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七章,内容包括:“筚路蓝缕:燃烧的生命”“宝鼎风华:强将手下无弱兵”“他很不一样:另一面的真实”“走进内心:亲人的思念”“铁汉有情:他们眼中的亓伟”“只言片语:特殊岁月里的那些事”“岁月如歌:忠魂祭”。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讲:“对中华民族的英雄,要心怀崇敬,浓墨重彩记录英雄、塑造英雄,让英雄在文艺作品中得到传扬,引导人民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绝不做亵渎祖先、亵渎经典、亵渎英雄的事情。”
每一个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生命历程中,都有令人难忘的感人故事;每一个热烈燃烧的忠魂身后,都映现出一种强烈的精神力量。
本书的主人公——原宝鼎矿区伟,在抗日烽火中弃笔从戎参加革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在教育、工业等战线工作。“我的工作,按党的需要!”他频繁地变动工作岗位,党指向哪里,他就奔到哪里。从泰安到济南,从济南到徐州,从徐州到昆明,从昆明到攀枝花,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建设时期,伟都不畏艰难困苦,英勇顽拼搏,兢兢业业,鞠躬尽瘁,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做出了贡献。
1964年,元伟响应党中央、建设“大三线”的号召,抛弃繁华奔荒山,来到攀枝花开发建设的主战场——宝鼎矿区。在七年半时间里,元伟面对艰难困苦,不顾疾病缠身,历经曲折而不畏艰险,屡受考验而不改初心,先后组织了闻名攀枝花工业建设的宝鼎矿区“勘探设计”“三通一住”“夺煤保电”“夺煤保铁”“夺煤保钢”五大会战,创造了我国三线建设的宝鼎奇迹,为攀枝花工业基地的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活着建设宝鼎山,死了埋在宝鼎山!”每当读到元伟的誓言,脑海会浮现出当年宝鼎矿区开发建设那热血沸腾、战天斗地的一幕幕,仿佛又听到那披荆斩棘、响彻天地的铿锵号子……
“我死后,把我埋在宝鼎山的地方,让夜夜看着攀枝花出煤、出铁、出钢。”遵照亓伟临终的请求,亓伟之墓屹立于宝鼎山之巅。如今“攀枝花下埋忠骨万人敬仰,宝鼎山上望新城夙愿得偿”,高山上的花环已覆满山峦,相处流传。
一个细微可感、可亲可敬、有血有肉的……伟,如一阵清风,如一缕阳光,成为宝鼎矿区的精,成为宝鼎英雄乃至于攀枝花英雄群雕中闪耀的那一尊。他和老一辈矿区开发建设者们用汗水、泪水和血水浇铸形成“创业、求实、开拓、奉献”的宝鼎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宝鼎煤炭人砥砺。
宝鼎精神源远流长。在“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三线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精神、奋斗精神的今天,谨以此书敬献给元伟和为攀枝花宝鼎矿区开发建设做出贡献的千千万万三线建设者此书为三线建设干部学院攀煤分院教学用书。
相信读到这本书的人们,将对英雄伟有一个更深的了解和理解,从而细心体会,做深层次思考:给我们留下了那么多,我们应当怎样做,才能为后人留下些什么;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而努力奋斗。
是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