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区域差异研究——人口、产业和空间视角
定 价:68 元
当前图书已被 19 所学校荐购过!
查看明细
- 作者:梁桂保 著
- 出版时间:2021/1/1
- ISBN:9787521823363
- 出 版 社:经济科学出版社
- 中图法分类:F299.21
- 页码:174
- 纸张:胶版纸
- 版次:1
- 开本:16开
《金融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区域差异研究——人口、产业和空间视角》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定量分析金融发展对城镇化进程中人口、产业和空间三个维度的影响,探索我国金融支持城镇化建设的有效路径。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首先,梳理金融支持城镇化建设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人口城镇化、产业城镇化及空间城镇化的金融支持路径存在差异,探讨两者间相互关系应充分考虑其影响因素的不同。其中,产业城镇化发展的金融因素更具市场化特征,人口城镇化和空间城镇化建设则更依赖政策性金融推动。其次,东中西部地区金融发展和城镇化进程演化特征。结果显示,东部地区金融发展水平和城镇化进程均领先于中部和西部地区;西部地区金融发展和城镇化建设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快,区域金融发展水平和城镇化进程已与中部持平。从区域内部差异角度看,东西部地区区域内部差异较大,中部地区各省间金融发展水平及城镇化进程更为均衡。再次,我国东中西部地区金融支持城镇化建设的实证研究。结果显示,金融发展规模对东中西部地区产业城镇化均有正向促进作用,对东中西部地区人口城镇化和空间城镇化的影响则产生明显分化;金融转化效率提高对东部产业城镇化形成有力支撑,而抑制了中部和西部产业城镇化发展;财政性金融发展均推动了三大区域人口城镇化和空间城镇化进程,但存在边际效应递减现象。最后,金融支持城镇建设的对策建议。基于理论分析和实证结果,为提升城镇化建设的金融支持作用,该书从金融发展和城镇化体系构建两方面给出对策和建议。
基于国际经济形势转变及可持续发展要求,中国经济从过度依赖投资和出口向内需主导型增长模式转变已是燃眉之急。新型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当前,我国城镇化率已超过50%,进入加速发展阶段,城镇化加速推进必将对资金产生巨大需求。现阶段,我国城镇化建设存在过度依赖财政投入导致地方债务风险剧增问题。因此,无论是出于推进城镇化进程以促进经济增长,抑或是防控地方债务风险确保经济平稳运行,探讨和研究新型城镇化的金融支持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然而,我国东、中、西部地区金融市场呈现明显的“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特征,金融支持城镇化建设的路径和模式存在显著地区差异。探讨我国金融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区域差异,因地制宜制定差异化的金融政策和城镇化路径尤为紧迫。
城镇化进程中的金融支持作用引起学术界广泛关注。发达国家城镇化进程已基本完成,因而国外学者主要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角度加以研究;近年来,国内学者对此问题的关注明显增加,分别从金融支持产业结构升级、人口城镇化推进及基础设施建设等角度展开研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同时,现有研究亦存在研究视角单一、忽视区域差异及将金融发展与城镇化隔离进行研究等不足。本研究立足于我国东、中、西部地区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现实,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定量分析金融发展对城镇化进程中人口、产业和空间三个维度的影响,探索我国东、中、西部地区金融支持城镇化建设的有效路径。
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
(1)梳理金融支持城镇化建设的作用机理。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梳理金融支持城镇化建设的相关理论和实践模式,揭示我国金融支持人口城镇化、产业城镇化和空间城镇化进程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人口城镇化、产业城镇化及空间城镇化的金融支持路径存在差异,探讨两者间相互关系应充分考虑其影响因素的不同。其中,产业城镇化发展的金融因素更具市场化特征,人口城镇化和空间城镇化建设则更依赖政策性金融推动。
(2)我国东、中、西部地区金融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演化特征。首先,分别从银行业、保险业和证券业等三个领域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金融发展演变做全面、系统地阐述,比较、评价东、中、西部地区金融规模、金融结构及其存在问题。其次,分别从人口城镇化、产业城镇化和空间城镇化三个层面,梳理东、中、西部地区城镇化建设的演变历程,对比分析三大区域及其内部各省份城镇化进程差异。结果显示,东部地区金融发展水平和城镇化进程均领先于中部和西部地区;西部地区金融发展和城镇化建设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快,区域金融发展水平和城镇化进程已与中部地区持平。从区域内部差异角度看,东部和西部地区区域内部差异较大,中部地区各省域金融发展水平及城镇化进程更为均衡。
(3)我国东、中、西部地区金融支持城镇化建设的实证研究。基于我国31个省份2005~2015年的面板数据,采用单位根检验、协整分析等方法,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定量分析金融发展对城镇化进程中产业一人口一空间等不同维度的影响。结果显示,金融发展规模对东、中、西部地区产业城镇化均有正向促进作用,对东、中、西部地区人口城镇化和空间城镇化的影响则产生明显分化;金融转化效率提高对东部产业城镇化形成有力支撑,而抑制了中部和西部产业城镇化发展;财政性金融发展均推动了三大区域人口城镇化和空间城镇化进程,但存在边际效应递减现象。
(4)金融支持城镇建设的对策建议。基于理论分析和实证结果,为提升城镇化建设的金融支持作用,本研究从金融发展和城镇化体系构建两方面给出对策和建议。针对金融发展领域,提出东部地区应充分利用发达资本市场,引导民间资本深度参与城镇化建设;中部地区需推动资本市场发展,提高金融转化效率;西部地区适度降低对财政性金融的依赖,推进商业性金融发展。针对城镇化体系构建,我们认为应从全国层面和区域内部层面构建梯度城镇化体系,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为金融支持城镇化建设创建平台和载体。
梁桂保,1979年2月生,男,广西桂林人,重庆大学建设管理与房地产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管理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重庆市发改委综合评标专家,民盟重庆市高等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国工程咨询协会会员、中估协协会会员。主持省部级项目5项,其中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项,重庆市教育科学规划重点项目1项;主研国家社科基金6项,主研省部级项目10余项;主持横向课题10余项。在国内外高水平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近20篇,其中被SCI检索2篇,EI检索3篇;主持教改项目2项,主研教改项目3项。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相关研究综述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 可能的创新
第2章 金融发展与新型城镇化基础理论
2.1 金融发展理论
2.2 城镇化发展理论
2.3 金融支持城镇化发展模式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金融发展支持新型城镇化的作用机理
3.1 金融支持产业城镇化的作用机理
3.2 金融支持人口城镇化进程的路径和机制
3.3 金融支持空间城镇化的作用机理
3.4 城镇化进程对金融发展的反向促进
3.5 金融发展与城镇化进程的互动机制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东、中、西部地区金融发展与城镇化进程演化及评价
4.1 我国区域金融发展演化及评价
4.2 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城镇化发展演化及评价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产业城镇化与金融支持的区域差异实证研究
5.1 指标的选择
5.2 描述性统计
5.3 实证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人口城镇化与金融支持的区域差异实证研究
6.1 指标的选择
6.2 描述性统计
6.3 实证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空间城镇化与金融支持的区域差异实证研究
7.1 指标的选择
7.2 描述性统计
7.3 实证分析
7.4 本章小结
第8章 结论、建议与展望
8.1 结论
8.2 对策建议
8.3 研究不足和展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