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好妈妈别和孩子的性格较劲 ![]()
《好妈妈别和孩子的性格较劲》根据弗洛伦斯·妮蒂雅确立的,迄今最简洁的性格分类法,将人类的性格分为力量型、活泼型、完美型、和平型四种,用鲜活的事例展现出各种性格类型的不同行为特征,通过身边经常发生的故事,把父母与孩子之间各种性格类型的不同行为特征、缺陷都淋漓尽致地勾勒出来,并辅以温馨提示进行理智分析,以便家长能“对号入座”地辨别自己和孩子的性格类型与冲突。同时告诉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所能应用的一些简便、实用、可行的办法。
亮点、买点: 《好妈妈别和孩子的性格较劲》根据迄今最简洁的性格分类法,将人类的性格分为力量型、活泼型、完美型、和平型四种,用鲜活的事例展示出各种性格类型的不同行为特征,通过身边经常发生的故事,把父母与孩子之间各种性格类型的优势、缺陷都淋漓尽致地勾勒出来,并辅以温馨提示进行理智分析,以便家长能“对号入座”地辨别自己和孩子的性格类型与冲突。 宣传点: 书中所有事例全部来自真实采访和病例,温馨提示与性格详解均由丛书15年音乐治疗的专业治疗师进行讲解。所讲述方法实用性强,可操作性强。 为什么孩子总是磨磨蹭蹭?为什么孩子总是丢三落四?为什么孩子总是虎头蛇尾?为什么孩子总是和我顶嘴?这一切都是为什么? 为什么我总是一遍一遍地重复着同样的话,但是起不了任何作用? 为什么我倾尽所有的爱所做的一切,孩子却不领情? 《好妈妈别和孩子的性格较劲》通过讲述亲子间性格冲突的故事,帮住你找到解决这些困惑的方法!
周静,从事新闻工作近20年。2004年经过系统的父母效能培训后,将自己的工作重点放在了亲自教育领域,先后走访了大量的家庭,并一一记录了他们生活的点点滴滴。出版过《豆豆妈妈的成长》、《游戏中成长》。
木木:中央音乐学院心理系硕士,从事15年的精神分析工作,在心理治疗和音乐治疗方面有深入研究和实际操作经验,翻译出版过多部心理治疗专业图书。
写在前面的话 超越命运
一位心理治疗师眼中的性格 走出阴霾 性格白描 我家的性格拼图 和平型孩子 VS 完美型母亲 琴房里的争斗 力量型孩子 VS 力量型父亲 犟嘴的“小刺头” 活泼型孩子 VS 完美型母亲 妈妈,夸夸我 完美型孩子 VS 完美型父母 只能做第一 活泼型孩子 VS 活泼型父母 “马大哈”的一天 和平型孩子 VS 力量型母亲 我家的“巨无霸” 活泼型孩子 VS 和平型母亲 什么都想学 活泼型孩子 VS 力量型父亲 父子过招 不同性格的处世态度 人际关系 伙伴危机 应变能力 手足无措 自我管理 杂乱无章 沟通技巧 表达障碍 我不快乐 实用手册 后记 有“心”父母从了解孩子的性格开始
一位心理治疗师眼中的性格走出阴霾
送走最后一位来访者,我习惯性地在窗前小憩,窗外雾蒙蒙一片。从早上开始整座城市便被笼罩在一层似云非云、似雾非雾的空气中,不见一丝灿烂的阳光,使人感到隐隐发闷。 回家路上,收音机里的主持人一直在重复着一个词——“阴霾”。空气中因悬浮着大量的烟、尘等微粒而形成的混浊现象,就叫霾,又称做“阴霾”。主持人还在不断地告诉我们,等到明天,冷空气带来的大风便可将这样的阴霾天气驱散。 望着车窗外阴沉的天空,置身于拥堵的车流中,想起我的来访者,在他们心里不也正悬浮着大量的如粉尘一样东西吗?他们是多么渴望有一场飓风能带走他们心中的阴霾! 为了缓解交通和天气带给人们的不良情绪,聪明的主持人用了让人情绪舒缓的乐曲作为背景音乐。听着熟悉的乐曲,想到了我的来访者对这段音乐的不同诠释。 “一条泥泞的小路,只有我一个人在艰难地跋涉着,走得很累、很辛苦,我好想停下来休息一会儿。但是,却找不到一个可以让我歇脚的地方,突然狂风夹着暴雨倾盆而下……” “那是一个夏日雨后的天空,一群鸽子掠过,留下阵阵哨音,在四周回荡……” “一条挤满了人的街道,人们互不相识,脸上没有任何表情,两眼注视着前方,我夹人群中。