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域外文论本土化机制研究
定 价:148 元
本研究侧重从话语形式层面探讨20世纪域外文论本土转化的机制问题,提炼出碰撞与融合曲解与变形挪用与重构移植与变异言说与抗拒调和与会通等几种各有侧重又彼此关联的机制类型,力图多层面、多方位地观照域外文论中国化的样态与方式。在此基础上,从更加宏观的层面提出融突和合这种带有综合性、整体性的转换机制。通过微观与宏观相互补充的论述框架,目的同样在于实现对域外文论本土化之机制问题更加全面的认识与阐释。
向天渊(1966一),汉族.重庆巫山人。文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西南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比较诗学研究所所长、中国新诗研究所副所长:兼任国际比较文学学会会员、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会员、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会员、重庆市市国现当代文学学会理事,《中外诗歌研究》副主编、《诗学》编委。主要从事比较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现代汉语的诗性潜质与中国新诗的语言智慧研究、 人文社科规划基金中国新诗的公共性问题研究、台湾中华发展管理基金当代台湾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研究等科研项目。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艺报》《文艺研究》《中国比较文学》《外国文学研究》等报刊发表学术论文一百多篇。出版专著《现代汉语诗学话语:19171937》《现代汉语文论话语》《逐点点燃的世界:中西比较诗学发展史论》《紫燕衔泥众口筑居:中国新诗的公共性研究》等。参与主办五届华文诗学名家国际论坛。担任第二届至第五届论坛秘书组组长。
导论
章 碰撞与融合
第二章 曲解与变形
第三章 挪用与重构
第四章 移植与变异
第五章 言说与抗拒
第六章 调和与会通
第七章 融突和合(上)
第八章 融突和合(下)
结语 走向他人与回归自我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