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画家何专连工写兼擅,人物、山水、花鸟皆通,在工笔与写意两方面都有较高的水平。他善于综合不同的表现手法进行创作,作品远看是工笔,整体大气,近看却写意意味十足。本书收录了何专连较有代表性的花鸟画作品,以工笔画为主,兼收一些写意花鸟画作品。其作品有较强的表现力,风格唯美清新、意境深远。相信本书对花鸟画从业人员有一定的参考与借鉴价值。
脉脉花香意,悠悠故
土情——读何专连花鸟画
刘赦(厦门大学艺术
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
导师)
花鸟画在中国画领域
中是个特别的存在。它最
晚独立成科,却拥有最为
广泛的题材、最严格的法
度程式,并呈现出最多的
大师。这三个“最”使后学
者在寻找传统与当代的契
合中举步维艰。何专连在
追寻艺术的旅途中苦苦求
索了数十年,从一个山村
的牧童到学有所成的专家
教授,伴随着无尽的坎坷
,取得了硕果累累的成就
。何专连的画风既是传统
的,也是当代的。
何专连,美术专业科
班出身,接受过完整而又
系统的美术教育,他人物
、山水、花乌通修,工写
兼擅。在工写两极间都有
极强的控制力和表现力。
更为可贵的是,他始终保
持着山里人那特有的质朴
、率真与坦诚,始终保持
着“羁鸟恋旧林,池鱼思
故渊”的返朴归真的直觉
式体道方式。其内心也始
终荡漾着清澈与明亮的情
绪,这驱使他用画笔表达
对美好的向往和对幸福的
祈祷。
可见,何专连画得很
自足,也画得很笃定。
他坚定地立足于闽南
亚热带风情的景致,他守
望着这一片生于斯长于斯
的最为熟悉的家园。他有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
则情溢于海”的情怀,也
有“万物静观皆自得”的心
智。他对笔墨造型百般铸
炼,澄怀观道,立象尽意
,从而创造出温润、清隽
的绘画风格,使其作品语
言传递出田园诗般悠悠天
地之气息,并最终形成个
体独特的表现体系。
首先,何专连的画面
基本以全景式的方式呈现
,有宋人的气息,但又能
融入现代构成的理念,运
用平面构成原理重构花卉
物象的空间关系,寓抽象
寓意于花卉具象表达之中
,这使其作品更具现代气
质。
其次,专连的作品更
多地融合了工与写的表现
手法。勾填法、没骨法、
撞水撞粉法、破黑破色法
、泼墨泼彩法、积墨积色
法、点虱法、勾皴点染等
山水法,为表达画面需要
,他会不择手段地综合或
嫁接不同表现形式,作品
远看是工笔,整体大气,
近看却写意意味十足,妙
趣横生,单纯中见丰富,
随意中有精致品质。
再者,专连的作品讲
究气息与意境,有相当的
抒情意味。他非常注重有
表现力的统一色调的营造
,通常以一个主色调统领
画面,辅以其他色彩相伴
,色彩单纯中富于变化。
同时,引入光影的概念,
画面在状物上致力于光感
的呈现,即在把握整体色
调并讲求色彩冷暖关系的
同时吸收西方绘画技法以
表现光的映射或逆照,营
造光色辉映、光雾迷离的
艺术效果,但这种色调光
感的表现却完全不同于西
画中自然光源的设计,而
仿佛是作者心灵深处智慧
光茫的涌现,有一种神圣
的味道,真所谓“皆灵想
之所独辟,总非人间所有
”(恽南田语),它似光
非光,似雾非雾,使画面
弥漫着淡淡的诗情,或典
雅,或流动,或飘逸,或
静谧,令人心旷神怡。看
得出画家是把描绘的山花
野竹、禽乌、云雾等都生
命化和情感化。“长于思
与境偕”使何专连的花乌
作品具有一种别样的审美
意味和美学价值。
何专连注重对传统文
脉的延伸,立足对传统人
文境界的追寻,他始终认
为“传统的中国画”与“中
国画的传统”所表达的意
思是不同的,从而,坚持
临摹、写生、创作、理论
四位一体的创作模式便成
为其坚守的路径。他在构
思、取象、造境、施艺诸
方面都能独出机杼,有所
创造,古典的绘画形式在
他的手中重新焕发出现代
的审美意味。朝着这个方
向继续前行,相信专连必
将开垦出更为广阔的艺术
新天地。
何专连,福建云霄人。先后就读于厦门大学艺术学院美术系和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美术学硕士,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福建工笔画协会理事,福建青年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福建省政协画院特聘画家,2019—2020年中央美术学院访问学者,厦门大学艺术学院中国画教研室主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作品曾多次参加全国性展览并获奖。
有作品及论文发表于《文艺研究》《美术研究》《中国画》《书与画》《美术界》《厦门日报》《海峡导报》《海峡摄影时报》《菲律宾商报》等刊物。
曾出版画集《当代实力派画家何专连花鸟画作品选》(中国文联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