我好想快快离开这里,却永远也看不到路的尽头,我只有很努力、很努力地往前走……” “那是一个秋日的麦田,一阵轻风拂过,金色的麦浪在眼前翻滚……” “一条环形的塑胶跑道,看台上没有喝彩的观众,身旁看不见竞争的对手,只有我在不停地跑啊跑,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灰蒙蒙的天空没有一点阳光……” “那是一座高耸入云的山峰,在阳光的照射下来,五彩树木掩映其中……” “一条林间的石子路,涓涓的泉水在林间流淌,鸟儿在树间嬉戏,突然前方怪石嶙峋,林间云雾缭绕,泉声消失了,鸟儿不叫了,一切都像被凝固了一样……” 在人们的心里,音乐到底充当着一个怎样的角色?帮助人们宣泄着怎样的情绪呢?他们——我的这些来访者: 有的是在学术界已经取得卓越成就的年轻博士,但却一次次地否定自己,永远让自己在失望与绝望中徘徊。 有的是驰骋商场的青年才俊,面对早已步入正轨的“机体”,却依然不允许自己休整片刻,紧张的心永远让他不能安然入睡。 有的是颇有灵气,让人羡慕的特优生,但突然丧失了所有的天赋,就连小学的课程也很难在记忆中重现。他惧怕学校、惧怕学习,总是紧张地搜索着周围的一切,总觉得有一双眼睛在紧紧地盯着他的一举一动,让他不愿前行。 有的是颇有见地的年轻人,但却因无法正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而屡遭失败,时刻感到生活的悲哀,前途的渺茫。 有的是非常精明能干的白领丽人,但却被繁复的人际关系所困扰,觉得人人都在和自己过不去,事事在给自己添麻烦,不停地变换着工作岗位,却总因找不到适合自己的位置而大喊时运不济…… 在我面前每天变换着不同的来访者,他们是那么的特殊,那么的不同,但我却惊奇地发现他们在一遍遍地重复着几句如此相同的话:“我小时候不是这样的。”“我妈说了不可以停下来,必须努力,不然对不起他们。”“爸爸告诉我必须优秀,这样才能有美好的前景。”“我可不能这样做,这样想,这样就不是淑女了。” 是呀,就是这些看似不起眼的话,在他们的心间一点点地堆积,一点点地填充,就像是那些烟尘微粒混浊在一起,慢慢凝固,无法散去。 我为人母,十月怀胎孕育的宝宝,有谁不想他能出类拔萃、成龙成凤;有谁不想让别人竖指称道自己教养有方呢!但是,在我们努力养育优质宝宝、优质人才的同时,有多少为人父母者真正关注宝宝的性格和心理呢? 十多年来,面对着一次次倾诉,家庭、父母以及每一位来访者的成长过程,在我眼前慢慢地清晰。当所有的粉尘散去的时候,我和他们一起走回了他们人生的起点,那里就是我们认为最幸福快乐的童年时光,我看到了为他们倾注着全部爱、全部心血的父母;也看到了被父母忽视、被压制而隐藏的,那些属于他们自己的性格,以及在父母教养中成长起来的另一种性格;更看到了矛盾中的两种性格的较量,让他们痛苦和挣扎。 每一个孩子在母体中就开始感知外界,培育自己的个性,就像每一个人都拥有一副自己的容貌一样,孩子一出生就拥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性格。但这时的性格还不稳定,会随着周围的环境,和父母家人的教养态度而发生变化,逐渐形成后来的性格。 性格的养成不同于孩子的身体、学习,让我们能够明明白白地看见,清清楚楚地知道,它需要我们这些为人父母者悉心地体察。家庭是孩子性格成长的第一课堂,身为父母的我们首先应该了解自己的性格,掌握自己性格的优劣处,从而适时地调整自己。虽然人与人的性格各有不同,但性格没有好坏之分,每种性格都有优缺点。我们首先要认知每种性格的存在,接受每种性格的存在价值,尊重每种性格的使命,只有这样才能帮助我们认识到自己性格特征中的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分辨自己与孩子的性格差异,正确地自我评估,辩证地对待自己性格的优缺点,同时留心并反省自己是按照何种方式去教导子女的。