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治平学术精华与临床应用(岭南中医药精华书系·岭南名老中医临床经验传承系列)
定 价:198 元
丛书名:岭南中医药精华书系·岭南名老中医临床经验传承系列
当前图书已被 2 所学校荐购过!
查看明细
- 作者: 刘小斌,邓铁涛,禤国维,周岱翰,韦贵康 编
- 出版时间:2021/11/1
- ISBN:9787535972965
- 出 版 社:广东科技出版社
- 中图法分类:R249.7
- 页码:690
- 纸张:胶版纸
- 版次:1
- 开本:16开
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和国家瑰宝,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群贤辈出,代有传人,创造了光辉的学术成就,积累了极其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中医药学之所以称为医学瑰宝,就是在于能广泛集结历代医家的学说、经验和海外异域的医学成就而形成伟大宝库。孙思邈为唐朝一代大医,他就是继承了唐以前医家的理论和经验,同时也广泛吸取了海外的医学理论和良方妙药。
陈治平(1886-1978),别名陈颖文,岭南名中医。在我国广东和广西,东南亚具有广泛影响。
陈治平主张整理中医古籍要删繁就简,分门别类,便于初学;整理中药应该结合现代科学提炼方法。他认为中医药应该积极应用到当代严重威胁人民身体健康的重大疾病,如麻风病、梅毒、白喉、霍乱等传染病的防治工作,中医药在多种重大疾病的治疗上具有较好疗效。
陈治平还将研究提炼中药注射液的方法写成《如何提炼中药注射液方法书册》,毫无保留地献给国家,亲自向医院制剂室人员传授中药片剂、针剂等8种新剂型的研制方法,并指导操作,经静脉、肌内注射治疗麻风、肿瘤、颧痈、蜂窝织炎等病。
陈治平是具有高度现代医学思想,并掌握现代制药技术,极端认真负责,并有着严谨科学态度的名老中医师,特别是70岁以后,在综合医院攻克现代医学难题并取得重要成就。全面整理总结其临床经验、研究其学术思想及传承,将其学术思想运用于解决现代医学难题,对推动发展综合医院的中医事业,提高综合医院整体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和国家瑰宝,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群贤辈出,代有传人,创造了光辉的学术成就,积累了极其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中医药学之所以称为医学瑰宝,就是在于能广泛集结历代医家的学说、经验和海外异域的医学成就而形成伟大宝库。孙思邈为唐朝一代大医,他就是继承了唐以前医家的理论和经验,同时也广泛吸取了海外的医学理论和良方妙药。
中医学需要发展,需要创新,但必须“在继承中求发展,在吸收中求创新”。继承与发展是矛盾的统一体,没有继承谈不到发展,没有发展便会消亡。在中医药现代化的进程中,必须要保持发扬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同时要积极利用现代的科技理论、方法和手段,促进中医药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因此,中医药现代化离不开继承,我们应从中医药的源头上去挖掘、继承、提高和发展。
老一辈中医专家有着扎实的中医理论、精湛的临床技术和积累了几十年的独到诊疗经验,是中医发展的宝贵财富。从源头上挖掘、继承、提高和发展中医药,最好和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将老一辈中医药专家独特的临床经验完整地继承下来,使他们的学术思想得以传承和发扬。
传统的继承方式,主要是“师带徒”方式,是老师单方面教授学生,所谓“祖传秘方”“独门秘方”等便是传统“师带徒”所形成的。实践证明单一“师带徒”的模式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时代的发展,要求“徒弟”不能沿袭“师带徒”的方式。为了让中医学发扬光大,更大范围地为人民健康服务,要求“徒弟”不但要自己掌握“师傅”的经验,还必须将宝贵的中医临床经验变成公有的资料,让更多的医生受益。中医发展史也雄辩地证明了这一点。华佗的外科学近乎失传,就是因为没能留下《活人书》,而与华佗同时代的张仲景在《黄帝内经》《难经》的基础上,极大地发展了中医学,并留下了《伤寒杂病论》,又经过王叔和、孙思邈等人的传承,至今仍指导着临床。
陈治平(1886-1978),别名陈颖文,岭南名中医。在我国广东和广西,东南亚具有广泛影响。
陈治平13岁随祖父学医,20世纪20年代毕业于上海私立宗汉中医专门学校和上海东吴大学,曾在我国广东、广西,越南等地开业行医。1949年任广州市高级中医职业学校医师、顾问,1949年11月任广州市中医公会理事长,1956年7月任广东省人民医院中医科医师。1960年被评为广东省特等卫生先进工作者,广东省文教战线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工作者。1962年广东省政府首批授予名老中医称号,20世纪60年代广东省医学科学院中医研究室首席研究员。
