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如良药,阅读即救赎。
现代社会,人们有太多的纠缠、执念、挣扎、心结难以释怀,感到迷惘,这本书就是一本通过阅读,让人们豁然开朗、轻轻放下、勇敢翻篇、奔赴新生活的书。
本书以困扰现代人的情绪、心理、社交、工作、生活方式等问题为切入点,从42部经典好书中提炼思想精华和直面问题的方法,让读者获得心灵慰藉,同时寻找自我困境的破局之道。
1.幸福人生的秘诀之一,就是勤翻书,少翻脸,能翻篇。
2.人民日报、李玫瑾、莫言、丰子恺、罗曼·罗兰、作家玄色、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推崇的人生理念。
3. 翻篇,是人生重要的一种能力,也是一种低内耗、高能量、不易受挫的生活哲学。
3.本书用42本经典之作的思想精华,解答42个现代人的精神困境,疗愈你的内心,让你通透豁达、洒脱自在地告别过去,翻开人生新篇章,带着新生的温柔和勇气,奔赴更值得的人和事。
4.42本文学、心理、哲学、励志之书,帮你搭建一座抵抗外部风雨、生活挫折的精神避难所,这也是一份快速扩大阅读量和知识面的自我提升书单,以及心灵阅读指南。
5. 翻开本书,你能从《傲慢与偏见》中获得维系感情长久的秘诀;从《柳林风声》中获得自我能力成长的重要途径;从《非暴力沟通》中获得有效沟通的关键因素;从《终身成长》中获得破除思维局限的认知……
6.本书精心遴选了多篇樊登读书公众号阅读量10万+的爆款文章,这些文章或能抚平你的焦虑,或能让你恍然大悟,对生活有崭新的认知,或能引发你深深的共鸣,令你泪流满面。
7.附赠“可撕翻篇手账”和“翻篇袋”,写下那些难以释怀的人和事,轻轻撕下,就此翻篇。
8. 旧的不去,新的不来。2023过去了,2024来临了,就让我们带着这本书的祝福,挣脱心魔,放下执念,释怀过往,心向未来,步履不停奔向人生的下一站。
序言
说实话,我们也没有想到能有幸出版这本书。直到敲下这些文字的此刻,内心仍有些诚惶诚恐。千言万语,末了只能化成一句话:感谢这世上还有阅读。
十年前,樊登和三个好友一拍即合,帆书(原樊登读书)就此诞生。十年后,“这个世界,每多一个人读书,就多一份祥和”这句话,早已不再是一个空洞的口号。作为帆书旗下的公众号,帆书编辑部沿袭了樊登老师解读好书的传统,通过“遇见好书”栏目,每日为大家解读一本好书。
百万级账号主理人、爆文写手、刚出社会的“新鲜人”,以及数百个执笔的书稿作者……冥冥之中,让大家结缘于此的,与其说是命运,不如说是骨子里的爱书基因。
从“遇见好书”栏目创立至今,已经两年零一个月,整整750天。回望来时路,难免生出几分感慨:过去七百多个夜晚,像极了一场人与书的双向奔赴。编辑部里,大家曾为了一个选题唇枪舌剑、互不相让,也曾为了一篇稿子里的标题、措辞和标点小心翼翼、反复斟酌。但也正是秉持着这种细致乃至严苛的创作理念,我们也得以和很多真心爱书的人相遇。
有人数百天如一日来栏目打卡,写下大段大段的读后感:或是感慨某篇书稿给自己打开了一种全新的阅读视角;或是因文中某句话、某个故事,解开了深埋多年的心结。有人借着这个树洞,倾诉成人世界里的诸多不易,宣泄那些深夜里无处安放的情绪。一场酣睡之后,抖抖心上的灰尘,重新出发。
这些年里,我们听到的最多的是“感谢”:感谢文字在平庸生活里打开的那扇窗;感谢好书在喧嚣尘世里开辟的那方净土;感谢那些表达者和读者灵魂共振的无数个瞬间。
可我们不敢、也愧于收下任何一句。因为我们深知:真正能叫醒、疗愈乃至塑造一个人的,从来都是书籍本身的力量。是《追风筝的人》里,那句“为你,千千万万遍”;是《瓦尔登湖》里,那座掩身林荫深处的小木屋;是《悉达多》里,照见少年、青年、老年佛陀的那条河流……
在阅读里,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每本书都是一个世界。而每个人,总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本“人生之书”——或解你所惑,或医你之伤,或给你方向。
最让我们深有感触的是,谈到这本书,大家大多在感慨和它相遇得太晚:如若年轻时读过《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也许就不会在一段糟糕的关系里浮浮沉沉、折了半条命;如若早一日看到《活法》,初入职场时的艰难、无助、彷徨和内耗或许可以减半;如若
十年前就看了《西西弗神话》,可能就不会再苦苦纠结于“人生到底有何意义”的天问……
所以,在“遇见好书”走到750 天的现在,我们决定将专栏中的优质书稿集结出版,定名《翻篇:一本阅读自救指南》。希望能让更多人能在更早的年纪与经典相遇,也希望其中的精神价值能让大家“翻开”书页,“翻过”低谷,“翻走”烦忧。
本次编辑部精选了42 篇文章,解读的书籍涵盖情绪、认知、为人、处事、生活、心态六个方面。日复一日的生活究竟有什么意义?人生是否真的只有“内卷”一种活法?如何和原生家庭和解?