接纳孩子的性格,帮助他们修订性格中的不足,才能为孩子创造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最大限度地发挥孩子的聪明才能,张扬个性,让他们健康、自由、全面、创造地发展,而不应用自己的性格来扭曲他们的天性。 衷心地希望,我们的父母在养育优质宝宝的同时,能及时地帮助孩子清理心中的粉尘,让阳光和笑脸永远停留在他们心中,千万不要让他们成为我未来的来访者! 木木 2009年3月29日于北京 我家的性格拼图 和平型孩子VS完美型母亲 琴房里的争斗 甄小雅的妈妈是大家公认的美人。她长发飘飘、明眸皓齿、体态轻盈,特别是那双纤细修长的手,不仅柔美,而且还特别的巧。她烹调的菜肴,在爷爷、奶奶眼里比那些大饭店做得都好吃;她搭配出的服装,让自己和家人既时尚又得体;她编织的毛衣,把小雅装扮得像个童话故事中的小公主…… 按理说,这样的妈妈可谓十全十美了吧?可在小雅妈妈心目中,还藏着一个遗憾,那就是自己没有机会学钢琴。 “记得小时候,我总想象着自己身穿雪白的公主裙,坐在黑亮、高贵的钢琴前,行云流水般的音乐从指尖流淌而出。”这是她最常挂在嘴边的一段台词。为此,她始终对钢琴怀着崇敬与向往,但毕竟年华不再。 “我一定要把天使般的女儿培养成为我梦中的那个小公主!”她在心底默默地告诫自己千万次,却一次也没在家人面前提到过。因为,小雅毕竟还小。 温馨提示: 每一位母亲内心都渴望做一个“完美的妈妈”,但是,专家认为:千万不要苛求自己。 因为,“完美的妈妈”会把心思百分之百地放在孩子身上,由于过度的关注,反而会伤害孩子。所以,不要要求自己十全十美,“足够好”就够了。 在孩子需要的时候及时出现在他的身边,就是“足够好”的妈妈。 甄小雅4岁生日那天,妈妈要求爸爸蒙上小雅的眼睛,然后,慢慢地把她领进书房。 爸爸慈爱地对小雅说:“小雅,今天是你的生日,祝你生日快乐!这是爸爸、妈妈送给你的礼物,希望你喜欢。” 妈妈却在一旁严肃地补充道:“你可要爱惜,别让我们失望哦!” 小雅根本就没听懂爸爸、妈妈在讲些什么,她满脑子都在琢磨,到底是什么礼物——是玩具?书?动画片?还是…… 她越想越心急:“爸爸——妈妈——,我能看了吗?” “可你还没答应我呢?”一向很严厉的妈妈此时仍不放松。 “妈妈,我一定好好爱惜它!” “哎,对喽!”妈妈满意地给了爸爸一个眼神。 接到指令的爸爸大声地数:“一——二——三——”同时张开了双手。 小雅迅速地睁大双眼,只见眼前是个像柜子又不是柜子,像桌子又不是桌子的大家伙。她用手指揉了揉有些模糊的眼睛,四下里寻找了一遍才慢慢地说:“噢——,是钢琴呀!”言语间流露出一丝失望。 见此情景,妈妈连忙上前,用那洁白、纤细的双手轻轻地将琴盖掀开,露出了排列整齐的黑白键,妈妈蜻蜓点水般地在上面弹了两下,笑着对小雅说:“听,多好听呀!来,你来试试。”妈妈心中的美好憧憬再次流露出来。 从小到大,不论自己愿意还是不愿意,小雅都不会,也不敢拒绝别人。在这个家里,她不敢违背任何一个大人的指令,更何况是妈妈了。 小雅被妈妈抱上高高的琴凳,怯生生地伸出一双小手,半天不敢落下,仿佛她一伸手,就会打碎什么东西,恐惧写满了她那张稚嫩的小脸。 温馨提示:和平型的人一般总爱息事宁人,给人逆来顺受的感觉。 还是爸爸看懂了女儿的心,趴在她耳边小声地说:“小雅,没关系,没有人会说你的!爸爸告诉你个小秘密,妈妈也没学过。” 小雅惊讶地看看爸爸,又看看妈妈。但爸爸的话,还是给小雅增添了一些信心。她迟疑地将小手落在漂亮的琴键上,清脆的声音从她的指尖下传出。她回过头,对爸爸笑了笑,扭扭屁股,坐正了身子。 “怎么样?感觉不错吧!” 妈妈紧挨着女儿坐下,双手抚弄着琴键,一个个音符从那高高翘起的手指中蹦跳出来,看她那兴奋劲,可比小雅要快乐多了。 妈妈心灵独白:我的梦想终于可以实现了,真是太好了。 像我们小雅这样的女孩子,一身丝绒长裙,坐在雪白的钢琴前,一曲莫扎特的小夜曲,赢得台下经久不息的掌声,再能用一口流利的英语与各国音乐家交流,一手漂亮的小楷记录着她成长的经历,那简直是太完美了! 