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在回顾和谐劳动关系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首先应用扎根理论质性研究方法,使用29家企业76位雇员和雇主的访谈数据,采用三级编码技术,构建了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理论模型,实现了和谐劳动关系理论的系统化与模型化,也为本书的后续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随后,本书再次应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使用12家企业29份雇员访谈数据,构建了雇员劳动关系满意度概念模型;使用23家企业的386份雇员调查问卷,开发并检验了雇员劳动关系满意度量表;使用在63家企业中采集的63份人力资源经理问卷和782份雇员问卷的配对数据,验证了企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动力机制。在此基础上,本书提出了相对和谐劳动关系概念,开发设计出企业相对和谐劳动关系指数,并应用稳健统计方法,设定了劳动关系和谐的判别标准;利用相对和谐劳动关系的几何特性,设计了用于展示样本指数计算结果的劳动关系状态分布图;引进路径模型和核密度估计等统计模型,设计了以劳动关系和谐指数为核心的系列结构性分析和展示工具。*后,使用本书开发设计的企业相对和谐劳动关系指数和配套系列分析与展示工具进行了相关的实证研究。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研究背景 1
第二节 研究内容与结构 5
第三节 研究意义 10
第四节 研究创新 14
第二章 劳动关系和谐指数研究评述 18
第一节 和谐劳动关系的概念界定 18
第二节 劳动关系和谐指数体系的设计 22
第三节 劳动关系和谐指数的相关实证研究 29
第四节 本书的研究方向 31
第三章 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理论模型构建 33
第一节 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文献回顾 34
第二节 基于扎根理论的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理论模型构建 35
第三节 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理论模型诠释 54
第四章 雇员劳动关系满意度模型构建与应用 62
第一节 劳动关系满意度的文献回顾 63
第二节 雇员劳动关系满意度概念模型构建 72
第三节 雇员劳动关系满意度测量模型的构建 86
第四节 雇员劳动关系满意度的中介作用检验 92
第五章 相对和谐劳动关系指数构建与分析工具设计及应用 117
第一节 相对和谐劳动关系指数的设计 118
第二节 全国129家样本企业相对和谐劳动关系指数排名与分析 123
第三节 相对和谐劳动关系指数辅助分析工具设计与应用 136
第四节 长春和苏州88家样本企业劳动关系状态与结构特征比较分析 151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171
第一节 研究结论 171
第二节 研究贡献 172
第三节 研究成果的应用领域和前景 176
第四节 基于研究结论的政策建议 179
第五节 研究局限与未来研究方向 182
参考文献 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