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北宋文学家、书法家,与苏轼并称为“苏黄”。他是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的开山之祖。山谷诗,以其奇正相生的谋篇法度,格韵高绝的思想境界,点石成金的句法字法,创作出“老健超迈”“清新奇峭”的艺术风格,彻底扫除晚唐五代、北宋初年那种柔弱华靡的诗风。
《家藏文库:黄庭坚诗选》所选山谷诗一百余首,大都是后世所传诵的名篇。注释以定本为基础,较广泛地搜用了相关史书及各代笔记材料,并对典故加以详注,以便读者更深入地理解经典。
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是文学史上“江西诗派”的开派宗师,也是宋诗的代表人物。这部《黄庭坚诗选》由陈永正先生选注,所选诗歌颇能代表黄诗的风格,也大致能反映江西派和宋诗的特色,注释也比较详明,并两句或四句联起来进行今译,给了读者很大方便,并且分析透彻,具有很深的功力。
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北宋文学家、书法家,与苏轼并称为“苏黄”。他是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的开山之祖。山谷诗,以其奇正相生的谋篇法度,格韵高绝的思想境界,点石成金的句法字法,创作出“老健超迈”“清新奇峭”的艺术风格,彻底扫除晚唐五代、北宋初年那种柔弱华靡的诗风。
本书所选山谷诗一百余首,大都是后世所传诵的名篇。注释以 quan wei 定本为基础,较广泛地搜用了相关史书及各代笔记材料,并对典故加以详注,以便读者更深入地理解经典。
黄庭坚,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又号涪翁。北宋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县)人。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生。父庶,字亚夫,庆历进士,知康州,赠中大夫,有《伐檀集》。黄庭坚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诗人、词人、文章家、书法家。宋神宗年间,曾任过地方上的县官、学官。历官汝州叶县尉,任北京国子监教授,知吉州太和县。宋哲宗即位后,被召为秘书省校书郎,修《神宗实录》检讨官。后擢起居舍人。宋徽宗绍圣初,新党谓其修史“多诬”,贬涪州别驾,安置黔州(今重庆彭水县)、戎州(今四川宜宾市)等地。最后卒于宜州(今广西宜州市),年六十一岁。兄大临,弟叔献、叔达、苍舒、仲熊。妻孙氏,继室谢氏。子相,女睦。
北宋中后期,以王安石为首的“新派”跟以司马光为首的“旧派”反复斗争,黄庭坚属于旧派中人,他的政治生涯也随着旧派势力的消长而升沉变化。但他一生从未居于要职,握有大权。他在地方任上,有机会接近下层,能关心老百姓的疾苦,为农民做了一些好事。他对王安石变法的看法比较客观,从没有像司马光那样持全面否定的态度。但他对新法的一些弊病是看得很清楚的,正如陆佃在熙宁年间从山阴到汴京,把沿途所见向王安石汇报的那样:“法非不善,但推行不能如初意,还为扰民。”在新派当权时,黄庭坚执行了新法,但在具体实施时敢于作了一些便民的修改;旧派得势时,他对变法被全部废弃而感到惋惜。他很倾慕王安石的道德文章,颂美王是“贤辅”,在王安石逝世后,还写了好几首诗表示深切的悼念之情。吴聿《观林诗话》引山谷云:“余从半山老人(王安石号)得古诗句法。”可见王对他的影响。
黄庭坚,在文学史上与苏轼并称。宋代的“苏黄”,其地位与成就仅次于唐代的“李杜”。黄对后世的影响,在某些方面也许还超过了苏轼。人们习惯把他称作山谷,以与东坡并列。山谷被奉为影响有宋一代的“江西诗派”的祖师,后人常把山谷诗的艺术风格作为整个宋诗的代表。称赞他的人说,山谷“会萃百家句律之长,究极历代体制之变”(刘克庄《江西诗派小序》),甚至认为山谷诗“句法尤高,笔势放纵,实天下之奇作。自宋兴以来,一人而已”(蔡正孙《诗林广记》之《豫章先生传赞》)。但也有人批评他“乃邪思之尤者”(张戒《岁寒堂诗话》)、“剽窃之黠者”(王若虚《滹南诗话》),说他的作品是“狞面目恶气象”(冯班《钝吟杂录》)的劣诗。直至近世,在不少文学史、批评史著作中都把他称作“反现实主义”的诗人。对这样一位在中国文学史上影响很大而又有争议的作家,我们应如何客观地、历史地、全面地作出恰当的评价?