孩子心灵独白:为什么要让我学钢琴呢? 我不想学,可……又怕妈妈不高兴。 温馨提示: 和平型的孩子性格内向、胆小、不爱说话,但这类孩子比较稳重,做事不易出差错,听话。 这样的孩子,因为不爱主动与人交往,自我表现欲不强,更不愿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别人,往往被大人们忽视。 所以,做和平型孩子的父母要学会认真倾听,尽可能地去了解孩子心中真正的潜台词。 为了实现自己多年的梦想,甄小雅的妈妈四处寻觅,终于在好友的帮助下找到了一位极富幼儿钢琴教学经验的老师。从此以后,妈妈和小雅便彻底被这架钢琴“套牢”了。 周六的早上,妈妈比平时更加精心地打扮了自己和女儿,哼着小曲,领着忐忑不安的小雅,来到老师家,开始她们的第一节钢琴课。 甄小雅坐在琴凳上,脚下踩着小矮凳。老师和妈妈分别坐在她的左右两侧。 就这样,甄小雅和妈妈每周都要到老师家上一次课。老师教小雅学汤普森和拜厄,妈妈则像小学生一样,把老师要求的一切详细地记录在笔记本上。 老师强调:万丈高楼从地起,基本功的好坏至关重要,回到家每天都要练琴1小时,主要就是基本功,手型一定要准确! 老师的话对于小雅妈妈来说就像是“圣旨”。在不上课的六天里,妈妈充当起小雅的老师,那认真劲儿一点儿都不亚于真的老师。 她不断地提醒小雅,一会儿是手型,一会儿是指法,只要一看到小雅的手没撑好,或是指法不对,就会大声地呵斥,令小雅胆战心惊,手指反而更加僵硬了。 妈妈心灵独白:基本功,基本功,这是老师一再强调的,可见它的重要性。 小雅要成功,就一定要督促她打好基础。 孩子心灵独白:这间屋子好可怕哦! 妈妈只要一走进它(琴房),就好像不是妈妈了? 我恨死这个屋子了! 温馨提示: 完美型的家长容易忽略孩子的兴趣和特点,往往把自己的喜好和社会上流行的东西强加给孩子,而对孩子喜欢的东西却想方设法去阻挡,致使事情的发展出乎父母的意愿,造成适得其反的结果。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好心办坏事。 和平型的孩子虽然不会与人产生正面冲突,但也会有自己的想法。他们默默地坚持自己的立场,内心存在着固执的一面,不喜欢被人指手画脚。 但让妈妈高兴的是,由于她平时对女儿严格要求,所以每次复课时老师总会夸小雅有灵性,特别是在小雅精力集中时学得特别快。老师一再说,小雅很有音乐天赋,是块学琴的料,可别耽误了。 一开始,小雅对那些简单的曲子还算感兴趣,能够很快学会,练起来也不是很费劲。 可是,随着曲目的难度加大,老师和妈妈的要求越来越严格,问题也就出来了。不知为什么,平时活蹦乱跳的小雅,只要一听练琴,霎时就会满脸的不情愿和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 妈妈发现小雅越来越不认真了。但妈妈还是好言好语,不停地嘱咐自己“千万别发火!不能使女儿失去兴趣”。可每每看着小雅在那儿机械地弹奏,不管妈妈怎么说,她好像总是一只耳朵进,一只耳朵出,同样的错误在同一个地方无数次地重复着,妈妈的气真是不打一处来,自然声调也就像爬楼梯一样,一阶阶升高。 妈妈心灵独白:不行,这样下去可不行! 得想点儿办法。 为了让小雅爱上钢琴,真正走进音乐的殿堂,妈妈给她讲理查德?克莱德曼,给她放肖邦的曲子,还特意买来了郎朗音乐会的光盘,放给小雅看,并不时描绘着自己儿时的梦想。此时,妈妈会把小雅搂进怀里,温柔地说:“他们都是钢琴王子啊!小雅,只要你认真学,一定会弹得比他们还要好,那时我们的小雅就是令人羡慕的钢琴公主啦!”这时的妈妈脸上涂满了梦幻般的色彩。 孩子心灵独白:妈妈好美,好漂亮啊! 被妈妈这样搂着好舒服,要是总能这样该多好! 可是,妈妈干嘛非要我当什么公主,让我学那该死的钢琴呢? 温馨提示:和平型的人生活的目标就是要保持平静,所以他们往往很难,也不愿直接面对冲突。 