怎么平衡工作和生活……每篇文章,都在尽量为那些你最关心、烦恼的问题,提供一个参考指南。
清人张潮在《幽梦影》中说:“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浅深,为所得之浅深耳。”
有些书,年轻时囫囵吞枣读完,总难解其中深意。有些书,因为晦涩或艰深,一直在书架上被束之高阁。你和它的相遇,其实只差一本《翻篇》。
而读完这篇文章的现在,故事,才刚刚开始。
帆书编辑部
帆书,原樊登读书官方公号,500万+粉丝,读书领域头部账号之一。内容主要以深度观点、好书解读、励志人物解读、轻松方法论为主,以给予读者方向和力量,陪伴读者终身成长为目标,每年发布数百篇优质原创文章,其中数十篇百万+阅读量文章、数百篇10w+ 文章,被人民日报和新华社和千万级大号频频转载,深受用户喜爱,荣获2021年度优质原创公众号。
序言
第一章 情绪篇 人生自渡
如何面对生活中的挫折与痛苦?
——从《老人与海》中学会让伤痛驱动成长
如何处理无处不在的焦虑?
——从《焦虑自救手册》中获取破解焦虑的钥匙
情绪过于敏感怎么办?
——从《红楼梦》中学习“钝感力”
如何减轻执念的痛苦?
——从《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学会放手
总是胡思乱想、情绪内耗怎么办?
——从《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中找到情绪根源
为什么我们感觉快乐越来越难?
——从《活出心花怒放的人生》中学习幸福的秘籍
第二章 情感沟通篇 人生自洽
原生家庭不幸福,该和解还是远离?
——从《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获得解脱
如何平衡爱情和自我?
——从《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学会爱自己
什么是真正的爱情?
——从《傲慢与偏见》中洞察爱情的真相
我们该如何正确沟通?
——从《非暴力沟通》中获取沟通的秘诀
我们该如何处理亲密关系?
——从《亲密关系》中看透关系的本质
如何面对渐行渐远的朋友?
——从《漫长的告别》中读懂成年人的友谊真相
第三章 认知成长篇 人生自修
普通人如何修炼自己的格局?
——从《肖申克的救赎》中遇见内心的觉醒
普通人如何完成逆袭?
——从《围城》中认识拖缓成长的坏习惯
怎么让自己思考更有深度?
——从《终身成长》中锻炼思维的跃升
如何改变一团糟的现状?
——从《5%的改变》中寻找打破瓶颈的方法
如何活出真正的自己?
——从《悉达多》中顿悟生命觉醒的奥义
如何打破惯性思维?
——从《思考,快与慢》中获得厚积薄发的力量
第四章 工作篇 人生自立
工作该去大城市还是老家?选择理想还是现实?
——从《月亮与六便士》中找到选择
如何处理工作里的坏情绪?
——从《干法》获得不内耗的工作心态
找不到工作或gap怎么办?
——从《找不到工作的一年》中获得灵魂的休憩
工作很痛苦,我该不该辞职?
——从《世界尽头的咖啡馆》中看清内心的答案
如何提升你的工作格局?
——从《致加西亚的信》中寻获截然不同的人生
初入职场,如何面对复杂的职场环境?
——从《精进:解读曾国藩成事密码》中学到的成事法则
第五章 生活方式篇 人生自在
人生有标准答案吗?
