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的欲望是人的天性,李时珍曾说饮食者,人之命脉也。饮食文化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产物,人文礼教的出现就是从饮食开始的,夫礼之初,始诸饮食。孔子就很重视食礼,说: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我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国被誉为烹饪王国,更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孙中山先生早就在《建国方略》中说:中国发现之食物,固大盛于欧美,而中国烹饪方法之精良,又非欧美所可并驾。法国一位名厨保罗·博古兹说过:中国菜肴有许多深奥的学问。还有位国际友人也说过:中国悠久的吃的文化正在征服世界。北京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其烹饪历史极其发达。而天桥饮食文化是北京饮食文化的集散地,历史悠久,光彩夺目,把天桥饮食文化发扬光大,岂不是对中国饮食文化的一大贡献吗?
欣喜《天桥百味》付梓出版了,继《天桥寻梦》《百年天桥》之后,姚振声教授又一部力作问世,构成了天桥三部曲系列丛书,进一步丰富了天桥文化的内涵。天桥不仅是北京民俗文化的摇篮,也是北京饮食文化的集散中心。当年,人们逛天桥解心宽,无非就是吃、喝、玩、乐、购。吃占位,是的,如果没有在吃上过把瘾,那就不算真正逛过天桥。就拿小吃来说,汉民的、回民的、宫廷的风味小吃不下二百多种,五味杂陈,花样繁多,就像磁石一样吸引着人们,使人流连忘返。正如诗人易顺鼎所云:酒旗戏鼓天桥市,多少游人不忆家。天桥的饮食只有想不到的,没有买不到的,能赢得良好的口碑那可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在风雨中摔打出来的。在这里干餐饮,没有两下子、没有把钢活还真混不下去。真金不怕火炼,实践不怕检验。正是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了一些名优特的食品,如小肠陈豆汁舒茶汤李羊头马爆肚石切糕张豆腐脑白羊霜肠魏等,他们的小吃用歇后语来形容就是:汗香瓜另个味蝎子拉屎独一份(粪),备受人们的青睐。八仙过海,各显奇能,那些烹饪高手巧运灵思,能随着季节的变化适应人们的口味,用蒸、炸、煮、烙、爆、涮、煎、熬、冲等多种方法,烹饪出甜、咸、酸、辣、香的味正形美的各色小吃,丰富着天桥的美食。
这且不说,就是那些大酒缸、二荤铺、小饭馆也不可小视,大酒缸的冷热菜、二荤铺的烂肉面、小饭馆的煎炒炸也都适口者珍。至于饭庄、酒楼的珍馐佳肴更是了得,有南来顺的烤羊肉、颐乡斋的烩海参、永利居的酱爆鸡丁、老便宜坊的焖炉烤鸭、东方饭店的油爆双脆、鸿兴楼的水饺、晋阳饭庄的刀削面等,正如民俗学家金受申所言:各大饭庄的灶上,各有拿手的好菜,顾客可随意选择。就连那些文人墨客、名伶官宦也都是这里的座上客。
老天桥已不复存在,然而天桥的精神尚存,天桥饮食文化还在发扬光大,如何进一步展露风姿为今天新时代社会主义服务,找回逝去的感觉,这确实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天桥百味》的问世填补了这一空白。它以新的视角,为我们展示了天桥饮食文化的精髓,有无边光景一时新的感觉。《天桥百味》并没有单纯从烹饪技术层面来阐述天桥饮食的特色。而是以真实的感受、炽热的情怀、风趣的笔触、流畅的语言、严谨的结构勾画出天桥饮食的风貌,给人以如临其境的感受。因此书中贯穿着许多新颖生动的逸闻趣事、传说掌故、名人佳话等,读来兴趣盎然,引起人们美好的回忆和阵阵遐思,并为研究天桥饮食文化的人起到了敲门砖作用。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通过本书的撰写,我们看到了姚教授对待天桥饮食文化那颗鲜红晶亮的心。姚教授已是耄耋之年,况且完全是手写,其难度可想而知,我放下一切工作协助他把这部书写完。在编写过程中,我们在中国老教授民俗文化专家委员会指导下组成一个编辑小组,负责整理书稿、查询资料、采访名人、编排书目、联系出版、设计策划等众多工作,事情虽然繁杂,辛苦劳累,但很有意义。
吃的欲望是人的天性,李时珍曾说饮食者,人之命脉也。饮食文化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产物,人文礼教的出现就是从饮食开始的,夫礼之初,始诸饮食。孔子就很重视食礼,说: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我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国被誉为烹饪王国,更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孙中山先生早就在《建国方略》中说:中国发现之食物,固大盛于欧美,而中国烹饪方法之精良,又非欧美所可并驾。法国一位名厨保罗·博古兹说过:中国菜肴有许多深奥的学问。还有位国际友人也说过:中国悠久的吃的文化正在征服世界。北京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其烹饪历史极其发达。而天桥饮食文化是北京饮食文化的集散地,历史悠久,光彩夺目,把天桥饮食文化发扬光大,岂不是对中国饮食文化的一大贡献吗?希望大家能对《天桥百味》提出宝贵意见,进一步丰富其内容,永葆其青春。
姚振声,曾用名姚振生,北京人,汉族。北京工商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资深教授,中共党员,北京市西城区(原宣武区)政协委员。
1963年毕业于南开大学中文系,一直从事教学、科研、督导和院领导工作。曾赴美国、英国、日本、韩国以及中国台湾、中国香港进行教学和学术文化交流,被美国洛克亥文市授予荣誉市民称号。传略载入《中国当代写作理论家》《中国写作教育家》。现任中国老教授协会理事、财金商贸委员会会长、民俗文化专家委员会专家组组长、中华曲艺家学会理事、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顾问、《曲艺杂志》特约编委、北京西城作家协会顾问、北京宣南文化研究会专家、北京天桥民俗文化协会名誉会长、天桥民俗文化印象博物馆专家、北京周末相声俱乐部文学顾问。
主要著述有:《姚振生曲艺文集》《一代相声名师王长友》《天桥寻梦》《百年天桥》《天桥百味》《诗歌创作论》《广告文案写作》《应用文写作》《实用快速写作》《艺术与广告》《单弦牌子曲》(合著)、《北京相声史话》(合著)、《北京曲艺史漫话》《诡辩实用大全》(合著)、《百年老舍》(主编)、《中外艺术家轶事》以及《新中国北京文艺六十年》(编著)。发表学术论文达一百五十篇,多次获国家和地方文艺及学术团体奖项,并被北京曲艺家协会授予杰出成就艺术家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