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教材系列: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实验研究方法
定 价:30 元
丛书名: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教材系列
当前图书已被 1 所学校荐购过!
查看明细
- 作者:张建军,张守红 著
- 出版时间:2017/7/1
- ISBN:9787503891106
- 出 版 社:中国林业出版社
- 中图法分类:S157
- 页码:162
- 纸张:胶版纸
- 版次:1
- 开本:16开
《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教材系列: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实验研究方法》作者张建军、张守红根据我国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的现状,在总结国内外现有水土流失和荒漠化观测研究技术、仪器、设施优缺点的基础上,结合研究团队多年来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的实践经验,撰写《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教材系列: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实验研究方法》。
《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教材系列: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实验研究方法》从影响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的环境要素出发,阐述了气象、植被、土壤等影响因子的观测研究方法,重点对坡面水土流失、小流域水土流失、风蚀的观测研究方法进行了阐述,同时也涉及了重力侵蚀的观测研究方法,简要介绍了水文模型及其应用。主要内容包括:气象因子、植被因子、土壤因子、坡面水土流失、小流域水土流失、风蚀、重力侵蚀、水文过程模拟八部分。
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是我国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也是限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因素。我国政府向来极为关注水土流失治理和荒漠化防治工作。为了培养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的专业人才,于1952年在北京林业大学建校之初开设了水土保持课程,1958年开设水土保持专业,1980年成立我国第一个水土保持系,1992年在北京林业大学成立我国第一个水土保持学院。在关君蔚院士等几代水土保持学者的努力下,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学科已经形成了包含《水土保持学》《水文与水资源学》《土壤侵蚀原理》《水土保持工程学》《沙漠学概论》《风沙物理学》《荒漠化防治工程学》和《林业生态工程学》等较为完善的教材体系。这些教材广泛地应用于各院校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教学,为我国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学科的人才培养奠定了重要基础。
随着社会发展与科学技术进步以及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国家对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高级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要求也越来越高。针对国家和社会需求,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学科研究生教育的规模也在逐步扩大。研究生教育重在培养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基本素养和挖掘学生的科研潜质,实验研究方法是科研素养的重要组成也是挖掘学生科研潜质的重要手段。为了适应国家对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学科研究生教育的需求,提高教学质量,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院和水土保持学院于2015年立项资助《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实验研究方法》研究生教材编写工作(项目编号:JCCB15071)。
随着环境保护意识逐渐加强,民众对生态环境问题越发关注,需要及时了解我国的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状况以及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工作的现状。为此,相关的行业管理部门需要及时进行“把脉山河”的基本国情调查,开展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监测,并发布公告。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的监测需要有一套完善的观测与研究方法体系。因此,《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实验研究方法》的出版也是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实践的迫切需求。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的实验研究是指按照一定的方法,采用一定的仪器设备,对调查地区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的面积、类型、程度、强度、空间分布特征以及影响因素等进行测定,建立水土流失和荒漠化观测数据库,探讨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的机理,在此基础上预测和把握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的发生发展规律和动态变化趋势,评价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措施的效益,从而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和荒漠化防治的宏观决策提供支撑。
为此,作者根据我国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的现状,在总结国内外现有水土流失和荒漠化观测研究技术、仪器、设施优缺点的基础上,结合研究团队多年来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的实践经验,撰写本书。本书从影响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的环境要素出发,阐述了气象、植被、土壤等影响因子的观测研究方法,重点对坡面水土流失、小流域水土流失、风蚀的观测研究方法进行了阐述,同时也涉及了重力侵蚀的观测研究方法,简要介绍了水文模型及其应用。主要内容包括:气象因子、植被因子、土壤因子、坡面水土流失、小流域水土流失、风蚀、重力侵蚀、水文过程模拟八部分。
在撰写过程中重点考虑了测定方法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力求文字通俗易懂,图表清晰,公式简明准确。但由于知识水平和实践范围有限,书中关于方法、模型的介绍难免存在遗漏和不足,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前言
1 气象因子
1.1 降水
1.2 空气温度、湿度
1.3 风速风向
1.4 水面蒸发
2 植被因子
2.1 植被调查
2.2 植被调查指标
2.3 根系调查
2.4 植物蒸散发
3 土壤因子
3.1 土壤类型
3.2 土壤比重与容重
3.3 土壤孔隙度
3.4 土壤人渗
3.5 土壤含水量
3.6 土壤蒸发
3.7 土壤抗蚀性
3.8 土壤抗冲性
3.9 地表糙度
3.10 土壤抗剪强度
4 坡面水土流失
4.1 径流小区数量的确定
4.2 径流小区的选择
4.3 径流小区的勘查
4.4 径流小区的设计和布设
4.5 坡面径流量和泥沙量
4.6 坡面侵蚀
5 小流域水土流失
5.1 小流域选择及观测断面选取
5.2 小流域的调查与分析
5.3 小流域的径流量与泥沙量
6 风蚀
6.1 风蚀量
6.2 风沙输移量
6.3 降尘量
6.4 沙丘移动
7 重力侵蚀
7.1 泻溜
7.2 陷穴
7.3 崩塌
7.4 滑坡
8 水文过程模拟
8.1 水文模型的发展与分类
8.2 水文模型的应用
8.3 典型水文模型
8.4 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在水文模拟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