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禅宗美学,直击虚空的本质
简素——洞见素材的千面性,发现真正的丰富
枯高——越凋零越美丽,无需陪衬即有存在感
静寂——向内心求索,感受无止境的安静
幽玄——深藏余韵,于无形之中见有形
自然——无心不做作,单纯不拘束
脱俗——否定形式,得到自由
不均齐——因不完整,所以尚未到达终点;没有尽头,所以作品得以成立
一庭一禅机,一心一设计
方寸之间,意犹未尽
枡野俊明在城市的角落里恢复了自然的本貌。他的花园给厌倦枯燥都市生活的人带来了慰藉,净化了他们的灵魂。——伊东丰雄
1. 枯山水宗师枡野俊明的庭园设计集!37座日本传统园林、现代园林和海外园林,400余幅高清照片、工程细部,从外及内,剖析禅宗美学,直击虚空的本质!
2. 继承日本造园精髓,景观设计典藏之作,庭园研究必备。伊东丰雄、内田繁力荐!枡野俊明在城市的角落里恢复了自然的本貌。他的花园给厌倦枯燥都市生活的人带来了慰藉,净化了他们的灵魂。——伊东丰雄
3. 在禅宗花园中体悟日式美学,与自己的内心对话,直面生活的痛苦、迷茫和烦恼。风景不断变化的庭园,展现着人们内心的成长足迹。枡野俊明通过造园将禅宗娓娓道来,让你直观日本审美意识中的简素、枯高、静寂、幽玄、自然、脱俗究竟为何物。与自然共生的庭园,更是安抚心灵的道场。
美国建筑设计师,精通日本文化的学者,犹他大学(University of Utah)建筑与规划学院的副教授。她毕业于史密斯学院和宾夕法尼亚大学,在日本的设计联盟“动物园小组”(Team Zoo)工作了7年。著有《超级土豆:杉本贵志设计全记录》等书。
两双草鞋:禅宗园林设计师枡野俊明- 002
第一章 传统园林
21 世纪的传统禅宗园林- 016
沧晴园(Sōseien)- 019
银鳞庄(Ginrinsō)- 024
京都府立接待厅庭园- 028
艺术湖高尔夫俱乐部庭园- 034
瀑松庭(Bakushōtei)- 039
龙门庭(Ryūmontei)- 042
普照庭(Fushotei)- 047
残心庭(Zanshintei)- 053
参道(Sandō)- 056
无心庭(Mushintei)- 061
正受庭(Shōjutei)- 072
听枫庭•水到渠成园(Chōfūtei and Suitōkyosei)- 075
梅华庭(Baikatei)- 082
月心庄(Gesshinsōteien)- 085
听雪壶(Chōsetsuko)- 092
听籁庭(Chōraitei)- 096
莹山禅师转法轮庭园(Keizan Zenji Tenbōrin No Niwa)- 103
神岳山神苑(Kantakeyama Shinen)- 108
设计与施工过程:寒川神社的神岳山神苑- 118
第二章 现代园林
现代禅宗园林:虚空的本质- 130
东京都立大学新校园- 134
东京加拿大大使馆庭园- 138
风磨白练的庭(Fuma Byakuren Plaza)- 142
新潟县立近代美术馆庭园- 146
清风去来庭(Seifū Kyorai No Niwa)- 150
青山绿水庭(Seizan Ryokusuino no Niwa)- 154
闲坐庭(Kanzatei)- 162
悠久苑(Yukyuen)- 168
清风道行庭(Seifūdōkō No Niwa)- 174
三贵庭(Sankitei)- 180
结庭•心清庭(Yui No Niwa Shinshōtei)- 186
问道:对话枡野俊明- 192
第三章 海外的禅宗园林
海外的禅宗园林:跨文化交流- 200
和敬庭(Wakei No Niwa)- 206
融水苑(Yūsuien)- 210
静寂庭(Seijaku No Niwa)- 216
三心庭(Sanshintei)- 220
不二庭(Funitei)- 226
三昧庭(Zanmaitei)- 230
和敬清寂庭(Wakeiseijyaku No Niwa)- 234
清闲庭(Seikantei)- 244
主要作品(1983—2011 年)- 248
术语表- 250
致 谢- 252
注 释- 254
参考文献- 258
以下内容完全是我的个人见解。接触过很多设计之后,我觉得设计主题有两个方向,即如何捕捉作为题材的“事”或“物”,以及如何理解题材的“关系”。如果把前者称为“物为先”,那么后者就是“关系为先”。日本文化就在于所有事物都以“关系为先”。
很多西方文化可以看作“物为先”,“物”是个体词,不能当作谓词。相关哲学理论认为,关系具有独立的内容,并产生于这些内容中。但是,近年来人们认为“只因有关系存在,所以关系才是确切的”。
“关系为先”是谓词逻辑。谓词比个体词有意义得多,个体词是独立存在的“物”,而谓词说明了“物”的性质,或者说刻画了“物”与“物”之间的某种关系。独立的含义排斥所有物,而物只有融合在关系中才能存在。物的本性并非总一成不变。变化或不变的所属条件和所处环境都会导致物的性质的不同。
个体词和谓词在“谓词逻辑”范畴分析时,象征逻辑首先遇到障碍。在“我是设计师”这个句子中,“我”是个体词,“设计师”是谓词;“我”可以是“设计师”,可以是“人”,还可以是“日本人”。个体词,或者说“物”,确定了性质,其他对“物”所做的描述不过是背景罢了。
如果在谓语逻辑中变换个体词而不是谓词,那情况就完全不同了。“设计师”不变的话,就必须改变个体词“我”。在“谓词逻辑”中,重要的是谓词“设计师”,重要的是“设计师”描述的性质、体现的关系——这正是日本文化所重视的。
在枡野俊明的园林中,岩石的布置正是如此。把石头当作个体词,如何排列石头的谓词关系是很重要的。在寒川神社项目中,使统一的谓词关系贯穿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是项艰巨的任务。枡野的园林工程不只构建一个视点,最根本的部分在于对用地的划分,即根据场地的空间构成形成空间架构。寒川神社的神岳山神苑是池泉回游式庭园,其中建有毗邻池塘的茶亭和茶室、作为主殿堂延展的禅宗花园、难波小池,还衔接了神岳山上的圣林。建筑神岳山神苑的主旨在于构建这些景观之间的关系,体现神苑这一整体的个性;在关系之外,景观的每个部分也能得到展示。部分之间的关系、元素的整体关联都按照枡野的设计整合在一起。
在山神苑中,龙门瀑与石桥的关系依靠石组与水的结合,展现壮丽之感;同时,龙门瀑中的天然岩石与石桥使用的雕刻过的平直石材对比,富有张力。茶亭的景观纯净无比。虽然与茶室相比,茶亭的乐趣展示得有些过于直白了,但这无损园林与建筑之间的精湛关系。这归功于建筑也是设计师按照园林的主题创作的。处理好园林与建筑的关系是很难的,在山神苑这个项目中,建筑既没有过分强调自己,也没有受到限制。从园中观赏建筑与池水的关系很美;从室内的水平开窗望向园中,园林完整的水平线也跃然于室内。
我本想继续验证其他建筑中的关系,但暂且到此为止吧。人们从枡野作品中能感受到对“关系”和“对象”的关注。很多时候,有赖于元素间的互补,事物才能达到完美;关键问题是把什么放在首位。在日本文化中,关系是首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