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学术前沿书系:我国汽车产业的技术整合与技术能力成长》借鉴资源理论和自组织演化理论,认为技术整合能力的提升是企业内部资源数量积累、资源结构改善以及组织惯例优化带来的结果,但资源的数量积累和结构改变并不会自动发生,而是在外部环境和企业内部决策与机制作用下的一个渐进过程。*涨落在特定的环境和企业资源状态下,演变为不同的巨涨落,从而推动企业能力形成各自不同的演化路径。对长安汽车的案例分析,显示了我国汽车企业外部技术整合能力的演化过程。
何琳,1973年生于江西南昌,副教授。1995年毕业于北京交通大学(原北方交通大学)物资管理工程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1998年毕业于北京交通大学技术经济专业,获经济学硕士学位。毕址后留校任教。2013年获得北京交通大学管理学博士学位。长期从事价值评估、财务管理、企业竞争力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在《科研管理》、《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等杂志发表论文十余篇,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铁道部等国家和省部级科研课题以及大型企业委托的项目。
序言
章 导论
节 研究背景
一、我国汽车产业的竞争态势与自主创新的紧迫性
二、世界汽车工业发展是一个技术整合过程
三、技术整合与自主创新能力
第二节 研究范围与主要研究内容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一、研究方法
二、技术路线
第四节 各章内容安排
第五节 本书创新点
小结
第二章 文献综述
节 技术的概念及其特性
第二节 技术整合的内涵及其演化
一、国外关于技术整合概念的研究
二、我国学者对技术整合概念的发展
第三节 外部技术整合的相关研究
一、外部技术整合能力
二、外部技术整合与内部研发能力
三、外部技术整合对技术追赶国家企业技术能力的影响
第四节 本书相关理论工具
产品技术链理论
二、组织学习理论
三、知识转移理论
四、自组织系统演化理论
第五节 以往文献的评述
小结
第三章 我国汽车产业的技术发展现状
节 技术发展历程:基于外部技术整合的视角
一、初创期:从前苏联及东欧国家得到技术援助(1950-1965)
二、缓慢成长期:国内技术扩散(1965-1980)
三、全面发展期:大规模技术引进与合资(1980-2000)
四、高速发展期:自主创新能力的成长(2000年至今)
第二节 外部技术利用的现状:基于问卷调查的分析
一、企业技术创新的方式
二、企业外部技术资源的来源
三、企业对利用外部技术资源的观点
四、利用外部技术资源对内部研发能力的影响
第三节 技术发展特征:基于专利数据的分析
一、专利类型的分布
二、专利技术领域的分布
三、技术比较优势的分布
小结
第四章 外部技术整合的理论模型:“双链模型”
节 “双链模型”的整体框架
一、“学习链”维度的提出:基于对技术特性的剖析
二、“技术链”维度的提出:基于对整车企业技术特征的剖析
三、“双链模型”整体结构及描述
第二节 “学习链”解析
一、技术载体整合
二、技术知识整合
……
第五章 我国汽车产业技术整合路径及演进:基于双链模型的分析
第六章 外部技术整合能力演化研究
第七章 外部技术整合路径及能力演化案例分析:长安汽车
第八章 结论及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 汽车制造企业技术创新实践的开放度及创新绩效调查问卷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