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米亚战争使法国恢复了滑铁卢之后的失去的地位,并标志着法国军事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它既是第一次工业战争,也是地中海地区与东方(“东方”是西欧国家意义上的东方,包括近东和中东部分地区,在19世纪可以说专指当时奥斯曼帝国及其属地)进行外交重新分配的契机。装甲船和炸弹,如同战术策略般改变了人员伤亡规模。法国的胜利使其在滑铁卢战役四十年后恢复了权力,这确认了大不列颠和复兴的土耳其的仲裁者作用。这一胜利还使被击败的俄罗斯转向亚洲草原。1856年,巴尔干半岛上火药库的引火线被点燃……
阿兰·古特曼(Alain Gouttman,1942-2014) ,历史学家,致力于法兰西第二帝国时期的研究。著有《墨西哥战争》《克里米亚战争》等,其中《克里米亚战争》荣获拿破仑基金会大奖。
谈方,巴黎第三大学博士,先后任教于厦门大学外国语学院,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中国人民大学中法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巴黎高科卓越工程师学院。现任职于加拿大联邦政府第二语言考试与培训中心。为学术期刊《第欧根尼》译介国外学者论文多篇,译有《爱的双重奏》等。
示意图/004 序言/013 第一章 最后的外交机会/001 圣地之争/001 缅什科夫的使命/037 英国的变脸/057 巴黎和伦敦陷入困境/082 传言与事实/101 第二章 东方的对峙/142 威慑还是干预?/142 圣阿尔诺肩上的阿特拉斯/158 从没有资源到没有敌手的作战计划的转变/175 目标:塞瓦斯托波尔/197 瓦尔纳的灾难/208 第三章 进攻克里米亚/238 一座坚不可摧的堡垒?/238 一次登陆的典范/248 阿尔玛,滑铁卢的复仇/264 圣阿尔诺之死与原计划的废弃/284 最初的挫败/297 第四章 攻克塞瓦斯托波尔/312 巴拉克拉瓦,因克尔曼:俄军的失败/312 从维也纳的沙龙到克森尼索的战壕/346 1855年春天的重大转折/376 最后的进攻/426 第五章 建立一个国际新秩序?/460 艰难的和平进程/460 巴黎大会,压轴节目/486 国际新秩序或国际新动荡/510 附录/515 Ⅰ.18世纪中叶圣地在不同教派之间的划分情况/515 Ⅱ.《库楚克-凯纳吉条约》的真实规定/517 Ⅲ.土耳其人要求对维也纳照会做出的三项修改(1853年8月20日)/518 大事年表/520 参考书目/530 索引/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