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以来党领导农村公益事业发展的历史进程与基本经验研究
定 价:38 元
丛书名:201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新中国成立以来党领导农村公益事业发展的历史进程与基本经验研究”资助
- 作者:纪志耿 著
- 出版时间:2017/6/1
- ISBN:9787569006544
- 出 版 社:四川大学出版社
- 中图法分类:F299.241
- 页码:317
- 纸张:胶版纸
- 版次:1
- 开本:32开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农村公益事业发展更是我党领导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重中之重。农村公益事业可主要划分为农田水利事业、农村教育事业、农村卫生事业、农村社会保障事业四个方面。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农村公共事业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农民的生产条件和生活状况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领导农村公益事业发展的历史进程与基本经验研究》主要是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党领导农村公益事业发展的历史进程与基本经验的研究。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农村公益事业发展更是我党领导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农村公共事业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农民的生产条件和生活状况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是,由于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分割,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的城乡差异、区域差异仍然广泛存在。由于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的薄弱,不少地区反复遭受特大干旱洪涝的侵袭和困扰;由于医疗卫生事业投入的不足,不少农民正在遭受疾病的折磨并陷入“病贫恶性循环”的困境;由于农村教育事业中的撤并,不少留守儿童的上学路程变远,求学成本增加;由于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发展的滞后,不少农村老人正在饱受“空巢期”的辛酸并对晚年的生活失去了希望;由于城乡生活环境的强烈反差,农村人力资源严重外流,农业发展面临后继无人的严峻局面。由是观之,农村公益事业发展意义重大,事关党不断提高领导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事关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全局,我们应高度重视、认真对待。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领导农村公益事业发展的历史进程与基本经验研究》这本书,正是为了破解当前农村公益事业发展中的难题,力求从党领导农村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历史和中国的特殊国情中寻找答案。该书认为,农村公益事业主要包括农田水利、农村教育、农村卫生、农村社会保障四个方面。新中国成立以来党领导农村公益事业发展的历史,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19491977年计划经济时期的初步探索阶段,在该阶段,党和政府运用强大的政治和经济动员能力,以资本代替劳动,用双手改造自然,领导农村公益事业起步,奠基发展;19781999年市场化改革时期的转折前行阶段,在该阶段,党和政府审时度势推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在各个行业试行放权搞活措施,由此带动农村公益事业发展格局转折前行、多元迸发;2000-2015年统筹城乡发展时期的全面推进阶段,在该阶段,党和政府全面贯彻科学发展和共享发展理念,坚持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城乡一体,着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领导农村公益事业迅猛发展。党领导农村公益事业发展的六十多年,是一部不懈探索、曲折前行、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是一个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农村改革和发展实际相结合的生动例证。其基本经验:一是要客观看待集体化时代农村公益事业发展的经验得失,把改革开放前后两个三十年的历史联系起来而不是割裂开来;二是要着力构建需求主导型的农村公益事业发展模式,从“自上而下”的供给导向机制向“自下而上”的需求发现机制转变;三是要切实改变村庄治理结构和村民参与意识,使他们从“消极参与”转变为“积极参与”;四是要大力推动农村基层政府职能转变,使基层政府角色从主导经济发展向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方向转变;五是要紧密结合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来提升农村公益事业发展水平,切实培育农村的合作精神,提升合作空间;六是要积极培养家庭农场走规模经营之路,探索农村公益事业集中化、规模化、连片化供给的新路子;七是要切实改善农村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使广大农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纪志耿,男,1979年出生,中共党员,经济学博士,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四川大学青年骨干教师。作为负责人承担过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子课题1项,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1项,四川大学青年教师科研启动基金项目1项。先后获得过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1项,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先后在CSSCI来源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多篇文章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等杂志转载。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政治教育、“三农”问题。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意义
1.2 主要文献综述
1.3 研究概念界定
1.4 主要研究方法
1.5 创新点及不足之处
2 计划经济时期党领导农村公益事业发展的历史进程(1949—1977)
2.1 党领导农田水利事业发展的历史进程
2.2 党领导农村教育事业发展的历史进程
2.3 党领导农村卫生事业发展的历史进程
2.4 党领导农村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历史进程
3 市场化改革时期党领导农村公益事业发展的历史进程(1978—1999)
3.1 党领导农田水利事业发展的历史进程
3.2 党领导农村教育事业发展的历史进程
3.3 党领导农村卫生事业发展的历史进程
3.4 党领导农村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历史进程
4 城乡统筹发展时期党领导农村公益事业发展的历史进程(2000—2015)
4.1 党领导农田水利事业发展的历史进程
4.2 党领导农村教育事业发展的历史进程
4.3 党领导农村卫生事业发展的历史进程
4.4 党领导农村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历史进程
5 必须客观看待集体化时代农村公益事业发展的经验得失
5.1 集体化时代政治动员型的公益事业发展模式
5.2 政治动员体制下农村公益事业发展取得的重大成绩
5.3 政治动员型公益事业发展模式带来的效率损失
5.4 政治动员型体制下农民群众的抵制和探索
6 必须着力构建需求主导型农村公益事业发展模式
6.1 当前农村基层组织运行与公益事业发展中的难题
6.2 需求主导型政府竞争视角下农村公益事业发展的总体框架
6.3 需求主导型政府竞争视角下农村公益事业发展的实现模式
6.4 需求主导型政府竞争视角下农村公益事业发展模式的展望
7 必须切实改变村庄治理结构和村民参与意识
7.1 农户参与村庄治理的现状
7.2 农户“消极参与”村庄治理的成因
7.3 农户“消极参与”村庄治理现象的破解
8 必须大力推动农村基层政府职能向提供公共服务方面转变
8.1 农村基层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意义
8.2 农村基层政府职能转变的理论基础
8.3 促使农村基层政府职能向公共服务方面转变的机制设计
9 必须紧密结合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来提升农村公益事业供给水半
9.1 以产业结构调整带动农村公益事业发展水平提升
9.2 以政府购买服务带动农村公益事业发展水平提升
9.3 以外部资源输入带动农村公益事业发展水平提升
9.4 以社区制度创新带动农村公益事业发展水平提升
9.5 以排他性技术进步带动农村公益事业发展水平提升
10 必须积极培育家庭农场走规模经营之路
10.1 培育家庭农场有利于实现农村公益事业规模化供给
10.2 当前培育和发展家庭农场中的四重障碍
10.3 走中国特色的家庭农场培育和土地规模经营之路
11 必须切实改善农村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11.1 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概念的提出
11.2 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中的难点
11.3 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应坚持“六个取向”
附录1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领导农田水利事业发展的文件汇编
附录2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领导农村教育事业发展的文件汇编
附录3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领导农村卫生事业发展的文件汇编
附录4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领导农村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文件汇编
附录5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领导农村综合改革事业发展的文件汇编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