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曾有过恐慌和焦虑的感觉吗?这有可能是恐慌龙在戏弄你哦……
有时,当玛蒂面临一些挑战时,如在路上遇到一只狗、喜爱的老师某天没来上课,恐慌龙就会出现在玛蒂身边,使她感到焦虑不安。不过,聪明龙会告诉玛蒂,其实没什么好害怕的。就这样,在聪明龙的帮助下,玛蒂找到了战胜恐慌龙的种种招数,应对了遇到的各种挑战。
当外界向我们提出力所不及的要求时,我们大脑中一块叫作杏仁核的区域就会产生焦虑感。这种感受是完全无意识的反应,它自动生成,不受我们控制。当恐惧感袭来时,我们会不自觉地呼吸加快,心跳也会随之加速。在恐惧和焦虑面前,我们有多种反应方式,在英语中简称“5个F”:
1、求助(Flock):指的是我们向信赖的人(例如父母、警察)求助,或者走向人群以寻求“人多势众”的安全感。
2、慌张(Fluster):指的是当感到惊慌时,我们似乎无法进行正常思考,因此会做出一些低级的错误反应(还记得驾照考试吗?)。
3、吓呆(Freeze):指的是当我们像射灯下的兔子一样被逮个正着时,出现的开不了口又迈不开步的反应。
4、逃跑(Flight):指的是我们下意识以最快的速度逃离现场的反应。
5、迎战(Fight):指的是我们变得焦躁、愤怒、具有攻击性的反应。
杏仁核还兼具记忆存储的功能,有人称它为“恐惧记忆的仓库”。它使我们将强烈的情绪与某些带有负面记忆的场景关联起来,比如恐惧感与黑暗、狗或者牙医。如果不加干预,恐惧的梦魇会将人彻底吞噬,尤其是在身体做出无意识的恐慌反应时,任何劝解都难以让恐惧者相信其实并没什么好怕。
就算是在我们无微不至的呵护下,大多数幼儿还是会经历一定程度的恐惧或焦虑。对于一些过度焦虑的孩子,要教他们认识并减轻恐惧或焦虑情绪带来的各种不适症状。我们要创造条件,让孩子在较轻松的状态下练习镇定技巧。遇到令人害怕的事情时,对孩子使用技巧克服恐惧的行为给予鼓励与肯定。与其保护孩子,不如教会孩子如何处理恐惧情绪。
教会孩子如何通过放松和形象化的方式来控制自己的恐慌情绪,是一种比较积极的应对方法。如果借助这样的方法可以减轻焦虑,并把孩子带到一个更加平静的地方,那就说明孩子已经能成功地控制部分恐惧感了。如果能设法把孩子逗乐,效果还会更好,因为笑声是我们人类特有的一种情绪放松的表现。有研究者认为,人类最早的笑声可能是在一次危险过后大家都松了一口气时发出的。发自内心的笑会让人放松,能抑制人们面临恐惧时的“迎战还是逃跑”反应,笑能有效地帮助人们(特别是孩子)控制焦虑。当然,我们也不能强迫孩子去笑。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部分孤独症儿童会难以控制地大笑,这其实是急性焦虑的一种表现。
孤独症谱系障碍孩子几乎每天都会受到焦虑感的困扰,其中阿斯伯格综合征孩子的焦虑感尤为强烈,普通孩子能够从容应对的问题,却会使阿斯伯格综合征的孩子焦虑万分。托尼·阿特伍德(Tony Attwood)①对孤独症与焦虑感相互关系的描述实在令人难忘: “焦虑感和孤独症如影随形,随时等待下一次发作。”
研究表明,杏仁核功能异常可能会导致人的恐惧和焦虑水平异常,这恰恰是孤独症谱系障碍的普遍特征之一。绝大多数孤独症谱系障碍的儿童(和成人)存在述情障碍(alexithymia),即在情绪识别方面存在困难。不开心的时候,他们可能无法说清楚自己到底是感到伤心、恐惧还是生气。此外,很多孤独症人士会因感官更为敏感而产生焦虑感,无法忍受某种特定声音或意外噪声是最常见的表现。孤独症儿童看上去警惕性超高,他们长期处于戒备状态。这类孩子大都缺乏应对日常生活的技能。例如,在普通学校里,任何常规的调整都可能导致急性焦虑或恐慌发作,哪怕只是某位信任的老师没来上班,或者火警铃声突然响起。各种压力导致的焦虑感不断累积,孩子很可能最终会做出某种极端反应,可能会冲出教室或教学楼,也可能会变得不合群、易怒、极具攻击性,还可能会找个地方躲起来(据我对学生的多年观察,孩子最喜欢藏在课桌底下)。
K.I.阿尔-加尼,从事教育工作35年,是一名特殊教育咨询师、全纳教育顾问、孤独症领域的培训师。她目前是全纳教育的专业教师,致力于提供全纳教育服务以及为孤独症谱系障碍领域的专业人士、学生和父母提供培训。作为国际知名作家,她有一个孤独症谱系障碍的儿子,在过去的25年里一直致力于解开孤独症之谜。
海赛姆·阿尔-加尼,一名孤独症谱系障碍人士,K.I.阿尔-加尼的儿子,完成了黑斯廷斯艺术和技术学院的全日制教育,在多媒体研究方面成绩好,获得了2007年文森特-拉恩斯创意奖(Vincent Lines Award for Creative Excellence)。海赛姆是一名作家、卡通动画家以及童书的插图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