妈妈不气馁,继续给女儿描述着:“你想想,有一天当你在台上表演,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在台下给你鼓掌,还有小朋友给你献花,那该多美啊!” 这时的小雅总是迷茫地看着妈妈,小声地嘟囔着:“那就让别的小朋友去表演好了!” 妈妈没在意女儿的反映,继续说:“乖女儿,你好好练琴,妈妈会给你买好多漂亮的衣服,妈妈要把你打扮成公主!让大家都羡慕你!” 当看着女儿一遍遍地弹奏着那些枯燥的乐谱,妈妈有时也会觉得女儿挺可怜。但这种想法只是一瞬即逝,便被妈妈的梦想淹没了。 为了女儿的将来,为了圆自己儿时的梦想,也为了提高小雅的兴趣,妈妈绞尽脑汁,想出各种各样的办法。 “小雅,今天如果能顺利弹好这支曲子,妈妈带你去吃汉堡包。” “乖女儿,你要是坚持手不走型,妈妈明天就给你买个漂亮的发卡。” “今天练琴你要是不走神,妈妈就送你一个芭比娃娃。” “这周上课时老师要是表扬你,妈妈就带你去动物园。” …… 温馨提示: 妈妈用收买式的方式来使孩子达到自己的预期目的,这让孩子感到父母的爱是有条件的,这是最典型的交易式沟通。 最初,妈妈的这些技巧还挺管用。虽然,妈妈陪小雅练琴时,还会感觉费劲,但女儿还算配合,跌跌撞撞地总算能按老师的要求完成作业,而且在老师和妈妈的努力下,小雅顺利地通过了钢琴一级的考试,这多少给了妈妈一些安慰。 妈妈心灵独白:看看,功夫不负有心人。 女儿不懂事,我可得盯紧点儿! 继续努力哦! 可好景不长,妈妈手中的魔杖渐渐失去了以往的神力,小雅越来越不用心,妈妈耐心地重复着:“小雅,认真点儿。” “看乐谱!” “听节拍器!” “把手撑好!” “注意节奏!” …… 可小雅呢,却像什么也没听见似的,依旧我行我素。 每当这时,妈妈的声音就会越来越大:“你怎么回事?” “耳朵聋了吗?” “你用心一点儿行不行!” …… 小雅被吓得浑身一抖,一双小手不知所措地停在半空中…… 妈妈心灵独白:哎,这孩子怎么变成这样了? 难道不骂,不打就记不住吗! 温馨提示: 完美型的人总是想让和平型的人注意细节、追求完美。越被要求这样做,和平型的人抵触情绪就越强烈,他们也许会嘟囔着说:“对我来说,那没有什么不同,谁在乎呀?” 完美型的人最在乎细节,一旦每做好总认为是自己没交待清楚,便更加详细地解释一遍,可这却令和平型的人觉得越发的无聊,甚至不予理睬。和平型的人的这种表现被完美型的人看成是拒绝,使其变得生气和沮丧。 由于练琴不专心,小雅很少听到老师的夸奖,这让妈妈十分生气,每次去老师家复课,她都会感到自己颜面尽失。 妈妈心灵独白:老师一批评小雅,就像是在批评我教子无方,真是急死人了! 不知为什么,一坐到琴凳上,小雅就像变了一个人,我真是绝望极了。 对于女儿的“不长进”,妈妈无奈地开始采取以勤补拙的方法,希望通过大量的练习来使小雅完成老师的进度。 可是…… 在妈妈千百次的纠正,千百次的呵斥中,面对着更加心不在焉的小雅,妈妈顺手抄起一支圆珠笔狠狠地敲在小雅的手背上。 小雅无助地望着妈妈,可怜巴巴地说:“妈妈,是我的手不听话!”说完,泪水夺眶而出。 妈妈看着平日里乖巧的女儿,又气又心疼,可脸上却没有任何表情地说:“那好吧,只要你弹好这一小节,就可以休息一会儿。” 果然,多少休息了一会儿的小雅,注意力好像集中了不少,琴弹得也像模像样了,手法、节奏也都准确了许多。 可是,仅仅过了几分钟,妈妈还没来得及开始满意,小雅又开始走神了。 孩子心灵独白:这曲子好长,怎么老也弹不完呀? 墙上的表是不是坏了?怎么还不到时间呢? 温馨提示: 做父母的经常会忽略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那就是不同年龄的孩子,他们注意力集中的时间长短是不一样的。 5~10岁的孩子,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为20分钟;10~12岁的孩子,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为25分钟;12岁以上的孩子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可达到半小时以上。 