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补助是政府向企业提供的一项资金优势,用以推动和鼓励特定经济活动。政府补助的分配和使用中会受到多方因素的影响,造成不同类别政府补助配置效率的差异。本书探讨了不同类别政府补助对企业财务绩效影响的差异,并从政府补助带来的行为额外性层面,分析了企业经理人和外部投资者对政府补助的行为反应。
本书以20082012年我国民营上市公司为样本,将政府补助划分为技术类、经贸类、扶持类、税务类和其他类五大类,构建实证回归模型,得出了以下发现:正常性政府补助有助于提升企业财务绩效,而超额政府补助对企业财务绩效有负面影响;技术类政府补助更有助于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而扶持类政府补助无助于企业财务绩效的增强;源于寻租活动的超额政府补助,是造成政府补助配置效率损失的主要因素;寻租产生的超额政府补助会鼓励管理层的自利行为,促使外部投资者要求更多的风险补偿。
政府补助是政府向企业提供的一项资金优势,用以推动和鼓励特定经济活动。政府补助的分配和使用中会受到多方因素的影响,造成不同类别政府补助配置效率的差异。鉴于此,本书在研究政府补助分类和超额政府补助度量的基础上,探讨了不同类别政府补助对企业财务绩效影响的差异,并从政府补助带来的行为额外性层面,分析了企业管理层和外部投资者对政府补助发放的行为反应。本书旨在探究超额政府补助中所蕴含的信息,为会计财务报告的使用者提供决策依据,同时也为中国补助政策的制定与监管提出建议。
本书以2008年至2012年中国民营上市公司为样本,在综合考虑补助设计层面因素后,将政府补助划分为技术类、经贸类、扶持类、税务类和其他类补助,并根据宏观层面因素和微观企业特征构建超额政府补助模型,分别估计出了每家企业获取的各类别补助中的正常性政府补助和超额政府补助。
本书的主要工作与创新点在于:
第一,在基于资源配置效率视角对政府补助进行分类后,本书发现正常性政府补助有助于提升企业财务绩效,而超额政府补助对企业财务绩效有负面影响。本书的研究表明以往文献中政府补助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出现不同结论的原因,可能正是在于未能区分正常性政府补助和超额政府补助对企业财务绩效的不同作用。
第二,在基于政策视角对政府补助进行分类后,本书发现技术类政府补助的审批和监管更为严格,因此该项补助更有助于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提升财务绩效。相对的,由于扶持类政府补助较为宽松的申请条件和事后监管,所以该项补助无助于企业财务绩效的增强。本书的结果弥补了以往研究中所欠缺的政府补助设计层面因素对企业财务绩效作用的分析。
第三,在基于资源配置视角和基于政策视角的政府补助交叉分类后,本书发现补助审批条件和监管力度的差异导致了超额技术类政府补助更多源于企业出众实力,且其能进一步提升企业财务绩效,而超额扶持类政府补助更多来自寻租活动,且其对企业财务绩效有显著的负面影响。这意味着与源于企业出众实力而获得的政府补助相比,源于寻租活动的超额政府补助是造成政府补助配置效率损失的主要因素。
第四,从政府补助的行为额外性角度,本书发现由寻租活动产生的超额政府补助会增加以非效率投资和盈余管理为代表的管理层自利行为,也会使外部投资者向企业提供资金时要求更多的额外费用进行风险补偿。这一结果意味着由寻租活动产生的超额政府补助会对企业管理层和外部投资者的认知和行为产生显著影响,这为不同类别政府补助的配置效率差异提供了来自补助行为额外性视角的有力解释。
本书通过构建实证回归模型,应用上述样本数据,对以上论点进行了逐一验证。在此基础上,本书认为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对补助决策流程的控制、加大对企业使用补助资金的监管力度,避免企业通过寻租活动获取超额政府补助的行为,以确保政府补助得到有效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