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经典著作编译与传播研究(1919—1949)
定 价:138 元
丛书名:马克思主义研究论库·第二辑
- 作者:王海军
- 出版时间:2019/12/1
- ISBN:9787300271187
- 出 版 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中图法分类:A85
- 页码:456
- 纸张:
- 版次:1
- 开本:16K
中国共产党自建党伊始,就致力于推进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编译和传播伟大事业。进步知识分子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编译马列经典著作,创造性学习、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探讨关乎近代中国革命和社会发展规律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对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事业发挥了重要作用。本书以1919—1949年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编译和传播为对象展开系统研究,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编译与传播社会历史条件、主要历程、重要特点及历史作用等方面进行研究,力求廓清其编译与传播脉络,分析编译与传播特点,梳理编译与传播途径,总结编译与传播经验,进而揭示其在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历史作用和当代价值。
王海军,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法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兼任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研究员。
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共党史党建领域教学与研究。近年来出版《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执政理论创新与发展的现实逻辑》《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基本经验研究》《延安时期知识分子群体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等学术著作共16部(包括个人专著5部,编著11部),在《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共党史研究》《教学与研究》等专业核心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被《新华文摘》《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等转载近30余篇。独立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项)、教育部课题3项,参与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12项。
绪论
一、国内外学界关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问题的整体研究
二、国内学界关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编译与传播问题的专题研究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思路
四、课题研究的重点难点
五、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
六、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七、课题研究的文献资料
八、课题研究的当代价值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编译与传播的社会历史条件
一、马克思主义自身思想力量和理论力量的感召
二、广大进步知识分子充分发挥了“智囊”和传播者作用
三、中国革命发展的迫切需要
四、十月革命的胜利和中国工人阶级队伍的发展壮大
五、共产国际对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客观要求与具体指导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编译与出版机构的初步建立与完善
一、建党初期和大革命时期中共编译与出版机构的起步与探索
二、中央苏区时期编译与出版机构的初步完善
三、延安时期中央编译与出版机构的成熟与健全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编译与传播的主要类别、重要途径与基本特征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早期选择性编译与传播阶段(1899—1919)
二、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初步编译与传播阶段(1919—1927)
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曲折编译与传播阶段(1927—1937)
四、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系统编译与传播阶段(1937—1945)
五、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深入编译与传播阶段(1946—1949)
第四章 国共两党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编译与传播过程中的博弈
一、建立和完善庞大的图书杂志审查系统
二、制定与颁布严格的图书杂志审查法规
三、国民党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严酷审查与查禁
四、中共领导反查禁斗争的主要途径
五、中共领导反查禁斗争的历史影响
第五章 编译与传播过程中中共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学习
一、中共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简要历程
二、中共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基本途径
三、中共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主要特点
四、中共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经验与启示
第六章 经典著作编译与传播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影响
一、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坚实的文本基础和丰富的思想资源
二、有力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学理性研究和运用
三、推动同反马克思主义思潮的论战,巩固和扩大马克思主义理论阵地
四、为创立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新兴社会科学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五、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普及,提高了广大民众政治觉悟与革命意识
六、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宝贵养料和丰富素材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