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电影,承载着用影像表达儿童世界的艺术使命。儿童世界与儿童电影本质之间的深层逻辑关系,是透视儿童电影基本精神/艺术本质的理论基点。 
    本书运用诗化的儿童观,通过对战争题材儿童片、中学校园片、儿童幻想电影的透视分析,研讨了新中国儿童电影创作实践与儿童世界本质之间的对应关系及创作得失。对相关儿童电影类型自建国以来的演变过程,本书也作了清晰而富于理论思辨的勾勒,并且还揭示了演变背后思想的、历史的、艺术的、意识形态的诸方面制约因素。
		
	
郑欢欢,浙江浦江人。2000年获得浙江大学文学硕士学位;2007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儿童文学方向,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在站博士后。在《当代电影》、《现代传播》、《浙江社会科学》、《中国大学教学》、《中国儿童文学》等刊物
穿越儿童影像世界的诗心慧眼
绪论
  一、儿童·电影·儿童电影
  二、中国儿童电影呼唤理论研究
章  人性建构
  节  战争题材儿童片概述
    一、概念辨析
    二、价值判断
    三、发展历程
  第二节  战争题材儿童片的主导范式
    一、“小英雄模式”的初步探索
    二、“小英雄模式”的成熟之路
    三、“小英雄模式”的新质呈现
  第三节  战争题材儿童片的模式转型
    一、“人性关怀模式”:艺术突围的姿态
    二、“人性关怀模式”:艺术探索的层面
  第四节  战争题材儿童片的价值取向
    一、“小英雄模式”与“人性关怀模式”比较
    二、“历史—人文”双重价值取向
第二章  青春关怀
  节  中学校园片概述
    一、概念辨析
    二、发展历程
  第二节  中学校园片的主题指向
    一、闯入成人世界
    二、叩问人生价值
    三、反思教育观念
    四、青春期性意识
    五、青春期忧郁症
  第三节  中学校园片的叙事形态
    一、情绪模式主导银幕
    二、情绪模式的运用
    三、形式探索的意义
  第四节  中学校园片的期待视野
    一、被提纯的人物形象
    二、被引导的精神理想
    三、形式探索与审美阻隔
第三章  幻想张扬
  节  儿童幻想电影概述
    一、概念辨析
    二、本质特征
    三、价值取向
    四、发展历程
  第二节  儿童幻想电影的艺术表现
    一、梦境历险的通道
    二、时间和空间的游戏
    三、推开双重世界之门
    四、魔法绽放的法则
  第三节  儿童幻想电影的发展对策
    一、弱势发展原因
    二、现实发展策略
余论
参考文献
参考影片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