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调查(总第61卷·村庄类第30卷·黄河区域第11卷)
定 价:710 元
本卷收录了两个村庄的调查报告,爪营寨和沈坊前村。两份报告均从村庄由来、自然、经济、社会、文化、治理六方面,重点对村庄的传统形态进行深描,兼涉其历史变迁与现状,全景式展现了相应地区乡村社会的生产、生活与组织形态,为深入了解黄河区域村户社会的底色与特质提供了翔实的一手资料。
全景式展现乡村社会的生产、生活与组织形态,为深入了解黄河区域村户社会的底色与特质提供了一手资料。
在我国,经历了数十年的艰苦探索,且付出了沉重代价,才得以形成农村基本的经营制度及相应的基本政策和基本方法,即以家庭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双层经营,宜统则统,宜分则分,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但在实际进程中,为什么和怎么样才能做到 宜统则统、 宜分则分,因地制宜,进行 分类指导,却还有待继续深入探讨。 在实践中往往出现的是 统得过死,分得过多,或者 一刀切,很难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做出决策。 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对 地 的属性和 类 的区分缺乏深入调查和研究,对整个农村实际情况的认识更多的是片断的、 零碎的、 表层的。 这就需要学界对中国农村进行深入调查和深度研究,以为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国家决策提供依据。而 区域性村庄,则是农村研究的重要内容。
徐勇,华中师范大学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曾经担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政治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jyu部首批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政治学会副会长、湖北省政治学会会长等。代表作有《关系中的国家》(一、二卷)、《国家化、农民性与乡村整合》、《非均衡的中国政治:城市与乡村比较》、《中国农村村民自治》等。邓大才,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2015年长江青年学者。
第一章 村落的由来与发展第二章 村落的自然形态与实态第三章 村落经济形态与实态第四章 村落社会形态与实态第五章 村落文化形态与实态第六章 村落治理形态与实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