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紧密结合云南省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战略定位,立足云南省自然资源资产审计工作实际,基于前期大量实践性研究,从空间视角构建了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林业资源、草原资源、水资源、生态环境保护六类自然资源资产审计空间疑点分析指标体系,并对每项指标实现的方法模型进行了具体阐述。本书可作为从事自然资源资产审计一线工作人员的工具书。
1 基础理论
1.1 自然资源资产的定义
1.2 自然资源资产审计的意义
1.3 自然资源资产审计的发展现状
1.4 自然资源审计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构成
1.5 基本术语
2 云南省自然资源资产审计疑点空间分析指标体系构建
2.1 审计内容
2.2 疑点指标选取依据
2.3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2.4 审计疑点指标体系构建
2.5 云南省自然资源资产审计疑点空间分析模型
3 土地资源审计方法模型研究
3.1 城市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衔接分析
3.2 新增建设用地合规性审查
3.3 低丘缓坡土地开发利用合规性审查
3.4 工业园区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衔接分析
3.5 易地扶贫搬迁合规性审查
3.6 建设用地划为永久基本农田分析
3.7 坡度25°以上永久基本农田分析
3.8 坝区优质耕地未划入永久基本农田分析
3.9 非耕地地类划入永久基本农田分析
3.10 永久基本农田占用分析
3.11 工业园区与永久基本农田冲突分析
3.12 易地扶贫搬迁与永久基本农田冲突分析
3.13 永久基本农田占比分析
3.11 挖塘养鱼与永久基本农田冲突分析
3.15 永久基本农田与公益林冲突分析
3.16 农用地转用统计分析
3.17 占用土地核查分析
3.18 供地方式核查分析
3.19 供地方向核查分析
3.20 土地闲置核查分析
3.21 工业园区与生态保护红线冲突分析
3.22 易地扶贫搬迁与生态保护红线冲突分析
4 矿产资源审计方法模型研究
4.1 禁止开采区与矿区范围分析
4.2 自然保护地与矿产资源开发冲突分析
4.3 生态保护红线与矿产资源开发冲突分析
4.4 无证开采分析
4.5 越界开采分析
5 水资源审计方法模型研究
5.1 无证取水分析
5.2 未经审批设置排污口分析
5.3 入河排污口与风景名胜区水体分析
5.4 饮用水水源保护地与有害废弃物分析
5.5 国际河流与有害废弃物分析
6 林业资源审计方法模型研究
6.1 林地保有量分析
6.2 森林保有量分析
6.3 森林覆盖率分析
6.4 退耕还林与永久基本农田冲突分析
6.5 人造林与永久基本农田冲突分析
6.6 林地与耕地冲突分析
6.7 森林与耕地冲突分析
6.8 湿地与林地小斑冲突分析
6.9 造林工程与土地开发整理冲突分析
6.10 违法征占林地分析
6.11 自然保护区内违法采砂采石分析
6.12 自然保护区内违法建设生产设施分析
7 草原资源审计方法模型研究
7.1 其他地类划入基本草原分析
7.2 草原补奖类型面积分析
7.3 草原资源面积动态分析
8 生态环境保护审计方法模型研究
8.1 自然保护区未划入生态保护红线分析
8.2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未划入生态保护红线分析
8.3 湿地保护区未划入生态保护红线分析
8.4 国家森林公园未划入生态保护红线分析
8.5 居民地与污染源分析
9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不同坐标系之间的转换方法
附录B 空间相交分析原理
附录C 拆分多部件要素至单部件要素原理
附录D 要素消除原理
附录E 要素擦除分析原理
附录F 等高线数据生成DEM原理
附录G DEM数据生成坡度图原理
附录H 要素裁剪分析原理
附录I 耕地质量分等方法
附录J 图像配准原理
附录K 字段连接原理
附录L 按位置选择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