物外源遗传成分的检测和追踪334
四、野生近缘植物在作物种质创新中的应用337
第四节 作物种质创新的研究热点与动态345
一、中国在作物种质创新中取得的成就345
二、作物种质创新的未来发展方向和展望346
参考文献352
第八章 作物种质资源多组学研究363
第一节 作物种质资源基因组学研究364
一、作物种质资源基因组学原理366
二、作物种质资源基因组学研究内容、策略与技术367
三、种质资源基因组学主要进展371
四、问题与展望376
第二节 作物种质资源表观基因组学研究376
一、作物种质资源表观基因组学的基本原理378
二、作物种质资源表观基因组学研究实验设计与测定和分析方法379
三、作物种质资源表观基因组学研究进展383
四、问题与展望388
第三节 作物种质资源转录组学研究388
一、作物种质资源转录组学研究原理389
二、作物种质资源转录组学研究内容391
三、作物种质资源转录组学研究方案与方法392
四、作物种质资源转录组学研究进展395
五、问题与展望399
第四节 作物种质资源蛋白质组学400
一、作物种质资源蛋白质组学研究原理401
二、作物种质资源蛋白质组学研究内容402
三、作物种质资源蛋白质组学研究实验设计与主要研究技术402
四、作物种质资源蛋白质组学主要进展406
五、问题与展望408
第五节 作物种质资源代谢组学研究409
一、作物种质资源产生代谢变异的机制410
二、作物种质资源代谢组学研究内容411
三、作物种质资源代谢组学实验设计、策略与方法411
四、作物种质资源代谢组学研究的应用与主要进展413
五、问题与展望418
第六节 作物种质资源表型组学研究419
一、作物种质资源表型组学的基本原理421
二、作物种质资源表型组学研究内容422
三、作物种质资源表型组学研究方案与技术422
四、作物种质资源表型组学研究主要进展425
五、问题与展望430
参考文献431
第九章 作物种质资源大数据442
第一节 概念与范畴443
一、作物种质资源大数据概述443
二、作物种质资源大数据体系框架446
第二节 数据标准规范448
一、大数据标准概述448
二、资源分级归类与编码标准449
三、元数据标准449
四、术语与描述规范455
五、作物种质资源数据标准458
六、作物种质资源数据质量控制规范458
第三节 数据获取与整合460
一、数据获取460
二、数据汇交475
三、数据处理478
四、数据整合480
第四节 数据分析与挖掘483
一、经典统计分析483
二、空间分析484
三、大数据挖掘490
第五节 大数据平台与应用493
一、大数据平台总体架构493
二、大数据管理应用494
三、大数据研究应用498
四、大数据共享服务500
第六节 总结与展望501
一、取得的主要成效501
二、存在的主要不足502
三、未来发展重点503
参考文献504
第十章 作物种质资源应用506
第一节 作物种质资源在基础研究中的应用506
一、作物种质资源对经典遗传学的贡献506
二、作物种质资源对细胞遗传学的贡献507
三、作物种质资源对基因组学研究的贡献509
四、作物种质资源对新物种合成的贡献512
五、问题与展望513
第二节 作物种质资源在育种与生产中的应用513
一、地方品种的应用514
二、引进种质的应用519
三、作物野生近缘种的应用528
第三节 作物种质资源共享利用平台533
一、共享利用的概念与意义533
二、共享的原则与方式534
三、共享利用反馈538
四、共享服务平台建设与运行538
第四节 作物种质资源应用展望546
一、强化公众认知,提升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和应用水平546
二、从被动服务转向主动服务,加速作物种质资源有效利用547
三、提高种质创新能力,从支撑种业向引领种业发展转变547
参考文献548
第十一章 作物种质资源价值评估与产权保护554
第一节 价值评估与产权保护的重要性554
一、价值评估为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决策提供重要依据554
二、产权保护是激励种质资源保护和创新利用的重要手段555
三、惠益分享是维护国家主权和保护者利益的有效机制555
四、价值评估与产权保护将极大加强作物种质资源对粮食安全的保障作用555
第二节 作物种质资源价值评估556
一、基本概念和理论556
二、作物种质资源价值评估方法562
三、作物种质资源价值构成分析566
四、作物种质资源价值实现途径567
五、作物种质资源价值化运营571
第三节 作物种质资源产权保护573
一、基本概念和理论574
二、作物种质资源基本权主张577
三、作物种质资源财产权探析579
四、作物种质资源知识产权保护583
第四节 作物种质资源获取与惠益分享机制588
一、基本概念588
二、国际作物种质资源获取与惠益分享机制的建立589
三、中国作物种质资源获取与惠益分享机制的实践593
第五节 趋势展望596
一、加强价值评估研究和应用596
二、促进种质资源产权保护597
三、促进获取与惠益分享机制的建立与实施597
参考文献598
第十二章 作物种质资源管理601
第一节 国际作物种质资源管理601
一、国际作物种质资源管理体系602
二、国际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体系603
三、国际作物种质资源运行体系及其机制605
四、部分国家作物种质资源管理案例607
第二节 中国作物种质资源管理612
一、中国作物种质资源管理体系614
二、中国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体系618
三、中国作物种质资源工作体系620
第三节 作物种质资源管理发展趋势与建议624
一、发展趋势624
二、发展建议625
参考文献627
索引629
后记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