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螺旋视角下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发展研究》共14章,除了第一章绪论和第十四章结论及政策建议之外,主要内容可以分为两部分:“现状描述”与“实证研究”。
“现状描述”部分包括第二章至第六章的内容,分别从5个方面对该书研究的各种主体进行了现状分析,包括:战略性新兴产业经济层面发展现状(第二章)、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发展现状(第三章)、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三螺旋”因素分析(第四章)、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四螺旋”因素测度(第五章)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五螺旋”因素研究(第六章)。该部分有助于对于该书研究的各种主体有更全面的了解,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状况有更丰富的认识。
“实证研究”部分包括第七章至第十三章的内容,具体有四螺旋因素对微观企业创新的影响(第七章)、五螺旋因素影响省级创新(第八章)、五螺旋因素影响微观企业创新(战略性新兴产业内部,第九章;战略性新兴产业VS传统产业,第十章)、两种五螺旋因素影响微观企业创新(第十一章)、四螺旋五螺旋因素共同影响微观企业创新(第十二章)以及三四五螺旋对创新的共同作用机制(第十三章)。该部分是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影响因素与影响主体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进行考察,以便识别各种因素对于战略性新兴企业以及传统企业创新的作用效果及作用机制,从而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
知识作为一种资源,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可持续发展的“起飞坪”。通过对知识进行创新、组合,先后产生了三种创新模型——“三螺旋模型”“四螺旋模型”和“五螺旋模型”。三种模型的关注点各不相同,三螺旋模型也被称为“产学研/官产学”模型,其强调大学、产业、政府三个“螺旋”的交织。而四螺旋在“三螺旋模型”的基础上,增加了“公众”作为第四条螺旋,所以其强调“基于媒体和文化的公众”以及“社会”的概念。五螺旋模型则增加了“自然环境”作为第五条螺旋,所以其强调自然环境也应该被概念化为一个驱动。
目前,对于创新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研究主要从“三螺旋模型”展开,研究政府、大学、产业政策导致的创新会如何影响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三螺旋的局限性日益显露。一方面,随着在线社交网络(Online Social Network)和在线开放式创新社区(Online Open Innovation Communities)(又称为Web 2.0社会媒体)等虚拟社会沟通交流网络和服务的兴起,我们无法忽略由于大众、媒体活动而导致的创新。另一方面,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淡水资源危机、能源短缺等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我们在研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新发展时也应该考虑到自然环境问题。由于缺少对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关注,我们现阶段的研究不能仅仅局限于“三螺旋模型”。通过对三种模型进行比较,我们发现五螺旋强调了在21世纪“社会生态型升级”的必要性,更能全面反映目前指导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价值观和社会现实。
所以笔者拟基于五螺旋的创新框架,分析不同因素对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绩效的影响。
本书共14章,除了第一章绪论和第十四章结论及政策建议之外,主要内容可以分为两部分:“现状描述”与“实证研究”。
“现状描述”部分包括第二章至第六章的内容,分别从5个方面对本书研究的各种主体进行了现状分析,包括:战略性新兴产业经济层面发展现状(第二章)、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发展现状(第三章)、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三螺旋”因素分析(第四章)、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四螺旋”因素测度(第五章)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五螺旋”因素研究(第六章)。该部分有助于对于本书研究的各种主体有更全面的了解,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状况有更丰富的认识。
“实证研究”部分包括第七章至第十三章的内容,具体有四螺旋因素对微观企业创新的影响(第七章)、五螺旋因素影响省级创新(第八章)、五螺旋因素影响微观企业创新(战略性新兴产业内部,第九章;战略性新兴产业VS传统产业,第十章)、两种五螺旋因素影响微观企业创新(第十一章)、四螺旋五螺旋因素共同影响微观企业创新(第十二章)以及三四五螺旋对创新的共同作用机制(第十三章)。该部分是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影响因素与影响主体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进行考察,以便识别各种因素对于战略性新兴企业以及传统企业创新的作用效果及作用机制,从而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
本书的出版得到了国家社科基金的支持,在此表示感谢。
影响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绩效的因素有很多,由于作者水平有限,本书只能择其概要加以探索,不足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以继续推动这方面的研究。
李燕(1984-),管理学博士(后),山东大学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近三年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个人专著2部。同时,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2项、校级项目4项,参与国家自科基金项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重大产业培育项目、中国工程院城市发展建模项目、科技部数据挖掘项目等,研究成果曾获总理批示,并对国家产业政策的制定发挥了重要影响。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内容安排
三、研究重点、难点
四、创新点
第二章 战略性新兴产业经济层面发展现状
一、数据搜集说明
二、战略性新兴产业整体发展情况
三、节能环保产业及其子产业发展情况
四、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及其子产业发展情况
五、生物产业及其子产业发展情况
六、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及其子产业发展情况
七、新能源产业及其子产业发展情况
八、新材料产业及其子产业发展情况
九、新能源汽车产业及其子产业发展情况
十、小结
第三章 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发展现状
一、数据搜集说明
二、战略性新兴产业专利总体情况
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表中文论文情况
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表英文论文情况
五、战略性新兴微观上市公司创新现状
六、小结
第四章 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三螺旋”因素分析
一、研究方法:“三螺旋”算法
二、战略性新兴产业整体中的“三螺旋”因素分析
三、小结
第五章 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四螺旋”因素测度
一、基于政策和中国标准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注测度情况
二、基于媒体和网络搜索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注测度情况
三、小结
第六章 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五螺旋”(环境)因素研究
一、信息披露情况
二、环境信息披露得分
三、小结
第七章 公众关注对微观中国汽车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
一、引言
二、理论框架及研究假设
三、研究方法
四、指标和数据
五、实证结果
六、结论
第八章 ETS制度会促进试点省份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吗
——基于广义合成控制
一、广义合成控制法的介绍
二、变量描述、数据情况和使用软件说明
三、研发支出(rd)作为因变量的分析
四、专利申请(patentapply)作为因变量
五、发明专利申请(invpatentapply)作为因变量
六、小结及政策建议
第九章 碳试点政策影响微观战略性新兴上市公司创新研究
——基于PSM-异时DID模型
一、研究方法和数据
二、节能环保产业的实证结果
三、新能源产业的实证结果
四、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实证结果
……
第十章 碳交易市场影响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创新差异研究
——基于三重差分模型
第十一章 碳排放权交易政策、环境信息披露与战略性新兴企业创新
——基于三重差分模型
第十二章 碳排放交易试点政策、公众关注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
——基于广义DID方法
第十三章 “五螺旋视角”下汽车产业绿色创新发展
——基于智能体的仿真建模与分析
第十四章 主要结论及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