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白描的形式记录了作者从大学毕业后进入国有企业沈阳黎明机械厂工作,直至在国家经济部门从事经济管理、企业改革、设计创新等方面的经历、感受和思考。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主要讲工作;中篇主要讲参加工作前的学习、生活、情感;下篇主要是选录了一些已经发表过的杂文和散文。所收录的文章既有作者在经济管理、企业改革、工业设计方面的思考,也有作者对老师、对青春、对生活的感悟,生动地展现了作者的家国情怀和对人生的思考,也从另一个角度呈现了中国社会的变迁和发展。
★ 一部管窥企业发展中国道路的个人记录
★ 一位改革参与者的家国天下与大地星空
本书作者朱焘长期在国家经济部门从事经济管理、企业改革与管理、工业设计工作。曾任国家经委办公厅主任,国家计委办公厅主任,国家计委企业管理局局长,国家经贸委副秘书长兼企业司司长、办公厅主任,中国轻工总会副会长,国家轻工业局副局长,中央企业工委、国务院国资委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等职务。
星星的光和热(代自序)
(一)
天上的星星数不清,地上的人类一代代。
把这隔空隔世的星与人联系起来讲,早源于我一直深爱的母亲。小时候,母亲虔敬地对我说,天上的一颗星,对着地上一个人;天上一颗星掉下来了,就是地上一个人去世了。这段古老的无字史并不伤感,它曾令年少的我仰望眨着眼睛的群星时,泛起无限的好奇与想象。
我并不经常仰望星空观看这本永远弄不明白的玄妙天书。长大以后,我觉得母亲讲的,包括牛郎织女在银河两岸厮守的民间传说,有天人合一的意味,反映了人民群众追求平等和幸福生活的愿望。而今自己年过古稀,星空知识和人生阅历多了一点,常想的却是:宇宙浩大,但地球并不渺小;地球庞大,但人类并不渺小;人类伟大,但作为匆匆过客的每一个人并不渺小。
人类成为地球上的万物之灵,历经几十万年的奋争,演进至今真不容易。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精卫填海普罗米修斯盗火这些艰险故事不计其数。史上记载的、民间流传的多是各类英雄人物,他们确实应该受到敬佩、传颂,但也不要忘记他们都来自人民,只是他们这些星发出了更多的光和热,离开了与之同代人民群众的群星将一事无成,也无历史意义。不是说一颗星照不亮一片天空吗?所以,我觉得人类历史是由英雄人物和人民群众合力创造的。
近点看,新中国的成立、建设和发展,靠的是人民的英雄和英雄的人民;大点想,解决世界性难题,如战争、瘟疫、气候变暖、贫困等,应该说大致也是如此。全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斗争,也正在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做出证明。整体上可以说,人类正是在不断解决各类难题的过程中显示了团结、智慧和力量,共同推动历史的进步。
(二)
在宇航员眼中不分国界的地球上每天都在发生无数事件。20世纪初以来,在东方这片土地上,中国人民从苦难中站起来,走向富裕、强大,这是人类发展绚烂的历史画卷之一。我们从西方引......
作者朱焘,1943年生,北京大学化学系毕业。长期在国家经济部门从事经济管理、企业改革和管理工作;曾任国家经委办公厅主任,国家计委办公厅主任,国家计委企业管理局局长,国家经贸委副秘书长兼企业司司长、办公厅主任,中国轻工总会副会长,国家轻工业局副局长,中共中央企业工委、国务院国资委监事会主席等职务,全国政协第十届委员 。曾兼任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会长,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副会长,中国企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企业家协会副会长,中国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协会副会长,中华慈善总会副会长、北京杂文学会副会长。现任中国工业设计协会战略咨询委员会主任、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工业设计顾问、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德稻集团创新学院院长等。
上篇/001
章 从北大人到航空人/003
对口与不对口/004
解决个人问题/009
寒窑冷暖/017
黎明人的忧乐/021
发动机的思辨/025
工作转向不成与吴瑕二次进厂/028
两年升四级的惶恐/032
探访山、散、洞之后/036
次受部长表扬/038
有了金窝/040
第二章 认知全局中的国企改革与发展/045
一 进出中南海/045
不全是不愿意/045
夹带沙尘的春风/047
副总理当组长的小组/049
边磨刀边砍柴/051
求真不易/053
为什么让我当秘书/054
试笔杂文/055
二 九号院的如歌岁月/058
从二三六九中说起/058
管天、管地、管空气/061
从写到办/067
一个人对美国的访问/070
涉足杂文界/075
筹备组的难事/077
三 三里河的山与水/079
自喻自励/079
办公厅内外的两个平衡/081
闯关与风险/084
有惊无险的三个差事/088
随势转岗/093
第三章 践行四个不同的国企改革职位/097
一 企业的三改一加强/097
新宿舍楼里的新岗位/097
从基石到基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099
万千百十:整体与突破的试点/102
新建的公司与新组建的集团/104
中心环节内外/108
副秘书长的那些事/111
玉泉山上的四个月/113
出访与转进/116
二 市场下的行业管理/118
总会还不是中介/118
轻工不轻/120
探索行业管理/122
3·15也是生产者的节日/126
在巴黎寻买指甲刀之后/127
为何四去义乌/128
赴藏归来的转移/130
三 监管中央企业/133
难为的四不得/133
亲见载人神舟一飞冲天/136
老朋友一语惊四座/138
谁让我当的全国政协委员/139
香港人会欢迎监事会的/142
正巧在航空画了句号/145
第四章推动企业设计创新/149
从企业改革到设计创新/149
倾心倾情鼓与呼/151
综合·集成·系统/155
接到总理批示/157
个指导意见出台不易/158
设计无国界/160
做好交接班/161
中篇/171
第五章 青春情缘:从南天门到未名湖/173
家爱的选择和动力/173
立言把青春献给祖国/178
我们的张校长/180
登南天门/183
转系不成逛海淀/184
实验室和劳动/187
都不是梦想中的记者/188
迷茫的静与情/193
难言再见/195
第六章 三位良师:共和国的高级工程师/199
勤政楷模忠厚长者深切怀念吕东主任/199
百年风雨家国情读《袁宝华回忆录》随感/205
生活要做真正人深切缅怀胡昭衡会长/215
下篇/219
第七章 变革的补色、练达的印记/221
【工作类】
关于实施转机建制、万千百十规划的几点认识/221
抓管理首先要更新观念/228
不许用亏损和牺牲质量换取市场/232
当好国有资产守护人/234
委机关工作的八个关系/239
关于我国应大力发展工业设计的建议/245
改革开放中的中国设计/249
【杂文类】
吃螃蟹的联想/258
横比之后/259
爱的增值/260
同步、配套与突破/262
球赛与改革/263
改革中说度/264
虚功与实过/266
活水也须疏导/267
救火·防火及其他/268
赛胜于战/269
护假的猫腻/270
为画圈正名/272
文山览胜的苦乐不均/273
扯皮也是谋私/274
置后荫与留苦果/275
脱困也要讲质量/276
企业的第三只眼睛看什么?/277
说成败转换/278
摸象与调查/280
切勿两豆塞耳不听忧/281
挂联与求实/282
附:带钩的花环/283
说谢谢/284
保质须有惜子情/285
注意研究过程/287
管理的艺术/288
【散记类】
除夕话旧(节选)/290
冬日的公园/295
五色蘑菇的联想/297
美利坚大地上的思索/299
天上有一颗以企业家为名的星/305
星夜絮语(代后记)/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