——从《瓦尔登湖》中寻找新的生活方式
如何度过生活中空虚的时光?
——从《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中找到避风的港湾
如何应对极致的孤独独处?
——从《在细雨中呼喊》中得到的修心秘法
你真的需要那么多东西吗?
——从《断舍离》中看清人与物质的关系
如何活在当下?
——从《被讨厌的勇气》中享受当下的自由与幸福
你真的知道如何休息吗?
——从《高效休息法》中掌握正确放松方式
第六章 心灵哲思篇 人生自知
日复一日的生活,究竟有什么意义?
——从《西西弗神话》中找到人生的意义
如何让梦想与现实握手言和?
——从《麦田里的守望者》中悦纳世界的本来面目
如何成为内心强大的人?
——从《追风筝的人》中获得追求心之所向的勇气
如何在荒诞的世界里和自己相处?
——从《德米安》中获得精神的觉醒
我们该如何面对死亡?
——从《相约星期二》中学会爱与道别
如何与人生中无法避免的苦难共处?
——从《我与地坛》中获得的生存哲学
人生有标准答案吗?
——从《瓦尔登湖》中寻找新的生活方式
如果你觉得生活节奏很快,总是感到焦虑;如果你不喜欢社交,又害怕独处;如果你不知道,美好的生活状态应该是什么样的……在《瓦尔登湖》里,或许你可以找到答案。
不知从何时起,身边的每个人都陷入了一个“怪圈”。
读书时要力争上游,积极表现,为将来做准备;二十出头进入社会,一定要进别人眼中的“好单位”;到了三四十岁,又生怕被同龄人落下,想赚更多钱,有更高的职位……
如果所有人只追求一种生活范式,那么可走的路不仅没几条,还会很拥挤。这样走下去的结果,只能是越活越累,越累越焦虑。
当社会给出“成功范本”,人们也只能在外界的审视下,拼命活出“该有的样子”。但是,也总有一些人挣脱出所谓的社会标准,追寻自己心之所向的生活。
早在一百多年前,美国作家梭罗在《瓦尔登湖》中说:“从圆心能够画出多少半径,就有多少生命的途径。”圆有无数条半径,人生也该有无数种选择。
被“成功学”裹挟的你,一定很累吧
网上有人问:“人是怎么做到每个年龄段都累的?”很多人回答:“因为每个年纪,都有每个年纪该做的事。”
成功学泛滥的今天,人“该做”的事太多。仿佛哪一步没跟上,就会被甩出时代浪潮,被贴上“失败”的标签。可事实上,越是盲目追随其他人的脚步,越容易迷失方向。
就像梭罗在去瓦尔登湖之前也曾努力地想“成功”,结果却令自己身心交瘁。
他1833 年考入哈佛大学文学院,梦想毕业后能走上文学之路。但当时的美国,正值经济上升期。社会只青睐“能赚钱”的人,根本看不起他这样的文学青年。于是毕业后,梭罗和哥哥开了一所私立学校,后来又和父亲一起经营家族产业。他每天忙于应酬,又要操心生意,整个人疲惫不堪。更令他难过的是,他根本没时间读书写作,生活一点乐趣都没有。
还有那么几年,梭罗去社会上打工,先后做过编辑、督查员。然而,当编辑时的他不被主编认可,当督察员又惨遭淘汰。可以说,年轻时的梭罗和你我一样,过着麻木又疲惫的日子。
正如当年被社会各种俗务所累的梭罗,现在很多人不也受困于“标配人生”吗?你想朝梦想进军,可在别人的劝说下,还是做了不喜欢的工作;你想过小富即安的日子,却又在与同龄人的攀比中,拼命去赚更多的钱……
很多时候,走上所谓的“成功”之路,并非我们的本意,是焦躁的时代里,一股股莽撞向前的浪潮,将你我裹挟。我们不敢违逆潮流,不敢活成另类,更不敢面对真实的自己。最终,都迷失在喧嚣中,被加工成了同样可怜的样子。
成功没有标准答案,人生也一样
在《瓦尔登湖》中,梭罗讲了一位很有趣的朋友的故事。他是个贫穷的樵夫,独居在森林的木屋中。他一穷二白,无权无势,是众人眼里的失败者,可他却活得无比自在、幸福。梭罗问他:“这样生活不会无聊吗?”樵夫说:“能在这里砍柴我就很开心了。”
樵夫会用木头做各种小玩具,和林子里的小动物一起玩闹,小鸟会落在他的掌心吃豆子,浣熊会躲到他的屋里烤火。他的朋友不在人群中,而是自然界的生灵;他的财富也不是真金白银,而是内心的欢喜。
