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关乎国计民生与社会秩序。当前大学生就业研究多关注现状分析,主要以市场转型后果为背景,采供求分析和社会流动与分层两种视角。本研究把国家带回分析的中心,重拾历史分析与制度分析策略,遵循国家与就业市场之间的关系这一分析框架,在新中国大学生就业制度的完整历史中,从话语、组织进路、行动策略三个纵向维度揭示各阶段的改革动力、运行机制,以及制度变迁对于大学生择业行为的影响。在制度变迁的强制性与诱致性交织历程中,认识今天的大学生就业市场的秩序是如何形成的,并为后续改革提供理论依据与政策启示。
戚务念,男,1976年1月生,江西省赣州人,社会学博士,研究员,江西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现任江西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基础教育研究室主任,《教育学术月刊》副主编。主要研究领域:教育组织与制度、青少年社会化、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学术兼职:中国社会学会教育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江西省教育学会副秘书长、江西省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江西省教育学会班主任专业委员常务副理事长等。近五年公开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十多篇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多次执笔江西省委省政府重大教育政策文件。荣获第二届全国教育实证研究优秀成果学术论文奖(全国十佳)。现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社会学)1项。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问题提出
第二节研究回顾与理论检视
第三节大学生就业研究:把“国家”带回分析的中心
第四节研究任务与策略
第五节研究方法及调查地点简介
第六节本书结构
第二章中国大学生就业制度演变轨迹
第一节强国困境与“大学生”的诞生:晚清
第二节“自谋生路”下大学生的就业特征与政府反应:民国
第三节契合经济体制改革的大学生就业制度演变:新中国
第四节国家与大学生就业:并未断裂的历史
第三章就业关乎政治:制度改革的话语逻辑
第一节统一分配制度的形成(1950~1985年)
第二节就业制度市场化共识的达成(1985~2000年)
第三节高等教育大扩张年代的意识形态(2000~2015年)
第四节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属性及其改革中话语的意义
第四章从“去市场化”到“市场化”:制度转向的组织进路
第一节就业体制“去市场化”的组织进路(1950~1985年)
第二节重建就业市场的组织进路(1985~2000年)
第三节自主择业制度中的组织秩序(2000~2015年)
第四节制度变迁的组织条件及就业市场的主体变化
第五章从权威安排到资源约束:制度执行的行动策略
第一节权威安排:国家在毕业生分配中的行动策略(1950~1985年)
第二节就业市场化政策的进程:渐进“松绑”(1985~2000年)
第三节资源供给与约束:以就业率为抓手(2000~2015年)
第四节有序:国家改革行动的一个策略准则
第六章从集体主义到个体化转向:教育目的转向与大学生择业行为变迁
第一节统一分配制度的结果:服从的大多数(1950~1985年)
第二节市场经济中的“天之骄子”:主体性初显(1985~2000年)
第三节“自主择业”: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与行为(2000~2015年)
第四节制度变迁下大学生主体性的崛起:一个历程性小结
第七章结论与讨论
第一节话语、组织体制、行动策略:国家主导的制度改革机制
第二节国家角色演变与就业市场主体的合分
第三节择业资本类型多元化:“市场转型”还是“权力维系”之争的微观体现
第四节治理视域下国家角色定位的再探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