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中阶段教育职普比研究》是由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立项“保持高中阶段教育职普比大体相当的现实意义和对策措施研究”课题研究成果编集而成。高中阶段教育职普比是我国教育结构中一个重要内容,反映的是初中后学生分流到普通高中和中职学校就学的数量构成,以此评估高中阶段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比例是否合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多次明确了职普比“大体相当”,这个政策对促进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但近年来随着出现许多新的情况,在学(术)界和实际工作部门中都出现了质疑该政策的声音,而且实际情况职普比中的中等职业教育招生数量也在不断下降。
《我国高中阶段教育职普比研究》针对这种情况,研究梳理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教育体系结构中职普比的演变和中等职业教育的现状,与国外有关国家和国际组织的情况做了比较研究,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从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社会心理等维度系统研究了经济社会发展对中职教育的需求以及影响职普比变动的若干因素,论证了保持高中阶段教育职普比大体相当的重要性,对我国未来一个时期职业教育发展走向和职普比做了预测,并据此提出了政策建议。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职业教育。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全国教育大会并发表了重要讲话。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阐发了系统科学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为做好新时代教育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随后,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和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先后审议通过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并由国务院于2019年2月印发。《方案》对当前和今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更好地发挥职业教育支撑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作用,对完善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理论体系,有着重要的指导和推动作用,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性质的文件。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讲话中概括指出的“九个坚持”和《方案》提出的“总体要求与目标”,对职业教育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我国职业教育事业规律性认识的深化,其中一个坚持是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首先要实现职业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平衡发展和充分发展。文化科学的传承和发展有赖于普通教育,而技术技能的传承和发展则由职业教育来完成。从国民个人成才角度看,有学科发展成才,更有技术技能成才,政府和社会应该为全体国民提供适合他们发展的教育类型、教育机会,这样才能落实习总书记“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要求。然而长期以来我国职业教育比较于普通教育,相对处于弱势,发展规模偏小,条件偏差,质量偏弱,形成了我国教育体系中的“短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就应该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为国家建设提供更多更优质更多样的职业教育资源,实现我国教育的科学发展、平衡发展、充分发展。
综合研究篇
第一章 研究缘起:职业教育体系的中职基础地位有所动摇
一、新形势下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面临的严峻挑战:中等职业教育的体系不稳
二、中等职业教育在职业教育体系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
第二章 历史研究: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轨迹和职普比大体相当政策形成
一、新中国成立以来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经历的三个周期
二、改革开放后职普比大体相当政策的源起与发展脉络
三、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周期的归因分析
四、中等职业教育的未来走向及思考
第三章 现状研究:中等职业教育面临的国家需求和满足需求的能力
一、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是国家需求
二、现代化建设对中等层次技能人才提出了强劲需求
三、中等职业教育积极对接国家发展需求
四、中等职业教育培养条件亟待提高
五、中等职业教育走出发展困境的策略
第四章 比较研究:部分西方国家高中阶段教育职普现状和分析
一、西方国家职普比各异,欧洲国家职普比总体相当
二、政府对职普比无硬性规定,但多年来分流工作保持基本稳定
三、中职毕业后继续升学的人数增加并未对现有职普比带来颠覆性影响
四、几点启示
第五章 实证研究1:问卷调查和分析
一、调研基本情况
二、对职普比调研结果的实证分析
三、问卷统计结果综述
第六章 实证研究2:访谈和分析
一、技术进步、社会发展是否还需要中等职业教育
二、中等职业教育如何提高吸引力
第七章 趋势研究1:影响职业教育发展和职普比例变动的若干因素分析
一、经济因素
二、科学技术因素
三、文化心理因素
第八章 趋势研究2:影响因素相互作用下的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走向
一、长远影响和周期变动影响
二、职普比互动博弈的多元分析
三、综合评估未来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走向和对几个相关问题的分析
第九章 对未来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趋势的预测和政策建议
一、未来职业教育的作用将更为凸显,对加强和优化我国人力资源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中职在职业教育体系中的基础地位不会改变,其规模到2030年趋于稳定
三、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结构:高中以上学历职业教育学生规模大于普通教育学生规模
四、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三产类专业学生数将超过一、二产类专业学生数总和
五、中小学学生的职业启蒙教育全面开展
……
案例研究篇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