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Space:虚拟现实探究(技术赋能与教育创新丛书)
定 价:56 元
丛书名:技术赋能与教育创新丛书
当前图书已被 1 所学校荐购过!
查看明细
- 作者:杨晓哲 著
- 出版时间:2019/10/1
- ISBN:9787567596368
- 出 版 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中图法分类:G434
- 页码:204
- 纸张:胶版纸
- 版次:1
- 开本:16开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三维打印、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融入社会与教育,广大教师仍然存在着信息化教学创新能力不足。《技术赋能与教育创新丛书》这套丛书面向全国中小学教师,指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让教师借助本套丛书开展面向未来的课程,融入新技术内容开展项目式学习,造就一批基于信息技术开展跨学科教学的骨干教师,推动信息化教育教学创新,全面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新的技术方式,正在模糊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界线,创造全新的体验。zSpace作为增强现实技术的典型代表之一,正在成为教师们教育教学的新工具,给学生们带来学习探究的新体验。平面的呈现方式升级为立体可交互的方式,这不仅增加了学生们的兴趣,还扩展了认知的维度。
《zSpace:虚拟现实探究》将从认识自我、人与社会、探索外太空三大板块展开,通过一系列项目活动,使得教师可以将增强现实的技术融入学科教学中,同时在跨学科,多领域的探究学习过程中,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世界日新月异,科技迅猛发展,不知不觉,我们进入了数字化时代。有意思的是,我们每天都在面对着“屏幕”。而“屏幕”似乎成为了我们读取世界的主要方式。我们生活、学习、工作的空间是三维的世界,而屏幕给我们呈现的却是二维平面。久而久之,我们虽然习惯了这种读屏方式,但也不得不受限于此。寻找新的突破方式,将不仅仅改变我们获取信息的方式,还可能改变我们的思维模式。
各种各样的新兴技术都在突破屏幕带来的局限性。用三维的方式观察世界、认知世界、创造世界成为了新的方向。这种新的融合也正在模糊虚拟与现实的界线,创造出全新的体验。zSpace,作为虚拟现实中的一种设备类型,为我们探究世界提供了新的维度。从外表上看zSpace像一台屏幕稍厚一些的电脑,而当你戴上立体眼镜,打开对应软件,拿起三维触控笔,你将会发现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三维模型、三维场景、三维世界就呈现在你的眼前。你不仅可以旋转它,还可以触碰、拆解它,甚至可以重组与创造它。试想一下,你可以拿起星球转动,拆开发动机分析,透视心脏结构,打开基因螺旋,移动电子重构。你将会在一个全新的三维世界里沉浸地展开学习,在我们观察二维平面的x轴和y轴中,增添了z轴——一个新的立体维度,这就是zSpace的直观含义所在。
面对新的zSpace类技术方式,教师与学生们可以一起探究,将平面的呈现方式升级为立体可交互式。这不仅增加了学生们的兴趣,还增强了学生们进入真实情境的广度,拓展了师生探索认知的深度。我们深知教与学的方式并非仅仅只是二维与三维的变化,更是在相互融合中不断迭代创新。绝不是一堆零散的知识点匹配新的呈现方式,而是用新的教与学方式开展深度学习。因此,我们编写了这样一本书,设法通过融合技术的方式开展立体化探究。本书将从认识自己、发现系统、生命起源、蓝色星球、神奇的力、飞向月球和漫游宇宙七个不同的主题展开,通过一系列项目活动,使得教师可以将这一技术融入学科教学中。同时,在跨学科、多领域的探究学习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学习与创新的能力。
面对这样一个新的技术环境与生态,本书的探索仍有待进一步丰富和成熟。我们非常期待您的加入,与我们一起参与这本书2.0、3.0、4.0……版本的迭代设计。孩子们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寻找与他们无穷想象力合拍的科技。这正是我们所共同期待的。
杨晓哲,副研究员,博士。研究方向:信息技术教育、学习科学、在线教育等。现任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教育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修订组成员。发表《五维突破:互联网+教育》《小比特的三维打印历险记》专著,SSCI、CSSCI论文10余篇。
序
前言
主题一: 认识自己
人体的骨骼
灵巧的双手
强有力的心脏
奇特的眼睛
主题二: 发现系统
食物在体内“旅行”
循环的呼吸系统
人体“司令部”
主题三: 生命起源
家庭图谱与基因
细胞与能量
物竞天择
主题四: 蓝色星球
地球内部
春夏秋冬
大气圈层
主题五: 神奇的力
万有引力
星体轨道
火箭与卫星
主题六: 飞向月球
初识月球
日食和月食
人在月球
主题七: 漫游宇宙
炙热的太阳
地球“备胎”火星
巨大的木星
群星闪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