陈治平擅治危重病症。20世纪50-70年代,他应邀在广东各大医院参与危重病症抢救,积极响应医院、省、卫生部各级号召,投身于各种疑难病症如白癜风、牛皮癣、荨麻疹、泌尿系统的结石、慢性肾炎、湿疹、脉管炎、白血病、鼻咽癌、子宫癌的研究,并取得较好成绩。《广东省医学史》记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广州大医院里设立中医科,如东川路广东省人民医院,20世纪50年代的陈治平医生等,经常天未亮就有很多人前往排队挂号。陈治平看病先不问病情,闭上眼睛把脉,一两分钟后.能把病情一句一句地讲出来,使患者折服。
陈治平积极为中医药事业发展建言献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号召发掘祖国医学遗产,陈治平深受鼓舞,积极向党中央、卫生部、广东省政府和广东省卫生局建言献策,提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意见,并得到了党和政府的充分肯定。1956年卫生部复函:“你对于整理中医药典籍的建议很好,你治疗麻风、伤寒、白喉、阑尾炎等症的验方,拟贡献政府可嘉,仍希望你继续研究,再行发明各种疾病验方,为广大人民服务。”
陈治平主张整理中医古籍要删繁就简,分门别类,便于初学;整理中药应该结合现代科学提炼方法。他认为中医药应该积极应用到当代严重威胁人民身体健康的重大疾病,如麻风病、梅毒、白喉、霍乱等传染病的防治工作,中医药在多种重大疾病的治疗上具有较好疗效。
陈治平积极探索中药剂型改革。提高疑难危重病症疗效。他从几十年的行医经验中总结出中医药理论,并结合日本人盐野义小朗传授的中药提炼方法,改进中药制剂,提高临床疗效。陈治平自费购买提炼中药的仪器、用具,白天在医院上班,利用晚上休息时间,与夫人一起,制成可供肌内注射、静脉注射的针剂,并在自己身体上实验,非常难能可贵。他以科学方法提炼中药,成功地研制出治疗瘤型麻风病的敌厉平T素静脉注射液、敌瘤平注射液,临床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经过不懈努力陈治平相继研制出治疗子宫癌、牛皮癣、顽癣、湿疹等病的敌癌清、癣疡平等注射液,1965年2月他将研发的注射液合计20000mL无偿提供给广东省人民医院进行临床治疗。
陈治平还将研究提炼中药注射液的方法写成《如何提炼中药注射液方法书册》,毫无保留地献给国家,亲自向医院制剂室人员传授中药片剂、针剂等8种新剂型的研制方法,并指导操作,经静脉、肌内注射治疗麻风、肿瘤、颧痈、蜂窝织炎等病。
陈治平注重培养新生力量,言传身教。经常给广州市各大医院年轻的内科、外科、妇科、耳鼻喉科医生授课,毫不保留地传授中医药理论、临床经验。他培养的学生任如台医师成为广东省人民医院资深主任、黄松柏医师2000年被评为广东省名中医。现广东省人民医院中医科资深主任、广东省名中医刘和强医师在学术上也深受陈治平的影响。
陈治平曾总结《医案》一部、《治愈各病例》两本、《辨证分型治疗特殊病例》一本,在广东中医杂志发表多篇科研论文。1964年将《祖传治疗麻风》《皮肤杂病》《骨科眼科秘方》献给国家。陈治平撰写的《临床经验汇编》,在他去世后由女儿陈玉珍女士无偿献给广东省人民医院。
陈治平是具有高度现代医学思想,并掌握现代制药技术,极端认真负责,并有着严谨科学态度的名老中医师,特别是70岁以后,在综合医院攻克现代医学难题并取得重要成就。全面整理总结其临床经验、研究其学术思想及传承,将其学术思想运用于解决现代医学难题,对推动发展综合医院的中医事业,提高综合医院整体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章 医家小传
第一节 戎马倥偬,热血报国
第二节 妙手治病,热心惠民
第三节 攻坚治难,推陈出新
第四节 弘扬国医,建言献策
第五节 勤奋治学,传经授道
第二章 术业精粹
第一节 擅治危重病证
第二节 遣方灵活,师古不泥古
第三节 强调辨“病”
第四节 注重祛邪
第五节 中药剂型改革
第三章 临证一得
第一节 癌症
一、鼻咽癌治验
二、白血病治验
三、肝癌治验
四、子宫颈癌治验
五、肺癌术后双侧颈项肿块转移治验
六、胃癌术后淋巴结转移治验
七、舌癌治验
八、淋巴细胞瘤治验
第二节 肺系疾病
一、慢性鼻窦炎(鼻渊)治验
二、哮喘治验
第三节 肝胆系疾病
一、传染性肝炎治验
二、瘟黄治验
第四节 肾膀胱系疾病
一、慢性肾炎治验
二、泌尿系结石治验
三、阴水治验
第五节 外科疾病
一、白癜风治验
二、脱疽治验
三、牛皮癣治验
第六节 其他疾病
一、亚急性播散性和盘状红斑狼疮治验
二、流行性乙型脑炎治验
三、硬皮病治验
第四章 医案采菁
第一节 癌症
一、鼻咽癌
二、口颊癌
三、舌癌
四、甲状腺滤泡癌术后复发
五、乳腺癌
六、胃癌
七、肾癌
……
第五章 验方撷英
第六章 诊余医话
第七章 薪火相传
第八章 医家年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