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他者成为主体:人民文艺视野下中国当代作家知识分子叙事研究(1949—1966)
定 价:68 元
本书立足史料发掘和文本细读,通过还原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语境,考察分析作家为了建立起个人与历史发展、个体与人民(无产阶级、工农兵)的密切关联,在*次文代会人民文艺精神指引下,以人民认同为基础,以具有强烈社会象征行为的基本话语实践活动文学创作(知识分子叙事)为媒介,进行人民文艺实践和建构,以实现自身成为无产阶级人民大众一分子身份诉求的情况。
吴国如,男,1974年7月出生,江西新干人,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南昌大学硕士(2002-2005),河南大学博士(2008-2011),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
绪论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概念界定与研究现状 三 研究方法、思路与意义 第一章 背景与生成 第一节 历史的先声解放区小说知识分子叙事的规则形成 一 懵懂的外来者 二 历史的自觉 三 皆大欢喜 四 阐释的循环 第二节 继往开来十七年小说知识分子叙事的范式确立 一 时代的召唤 二 身份的焦虑 三 文以明志 第二章 情归革命知识分子改造的新时代寓言 第一节 身份意识与创作姿态 一 救世 二 救赎 第二节 情归革命回响与呼应 一 为了革命而牺牲恋爱 二 革命与恋爱相辅相成 三 革命产生了恋爱 第三节 叙事与差异 一 主观意图和客观效果 二 旧瓶新酒的策略与意图 第三章 从信服到成圣知识分子主体再造的仪式化书写 第一节 告别旧我 一 异常时间内的异常人 二 自我意识的放逐 三 寻找新的替代 第二节 话在肉身显现 一 日常生活的政治化 二 受虐、洗礼与跨越 第三节 超凡脱俗 一 入党 二 牺牲 三 婚恋 第四节 仪式化叙事与身份诉求 第四章 他性与神话知识分子形象的差序化塑造 第一节 警示化 一 反面人物形象 二 边际人物形象 第二节 榜样化 一 成长型革命知识分子形象 二 领袖型革命知识分子形象 第五章 统一的真实性与倾向性的建构以知识分子第一人称叙述为例兼及第三人称 第一节 文如其人与修辞立诚 第二节 第一人称叙述 一 真实性效果 二 倾向性表述 第三节 第三人称叙述 第六章 同一性疏离叙事者的苦恼 第一节 知识分子的启蒙意识 一 批判性展示 二 自主性呈现 第二节 独特的叙事张力 一 反讽与复调 二 唯美情怀 第三节 一切批评都是政治的 一 审美介入 二 否定的辩证法 第七章 人民性皈依异质而同构 第一节 《我们夫妇之间》最初的异端与规训 一 必须始终坚持以工农兵为主导的人民文艺发展方向 二 知识分子形象的贬抑化叙事 第二节 《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原稿与修改 第三节 《青春之歌》缝隙与缝合 第四节 《艳阳天》正典与绝响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