强迫一个四五岁的孩子,在60分钟内专注地做一件事,简直是不可能的,甚至有些残忍。 父母应根据孩子的年龄,按照相应的时间,要求他完成规定的任务,才有可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妈妈快要被小雅气疯了。 而小雅呢,却开始和妈妈的耐心玩起了捉迷藏,短短的一个小时里,她一会儿要小便,一会儿口渴了;一会儿要求上厕所,一会儿又申请喝水,出错的次数也是越来越频繁。 温馨提示: 完美型的人能够在钢琴前练几个小时的基本功,力求达到技术上的完美;而和平型的人可能仅弹一两个练习曲,就认为差不多了。这是两种性格类型潜在的性格特质决定的。 妈妈手中的圆珠笔不知何时变成了一根长长的竹筷子。在练琴的一个小时里,筷子就像长在妈妈的手上,随着妈妈胸中的怒火,不断地挥舞着:“小雅,专心点儿好不好!再弹错,我可就不客气啦!” 然而,不等妈妈的话音落下,木头人一般的小雅又连着出了几处错,妈妈的怒火“轰”地一下冒上来,扬起手,竹筷子狠狠地落在小雅的手背上,嘴里还不停地数落着:“妈妈打你,不是因为你弹错了,而是因为你太不用心。” “你看看,别的孩子用一节课就能复习好的内容,你足足用了两节课,甚至要用三节课的时间。这不是不用心,是什么?” 小雅的手随着这突然一击,重重地落在琴键上,发出“嗡——”的一声巨响。 小雅低着头,眼泪不停地在眼眶里打着转转。 温馨提示: 性格温柔、听话、沉稳的和平型孩子,虽然不爱说话,但却是一个非常有主见的人。 这类孩子往往很爱面子,当他们做错了事,父母如果不讲究方法,则会使他们更加不自信,甚至会伤害他们的自尊心。 对这类孩子宜采取多鼓励、多表扬、少批评的方法。 就这样,每天一到练琴的时间,家里的空气就像凝结了一般,只要一不小心,一场战争就会爆发。 终于有一天,小雅怯生生地对妈妈说:“我能不学钢琴吗?” “不行!”妈妈斩钉截铁地说。“为了让你学琴,我们花了多少钱,牺牲了多少自己的时间,放弃了多少自己的爱好,现在你说不学就不学了,你怎么对得起我们呀!” 温馨提示: 很多家长把对孩子的教育视为一种功利性的投资:花钱让孩子学钢琴、学画画、学英语……其实都是希望将来孩子能够有所回报,即所谓的“有出息”。“息”,利息也! 在这种功利思想的指导下,孩子如果不能取得优秀的成绩,父母就会觉得做了一笔“亏本生意”。于是,训斥孩子,和孩子算账,对孩子说:“我们如何辛苦,为你不惜一切代价,可你就是不争气……。” 一贯由家里人为她做主的小雅,愣在那里不知说什么好,更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办。 孩子心灵独白:我再也不想学钢琴了!我恨死它了! 我一见到它就想吐。 “你怎么这么没出息呀!遇到一点点困难就打退堂鼓。”妈妈像火山爆发一样,源源不断地述说着自己的不满:“我小时候想学都没的学。可你现在有这么好的条件,怎么就不知道珍惜呢?” “听说,楼下的妞妞都考三级了。你各方面条件比她强,老师都说你有天赋,我们怎么能这么轻易地就输给别人呢!” “你能不能争口气,帮妈妈了了这个心愿?” …… 小雅一脸茫然地看着妈妈,心想:妈妈又怎么了?她在说什么?我怎么一点儿也听不懂。 这使原本就不太爱说话的小雅儿变得更加沉默和胆怯。 温馨提示: 完美型的人对任何事都要求做到最好,同时,也很容易将这样的标准强加给周围的人。完美型的家长不仅对自己,甚至对孩子的评价都很苛刻。 完美型的母亲往往唠叨起来会一下子几个小时,她可以一件事反反复复地说,甚至能从今天说到昨天,从昨天说到前天,又从前天说到去年,从去年说到前年、大前年…… 和平型的人表面平静,内心深处却非常希望受到尊重,但由于他们从来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愿望,因此常常被他人所忽视。 