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再现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无疑是好的纪念方式,以用英烈们的牺牲奋斗史,激发我们源源不断的前行的力量。我们用自己的语言讲述了发生在三湘大地上的抗战史,这是一个中国军队长沙抗战的历史故事。
长沙三次会战是中国抗日战争相持阶段的重要战役,它与常德会战、长衡会战、湘西会战共同构成了湖南抗战乃至中国抗战的缩影,是一支弱军战胜日本法西斯强盗的悲壮历史。《浴血长沙 中国军队三次长沙会战战记》以战略博弈、战场智斗、艰辛鏖战、胜利欢歌为故事主轴,描绘了中国军民用令人难忘的忠诚、力量和勇敢,用无私奉献的眼泪、鲜血和生命所书写的扣人心弦的为民族独立而战的辉煌史诗。
纪念日是直面日。用讲故事的方式再现那段壮丽画卷,不仅仅是为了回望战斗时的悲壮、残酷和牺牲,回想胜利时的激动、兴奋和欢乐,是为了郑重地向千千万万的英烈们表达景仰和礼赞,为了好地汲取前行力量,为了有效地开辟美好未来。
宋弘午,北京外国语大学亚非学院本科生,自幼酷爱历史和写作,尤喜战史和政治军事人物传记,曾获“冰心杯”全国中小学生写作大赛三等奖、全国第五届学生作文大赛二等奖和第六届当代文学院征文选拔赛二等奖。大学时,筹划组织了多场理学部学术研讨、交流活动,参加北京大学一北京外国语大学韩语朗诵比赛并获奖,除专业外,课外着重学习研究了东亚地区和亚太地区历史,其中特别关注了中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重要事件及重要历史人物等问题,远征军战史就是对其中一个重要问题的思考与心得。
关华,本名宋绍松,解放军总参谋部某部工作,大校军衔,工学学士、军事学军事思想专业硕士、合同战术学博士,先后在解放军军械工程学院、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学习,主编或与人合有《硝烟散尽看“伊战”》、《揭开未来战神的面纱》、《战术思维研究》和《美军战将龙虎榜》等作参与完成全军“九五”、“十五”军事科研课题《高技术战争与现代军事哲学》、《新军事变革与训练创新》、《信息化战争与陆军发展》、《陆军战略学》等的研究撰写,其中多项课题获得军队成果奖出版《美军联合参谋军官指南》、《美军登陆作战条令》等,参与全军史料丛书《总参谋部》卷《大事记》和《文献》分册的编纂工作,发表各类文章上百篇。
《浴血长沙 中国军队三次长沙会战战记》:
相似的记忆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在我们的家乡冀南平原乡村就流传着这样的话:欲亡中国,必先灭湘。后来我们才知道,这句话脱胎于号称“旷代逸才”,又被公认为“国士”的秘密共产党员、湖南人杨度的《湖南少年歌》,他慷慨激昂地宣示道:“中国如今是希腊,湖南当作斯巴达;中国将为德意志,湖南当作普鲁士”,“若道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惟恃同胞赤血鲜,染将十丈龙旗色。凭兹百战英雄气,先救湖南后中国”①。
尽管在“全国山河一片红”的情况下,冀南平原乡村人们在说这句话时并不知道那是杨度所作,但依然透着一股崇敬和自豪,因为,在家乡人的心中,这个湘字,是由一个叫“毛主席”的人来代表的。伴随着人们的口口相传,在我们的心里,毛主席这个人被赋予了传奇或者说是神奇的色彩,随着年龄的增长,才知道“主席”并不是一个名字,只是一个职务,这个职务之所以被赋予神奇色彩,恰恰是叫“毛泽东”的那个人通过传奇的革命经历而创造出来的。
在之后的岁月里,我们不仅知道了许多毛泽东自身的事,也知道了与毛泽东经历息息相关的湖南、长沙等等的事。抗日战争时期的战略远见和坚守的民族大义,无疑是毛泽东最具传奇色彩的经历之一。20世纪40年代抗日战争的胜利,以及50年代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使中华民族不仅把“东亚病夫”的帽子抛进了历史的垃圾箱,更奠定了民族复兴的基础。中国、中国人在被列强蹂躏长达一个多世纪后,终于站起来了,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作为遭受日本侵略、曾被百般掠夺和奴役的冀南人来说,不必战战兢兢地生活在异族的压榨下,可以重新作为“人”站起来,重新成为这块土地的主人,于是他们把内心的感激化为了对毛泽东的崇拜和神化。在这样的氛围下,追寻毛泽东成为许多人的梦想,我们也不自觉地成为这许多人中的一员。追寻毛泽东最捷径的办法,当然是追寻他那传奇的经历。
毛泽东传奇经历的起点,是那个被简称为“湘”的湖南,更确切一点是湖南的省会长沙,橘子洲头,就是传奇经历起点的标志。于是,长沙就成为我们关注的一个热点城市和热点词。在这个热点城市的无数纠结中,中国军队与日本侵略军在长沙地区的系列作战引起了我们的极大兴趣与好奇。
说实在的,对长沙抗战的了解,最早知道的事情并不是发生在这一地区的系列抗战,而是发生在日军进攻前自己人点燃的那场大火。主要的因素在于,我们的家乡河北省枣强县,这个曾养育和诞生了中国大儒董仲舒的地方,几乎在同一时期被日军占领。日本鬼子的占领当然遭到了抵抗,其中的一场战斗就发生在距我们家乡肖家镇屈坊村东约一公里处。在这场战斗中,气势正盛而毫无防备的鬼子吃了大亏,战斗结束后,只因抗日队伍是通过屈坊村撤退的,恼羞成怒的日本鬼子就把屈坊村全部房屋付之一炬。按照该村《宋氏家族族谱》序的记载,日军将全村房屋“焚为灰炭”。
直到三四十年后在我们村翻盖房屋时,地基稍微挖深点,还能挖出房屋被烧的残迹,这个时候,那些年长的人就会向我们叙说鬼子和“皇协军”的暴行。
播下仇恨的种子,必会收获复仇的荆棘,抵抗和打击日本鬼子的《平原枪声》的出现绝不是偶然的,平原抗战的持续既有不做“亡国奴”的自觉,也有复仇的愤慨情绪。屈坊焚村、长沙大火虽然有许许多多的不同,但原因是相同的,那就是日本鬼子的侵略,结果更是相似,仇恨转化为了抵抗,抵抗直至胜利。
相似的经历,当然感同身受,或许,这就是提到长沙保卫战,也即长沙第一、二、三次长沙会战时,首先就想到长沙大火的缘由,而从历史的进程来看,事实也确实是这样的,长沙大火的发生实际上已清楚地表明了长沙保卫战的必然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