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曲家活动时间的先后为顺序,集合了元曲的精华。除了元曲原作之外,还设置了以下几个相关辅助性栏目:注释,将难以理解的字句加以解释,扫除阅读障碍,方便阅读;译文力求忠于原作,使读者能直接了解原曲的语言风格;赏析,在尊重原文的原则上,将曲目的主题思想、神韵予以解析,使人会意怡情;作者简介介绍了作者的生平和作品风格,重要的作者则按照今人的推想画出了画像;曲的格律知识介绍元曲的字数、句数、对仗、押韵等方面的格式和规律;曲的鉴赏知识介绍元曲的各类风格、体式及元曲中常用的写作手法等。同时,书中与文字相契合的数百幅精美插图,还原了元代社会生活风貌,生动贴切地展示了作品的主题和曲中人的思想感情,图文珠联璧合,营造出了一个彩色的、立体的、具有艺术力的阅读空间,能够帮助读者获得更多美的享受和阅读体验。科学的体例、精美的图片、优美的文字、丰富的内容、新颖开放的版式设计有机结合,引领读者跨越时空的距离,进入辉煌的元曲殿堂,领略曲目的艺术魅力,进而启迪心智、陶冶情操、提高个人的文学素养和人生品位。
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说:一代有一代之文学。这是中国文学发展历史的一个重要特色。元曲是继唐诗、宋词之后,我国文学史上取得的又一突出成就。元曲以其作品揭露现实的深刻以及题材的广泛、语言的通俗、形式的活泼、风格的清新、描绘的生动、手法的多变,在中国古代文学艺苑中放射着夺目的异彩。
元曲原本来自所谓的蕃曲胡乐,起初在民间流传,被称为街市小令或村坊小调。它是金元时期在北方歌谣俗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诗歌形式。它成长繁荣的环境是金元时期的城镇,作者大多是中下层文人和民间艺人,演唱者大多是勾栏里的歌伎。元曲有严密的格律定式,每一曲牌的句式、字数、平仄等都有固定的格式要求。
元曲包括两类文体:一是小令、带过曲和套数的散曲;二是由套数组成的曲文,间杂以宾白和科范,专为舞台上演出的杂剧。散曲是和剧曲相对存在的。剧曲是用于表演的剧本,写各种角色的唱词、道白、动作等;散曲则只是用作清唱的歌词。从形式上看,散曲和词很相近,不过在语言上要比词更通俗活泼;格律的要求也更自由。散曲从体式分有小令和散套两类。小令体制短小,通常只是一支独立的曲子(少数包含二三支曲子)。散套则由多支曲子组成,要求始终用一个韵。散曲比词更接近民歌。
继唐诗、宋词之后的元曲有着它独特的艺术魅力:一方面,元曲在表达上体现出直截明快、意到言随的艺术特色,以满足感官、心理的直接需要为旨归,告别了诗词的苦吟与刻意。另一方面,元代社会使读书人位于七娼八医九儒十丐的地位,政治专权,社会黑暗,因而使元曲锋芒直指社会弊端,透出反抗的情绪。元曲中描写爱情的作品也比历代诗词来得泼辣、大胆、直露、谐谑、尖巧,这些都使元曲永葆其艺术魅力。
元曲是一个多元文化的产物,汇聚了汉、蒙古、契丹、女真等民族及外来文化的精粹,兼容并蓄,包罗万象。它通俗活泼的风格与贴近生活的内容,让人耳目一新。从发展上大致分为前后两期。前期的作品,比较鲜明地表现出民间文学的通俗性、口语化,以及北方民歌中的直率爽朗的精神与质朴自然的情致;随着南北文学的合流,后期的作品渐渐地脱离民间文学,在修辞和表现方面,注重含蓄洗练的手法,而步入雅正典丽的阶段。元曲这一独特的文学形式,是当时文学创作的主旋律,通过当时许多文学家的天才演绎,涌现出大量的杰作,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这本《图解元曲三百首》收录了在思想上和艺术上具有较高成就的曲子:有著名曲家的代表作,有各类题材的作品精粹,也有广泛影响社会的名篇佳作等,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元曲的全貌,能有效地帮助您了解名家名曲的概貌和更深入地领悟元曲的意蕴。
本书以曲家活动时间的先后为顺序,集合了元曲的精华。除了元曲原作之外,还设置了以下几个相关辅助性栏目:注释,将难以理解的字句加以解释,扫除阅读障碍,方便阅读;译文力求忠于原作,使读者能直接了解原曲的语言风格;赏析,在尊重原文的原则上,将曲目的主题思想、神韵予以解析,使人会意怡情;作者简介介绍了作者的生平和作品风格,重要的作者则按照今人的推想画出了画像;曲的格律知识介绍元曲的字数、句数、对仗、押韵等方面的格式和规律;曲的鉴赏知识介绍元曲的各类风格、体式及元曲中常用的写作手法等。同时,书中与文字相契合的数百幅精美插图,还原了元代社会生活风貌,生动贴切地展示了作品的主题和曲中人的思想感情,图文珠联璧合,营造出了一个彩色的、立体的、具有艺术力的阅读空间,能够帮助读者获得更多美的享受和阅读体验。科学的体例、精美的图片、优美的文字、丰富的内容、新颖开放的版式设计有机结合,引领读者跨越时空的距离,进入辉煌的元曲殿堂,领略曲目的艺术魅力,进而启迪心智、陶冶情操、提高个人的文学素养和人生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