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是中华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有着悠久的历史和鲜活的生命,连接着时代,连接着你、我、他。我们此次的展览以古老而富有青春活力的汉字为基点,以凝聚生命力的汉字碰撞艺术家的灵感,通过不同的材料和语言形式走进汉字的艺术王国。
在当代艺术的阵营中,以汉字作为视觉突破的创作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艺术家们以不同的思考,试图更加拓展汉字的深层意蕴,希望通过展览把汉字置身于更为开放的语意空间,能为人所共享所思考。虽然艺术家的文化诉求各有侧重,但他们都坚持从本土的文化经验出发,借助于汉字,去言说汉文化所积淀的文化心理,以及反思在全球化语境中的艺术与文化身份问题。因此,本次展览以一汉字~为母题,通过十六位当代艺术家的不同作品,涵盖油画、雕塑、影像、装置等多种艺术形式,力图兼顾每位艺术家自身艺术观念的发展脉络,同时又是每位艺术家具有阶段性的代表作,试图呈现这些当代艺术家们对“汉字”的思辨和探索。
汉字是中华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有着悠久的历史和鲜活的生命,连接着时代,连接着你、我、他。我们此次的展览以古老而富有青春活力的汉字为基点,以凝聚生命力的汉字碰撞艺术家的灵感,通过不同的材料和语言形式走进汉字的艺术王国。
在当代艺术的阵营中,以汉字作为视觉突破的创作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艺术家们以不同的思考,试图更加拓展汉字的深层意蕴,希望通过展览把汉字置身于更为开放的语意空间,能为人所共享所思考。虽然艺术家的文化诉求各有侧重,但他们都坚持从本土的文化经验出发,借助于汉字,去言说汉文化所积淀的文化心理,以及反思在全球化语境中的艺术与文化身份问题。因此,本次展览以一汉字~为母题,通过十六位当代艺术家的不同作品,涵盖油画、雕塑、影像、装置等多种艺术形式,力图兼顾每位艺术家自身艺术观念的发展脉络,同时又是每位艺术家具有阶段性的代表作,试图呈现这些当代艺术家们对“汉字”的思辨和探索。
谷文达在《联合国——变形计》中对图像的引入,让作品弥散出一种浓郁的解构意识。徐冰的《毛泽东与郎法罗的诗》是以“徐氏新英文书法”,以艺术家设计的一种看起来像中文,实为英文的新的书写形式呈现。邱志杰消解了日常书写与观念艺术的界限,书写过程的连续与文字的不断重复,不仅将创作的过程观念化,形成了具有偶发、片段性且无法阅读的文本。岳敏君的《迷宫系列:》与其早期的“泼皮现实主义”的风格拉开了距离,从视角观看与叙事方式上呈现出一种回归本土传统的趋势。主天德的《孤山》寻求与传统山水画的关照方式形成一种对话关系。冯梦波的《不太晚》反映了艺术家对文字所积淀的挖掘与再造。缪晓春的《千字文》脱离对原文本的描摹,在将书写过程化、视觉化的呈现中,以一种审视的态度,重新去思考书写背后所隐藏的集体无意识的文化心理。何岸的灯光装置在于对现代化背景下的都市经验进行巧妙的转换,讨论日常与异常,熟悉与陌生等视觉与文化的问题。
我们期望本次展览能够在两岸文化互动方面架起桥梁,引发对“汉字”的学术思考与艺术交流,弘扬“汉字”传承的文化意义。随着民族的富强,汉字文明一定会更加熠熠生辉,光彩夺目。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当代艺术院
2011年8月
王天德
叶永青
冯梦波
刘子建
刘永刚
吴华
邱志杰
何岸
谷文达
陈丹青
邵岩
岳敏君
秦风
徐冰
缪晓春
魏立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