如果别人总不搭理他们,他们就会感到自己无用和没有价值。 打打骂骂中,小雅和妈妈的冲突在不断地升级。最后,竟然演变成妈妈在那里大呼小叫,小雅坐在琴凳上神游四方,心思早不知道跑到什么地方去了。 温馨提示: 在完美型的人看来,每件事都“只能这样”才是正确的。他们不仅用这样的标准要求自己,也会用同样的标准去要求身边的每一个人,特别是自己的孩子。可是,他们却不知道,由此造成的压力会让孩子发疯,使孩子渐渐无法忍受这种木偶式的家庭生活。 和平型的孩子虽然不愿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但他们却是“蔫儿有准儿”的性格。在这样的压力下,他们会更加坚持自己的主见,也会默默地反抗。 小雅上学后,学习任务比上幼儿园繁重多了,每天回家她都显得很累,只要走进琴房,一坐到琴凳上就开始打哈欠,吵着要睡觉,任凭妈妈怎么说,她都无动于衷。就这样,每天晚上家里都要上演一出“琴房闹剧”。妈妈在一边又打又吼,坐在琴凳上的小雅边哭边弹,爸爸在旁又气又怨:“哎——这琴不弹也罢。” 温馨提示: 世界上有那么多的事情,孩子不想学琴,有什么大不了。关键是我们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学钢琴到底是谁的需要? 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许多家长都会忽视一个问题,那就是:孩子什么东西学得好不好,关键在于喜不喜欢它,越是喜欢,就有可能学得越好。 在这里,家长们一定要认真思考一下:孩子是在满足谁的愿望?做家长的往往会以爱的名义将自己的愿望强加给孩子。 “不行,不论怎样,琴还是要继续练的,气还是要生的,只愿这个最困难的时期早点过去吧!”小雅妈妈在心中一遍又一遍地祈祷着。 温馨提示:完美型的人一旦认定目标就会勇往直前。 说给父母的悄悄话: 和平型的人过日子就希望远离麻烦,可以明哲保身,且特别会自得其乐。他们不会热衷于任何事,也不愿意冒任何风险。所以,不要以为你可以改变他们,那样的后果只能是使他更加拒绝。 和平型的人不愿意被人指使,从而失去自我,他们更愿意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所以,对和平型的孩子来说,被人尊重是最重要的。 天下的父母没有一个不对自己的孩子寄予厚望,很多家长给孩子设计了种种理,但往往事与愿违,孩子的成长并不能完全按照父母的设计来完成。在此,我们要强调一下,在教育中,真正的主角是孩子,而不是家长,家长千万不能一厢情愿。 完美型的父母不仅对自己要求很高,力求做到完美无缺,而且对孩子的要求也极高,他们不能忍受孩子做得不好或出现任何闪失。他们无法理解,自己的孩子怎么会这样。 在强大的大人们面前,孩子是那么的弱小。他们平时根本就没有能力和机会去反对大人们为他们所选择的一切,尽管这一切他们并不喜欢。特别是和平型的孩子,他们不仅不愿与家长发生冲突,而且还不太会表达自己的愿望。 所以,完美型的父母一定要注意,不要把孩子最后一丝自尊和信心都抹杀掉,而是要在降低自己标准的同时,真真正正地放下做家长的架子,去尊重孩子,真正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要想方设法让和平型的孩子振奋起来,勇敢地去尝试新鲜事物。 另外,家长不能按照自己希望的模式来培养孩子,要记住,孩子虽然是你们生的,但孩子只能成为他们自己,不会成为你们。 做父母的要仔细观察,清楚孩子的需要和兴趣,了解孩子的能力和性格,然后,根据这些特点引导孩子做适合他发展的事。家长不要用自己的模式束缚孩子,要给孩子更多自我选择的空间。 切记:多一些尊重,少一些强迫!
你还可能感兴趣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