陈永正先生,字止水,号沚斋。广东茂名人。1941年12月16日生。先后毕业于华南师范学院中文系及中山大学古文字学专业。现为中山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岭南文献研究室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并兼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广东书法家协会主席,广东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等职,并在书坛享有盛誉。
徐孺子祠堂
早行
次韵赏梅
次韵裴仲谋同年
夏日梦伯兄寄江南
流民叹
和答登封王晦之登楼见寄
弈棋二首呈任公渐(选一)
冲雪宿新寨忽忽不乐
郭明甫作西斋于颍尾,请予赋诗二首(选一)
过平舆,怀李子先,时在并州
答龙门潘秀才见寄
晓起临汝
闰月访同年李夷伯子真于河上,子真以诗谢,次韵
和师厚接花
过方城寻七叔祖旧题
古诗二首上苏子瞻
和师厚郊居示里中诸君
竹轩咏雪,呈外舅谢师厚,并调李彦深
次韵寅庵四首(选二)
次韵感春五首(选一)
次韵柳通叟寄王文通
乞猫
稚川约晚过进叔,次前韵,赠稚川,并呈进叔
汴岸置酒赠黄十七
题新妇石
次韵公择舅
池口风雨留三日
以右军书数种赠丘十四
庭坚得邑太和,六舅按节出同安,邂逅于皖公溪口。风雨阻留十日,对榻夜语,因咏:“谁知风雨夜,复此对床眠。”别后觉斯言可念,列置十字,字为八句,寄呈十首(选二)
题落星寺岚漪轩
赣上食莲有感
秋思寄子由
赠郑郊(一作交)
戏和答禽语
上萧家峡
次元明韵寄子由
再次韵寄子由
次韵寄上七兄
再用旧韵寄孔毅甫
寄陈适用
寄袁守廖献卿
上权郡孙承议
睡起
出迎使客质明放船自瓦窑归
答余洪范二首(选一)
登快阁
雕陂
次韵道辅双岭见寄三叠(选一)
寄晁元忠十首(选一)
夜发分宁寄杜涧叟
过家
渡河
送王郎
次韵刘景文登邺王台见思五首(选一)
寄黄几复
次韵吴宣义三径怀友
送张材翁赴秦签
送范德孺知庆州
次韵王荆公题西太一宫壁二首
有怀半山老人再次韵二首(选一)
和答钱穆父咏猩猩毛笔
奉和丈潜赠无咎,篇末多以见及,以“既见君子,云胡
不喜”为韵(选二)
和邢悖夫秋怀十首(选一)
谢公定和二范秋怀五首邀予同作(选一)
送谢公定作竟陵主簿
送顾子敦赴河东三首(选一)
子瞻诗句妙一世,乃云效庭坚体,盖退之戏效孟郊、樊宗师之比,以文滑稽耳。恐后生不解,故次韵道之。子瞻《送杨孟容》诗云:“我家峨眉阴,与子同一邦。”即此韵
咏雪奉呈广平公
次韵宋楙宗僦居甘泉坊雪后书怀
双井茶送子瞻
戏呈孔毅父
次韵秦觏过陈无己书院观鄙句之作
陈留市隐(并序)
题阳关图二首(选一)
次韵子瞻和子由观韩斡马,因论伯时画天马
次韵子瞻题郭熙画秋山
题郑防画夹五首(选一)
次韵王定国扬州见寄
戏答陈元舆
再答元舆
和游景叔月报三捷
题伯时顿尘马
题伯时画严子陵钓滩
题伯时画松下渊明
老杜浣花溪图引
戏和舍弟船场探春二首(选一)
次韵子瞻寄眉山王宣义
听宋宗儒摘阮歌
题子瞻枯木
和子瞻戏书伯时画好头赤
题竹石牧牛(并序)
题伯时天育骠骑图二首(选一)
姨母李夫人墨竹二首(选一)
次韵答曹子方杂言
戏答俞清老道人寒夜三首(选一)
秘书省冬夜宿直,寄怀李德素
忆邢悖夫
同元明过洪福寺戏题
赠秦少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