讲完樵夫的故事,梭罗感慨:“人们称赞和认为成功的方式,只不过是生活中的一种。”真正的人生,应该像大自然的物种一样,具备多样性。梭罗告诉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有属于自己的生活,只有真正明白这个道理的人才能勇敢挣脱枷锁,打造出自己的人生
天地。
一次和朋友小陈聊天,得知他刚辞去高薪工作,在家做起了自媒体。起初我很是不解,可聊着聊着,我才明白,小陈的辞职并非一时冲动。他在公司上班时,因为行业竞争太激烈而全年无休,天天熬夜,每天被“末位淘汰”压得喘不过气,身体一天不如一天。
不到30 岁,他就开始脱发,还患上了脂肪肝。
后来,他舍掉无用的面子,下决心活出生活的里子。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他打造起自己的平台,虽赚不到大钱,但能养活自己。最主要的是,他不再焦虑迷茫,活得非常自在。
每个人的生活轨迹不同,在阳光大道上奋力前行是对的,在羊肠小径上欣赏风景也不是错。豆瓣有个叫“逆社会时钟”的小组,里面有的人20 岁去山上隐居,有的人30 岁辞掉大厂去农场摘蓝莓,有的人48 岁考大学,有的人60 岁开始学画画……
生活没有标准答案,成功也没有标准定义。只要一直不放弃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梦想的追求,哪怕不按众人眼中“标准”的路线走,我们也能过上精彩的“自定义人生”。
真正的幸福,需要的东西并不多
诗人爱默生曾说:“没有哪个美国人,比梭罗活得更真实。”
当众人在“拜金主义”的奴役下,把自己活成赚钱机器时,梭罗却能舍掉欲望、放下名利,按自己喜欢的方式去生活。在书里,梭罗详细记录了隐居生活的妙趣。每每读来,总令人羡慕不已。
1845 年7 月到1847 年9 月,梭罗住在瓦尔登湖畔的小木屋中。这两年时间,他拥有的东西很少,吃的东西很粗糙。几乎不赚钱,花销更是少之又少,两年来才花了八美元。
然而,这种外人眼里的清苦日子,才是梭罗真正向往的生活。白天,他荡舟湖面,看湖鸟戏耍;或是在林中独行,捡木材、野果回家。晚上,他要么安静地看看书,写写日记;要么就去外面走走,感受那种极致的静谧。
瓦尔登湖的冬天很冷,梭罗会在屋里燃起炉火,思考、写作;夏天来临时,他则会漫无目的地在野外闲逛,或是走很远的路去拜访友人。他就这样在大自然的四季轮转中,活出了自己想要的生活。而撑起这种生活的不是巨额财富,是他内心的丰盈与骨子里的勇气。
反观很多人,拥有的远比梭罗多,却活得索然无味。被物欲绑架的人,所认准的成功往往是有房有车,有名有利,有花不完的钱。但利益相争的世界里,有多必有寡,有富必有穷,有成比必有败。不管你多努力,总有比你更出色的人,这便是我们焦虑的根源。
真正的成功到底是什么?怎么才能令自己幸福?梭罗早已给出了答案。那就是不做欲望的奴仆,跳出世俗的框架,不羡慕别人的所得,跟随自己的心去走自己的路。豆瓣上曾有人问:“大家为什么不停地阅读《瓦尔登湖》?”有人这样总结:“《瓦尔登湖》是梭罗搭建的一处避难所。每当你累了或烦了,随便翻开一页,便能暂时远离现实中的焦虑。”是梭罗让我们看清一个真理:在别人的地图上,你永远找不到自己的路。只有从心出发,人才能走到自己想去的地方。
如果生活是一张考卷,关于成功的答案,绝不会框死在一个狭窄的范围内。因为人和人本就不同,我们都有各自的感受与追求。
与其被统一加工成“不快乐”的成功者,倒不如像梭罗一样,做独特又快乐的自己。活成原野上的树,大胆地长出自己的形状,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声色犬马,从来不是人生的标配。成功只有一种,就是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
尽情享受人生每一个清晨和日暮,
平凡中也会有悄然而至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