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彬长矿区小庄煤矿项目水资源论证研究》对小庄煤矿项目水资源论证中的用水合理性、矿井取水水源论证、矿井取水影响论证和退水影响论证进行了重点分析。在用水合理性分析中,从节约水资源的角度出发,结合相关标准和现状用水水平,核定项目用水量,并提出了系统的矿井水回用及外供方案,使矿井水可以全部利用;在矿井取水水源论证中,结合解析法与水文地质比拟法分析正常工况下矿井水量;在矿井取水影响论证中,收集了井田范围内所有钻孔的资料,通过不同方法计算每个钻孔的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分析井田开采对地表水、地下水含水层以及其他用水户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保护和补偿措施。
《陕西彬长矿区小庄煤矿项目水资源论证研究》可供水利部门、环境保护部门从事水文研究、水资源管理、水资源论证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使用。
陕西省地处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首要位置,被国家赋予了打造内陆改革开放、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和“一带一路”战略重要节点。随着落后产能的淘汰、渭北地区原有矿区的煤炭资源逐渐枯竭,彬长矿区作为煤炭先进产能将替代原有煤炭资源供应,小庄煤矿是《陕西彬长矿区总体规划》中的主要矿井之一,矿井及配套选煤厂建设规模均为6.0Mt/a。
2018年1月,陕西彬长小庄矿业有限公司委托黄河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院承担了小庄煤矿项目的水资源论证工作。黄河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院接受委托后,在认真研究该项目地勘资料、可研资料的基础上,多次前往现场和周边地区开展资料收集和调研工作,先后对彬长矿区内大佛寺煤矿(8.0Mt/a)、文家坡煤矿(4.0Mt/a)、孟村煤矿(6.0Mt/a)、胡家河煤矿(5.0Mt/a)进行了实地走访,对采煤工艺、选煤工艺、矿井涌水处理工艺、采煤影响、矿山恢复情况等进行了深入调研,确定小庄煤矿项目水资源分析范围为咸阳市全境,矿井取水水源论证范围和取水影响论证范围为小庄井田边界外延300m区域,退水影响论证范围为小庄煤矿排污口下游的泾河彬县工业农业用水区。目前,《陕西彬长矿区小庄煤矿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已取得黄河水利委员会审查意见。
本书收录了煤矿水资源论证项目案例,按照突出重点、兼顾一般原则,重点对小庄煤矿用水合理性、矿井取水水源论证以及取水影响论证进行分析和阐述。
(1)按照国家、陕西省以及煤炭行业各项标准、规范的相关要求,结合对周边区域其他煤矿的实际调研结果,对项目的合理用水量进行核定;根据论证项目的用水特点,针对不同用水单元的用水水质要求,提出了矿井水分级处理、分质回用的方案,降低了水处理的难度与风险。
(2)在分析矿井充水因素的基础上,确定矿井开采时的直接充水含水层,在收集大量实测数据的基础上,分别用解析法(大井法)和比拟法(富水系数法)对矿井涌水量进行预算,综合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进行分析,确定合理的矿井涌水可供水量,并对矿井涌水水质保证程度、取水口位置合理性以及取水可靠性进行了分析。
(3)在分析井田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确定了地下水的保护目标层,选取井田可采区的所有钻孔对开采形成的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进行预测,绘制了勘探线剖面裂隙高度发育示意图。根据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计算结果,分别分析了井田开采对地下水保护目标层、地表水以及其他用水户的影响,提出了相应的水资源保护措施。
在小庄煤矿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及本书编写过程中,得到了陕西彬长小庄矿业有限公司等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同时感谢项目参与成员刘永峰、李锐、史瑞兰、曹原、韩柯尧、李娅芸、周正弘、赵乃立、王龙、张国平等的辛勤劳动!
由于作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前言
第1章 项目概况
1.1 彬长矿区总体规划概况
1.2 小庄煤矿概况
1.3 取水水源及近年来供水水量
1.4 现状退水及污水处理概况
第2章 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状况
2.1 基本情况
2.2 水资源状况
2.3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2.4 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
第3章 用水合理性分析研究
3.1 用水节水工艺和技术分析研究
3.2 现场用水核查及水量平衡分析研究
3.3 现状用水水平评价及节水潜力分析研究
3.4 项目用水量核定
3.5 小结
第4章 节水评价
4.1 区域节水水平评价与节水潜力分析
4.2 项目节水水平评价与节水潜力分析
4.3 节水措施方案与保障措施
4.4 节水评价结论与建议
第5章 取水水源论证研究
5.1 水源方案比选与合理性
5.2 矿井涌水水源论证研究
第6章 取水影响论证研究
6.1 矿井涌水取水影响论证
6.2 结论
第7章 退水影响论证研究
7.1 退水方案
7.2 项目退水及入河排污口设置情况
7.3 纳污水域概况
7.4 入河排污口设置影响研究
7.5 应急措施
第8章 水资源节约及保护措施研究
8.1 相关水资源保护要求
8.2 水资源保护措施落实情况
8.3 水资源保护措施
8.4 水计量设施配备规定
第9章 结论与建议
9.1 结论
9.2 取水方案
9.3 退水方案
9.4 建议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