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渔业历史悠久,渔业经济多项指标居全国前列,定性定量地讨论山东省渔业转型升级战略,对推动全国渔业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渔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山东省渔业产业转型升级战略研究》基于山东省的战略环境和渔业经济发展现状,并结合利用综合评价体系对山东省渔业经济发展水平进行评价,总结出影响渔业转型升级的困境问题,再通过借鉴国外渔业发展的成功经验,以及山东省转型升级的影响因素分析,提出山东省渔业转型升级的战略选择和战略措施。
如果说漫长的岁月是一种磨砺,那么执着无悔的追求势必让这种磨砺激扬出灿烂的火花,也正因为有了这种追求,才能让枯燥的学习之路开花结果。读此书,如读作者三年来的思想火花,研究作风从字里行间缓缓析出,深沉持久。
国内对产业转型升级的研究由来已久,但是渔业产业的转型升级仍然是一个需要业内继续深入研究的课题。山东省依靠得天独厚的条件,推动渔业产业快速发展,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但是在飞速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很大的问题,无论是学术界,还是政商界,都对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肩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砥砺前行,以继续推动山东省的渔业产业在新一轮的发展大潮中不落人后,潮头争锋。
本书作者在前面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将渔业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路径与转型升级战略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又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形成了具有可操作性的渔业产业转型升级战略选择和战略措施。书中的研究,并不局限于理论文献分析,也有大量翔实的数据以及严谨的模型构建,特别是运用了向量自回归模型(VAR)进行实证分析,证明渔业流通和服务水平、渔业加工水平、政府支持力度和渔业科研创新水平四方面因素对渔业产业转型升级的影响效果,为战略的设定提供了方向。
但是做出具有意义的研究并不容易,在完稿的过程中,作者曾不止一次地与我探讨过山东省渔业产业发展所面临的困境,这其中不仅有渔业资源的刚性约束,还存在水域资源减少、渔业灾害影响以及渔业基础设施和政策指引等方面存在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整个产业在经历过一段时间的高速发展之后,体现出的组织效能较低、创新能力缺失、人才匮乏等方面的制约也逐渐显现出来。但是发现问题并勇往直前,从来都是学术研究必不可少的精神,“海纳百川,取则行远”,也一直是海大学子遵循的治学之道。作者在长达三年的研究中,对出现的问题逐一研究,综合考虑,最终形成了本书。
本书不仅从传统管理理论的角度切入分析,还综合了大量管理理论前沿及产业发展前沿的概念及实践知识,从立体生态发展、政用产学研协同创新、产业价值链再造、科技创新、互联网十等多角度、全方位地提出了战略实施路径,对山东省渔业产业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也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性。
成书之日,作者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这是她三年来研究的结晶,她漫长的独立学术研究生涯也随之缓缓开启,对于一位在学术领域执着追求的新人,这一刻是令人喜悦的,也是催人奋进的。在指导孙蕾蕾研究学习的三年里,我看过她在灯下苦读的身影,也见过她在陷入学术难题时困惑的眼神,但是,所有的一切都在完成这本书的一刻变得价值千金。
学术研究是枯燥的,但也充满着无穷的魅力,见证了作者从硕士研究生到博士研究生毕业的成长历程,我的内心也是欣慰的,不仅因为她完成了自身的蜕变,也因为她的研究成果对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这也是我对作者的一贯要求,不仅要做一个踏实的研究型学者,更要有一颗胸怀天下、报效祖国的心,做一个对整个社会有用的学者,将自己一身所学付诸实践,尽自己所能,带来一定的社会效益。
当然,此书虽已完稿,但是仍然存在很多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也难免有一些疏漏或不完善之处,也需要作者在以后的工作中,继续钻研,做出更进一步的研究。
序已至此,再次把对作者的美好祝愿付诸笔端,希望作者在今后能够继续怀揣梦想,坚定执着,跟随学界前辈的精神指引,不断前进,阔步迈向更广袤的天空!
孙蕾蕾,女,汉族,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2013级企业,管理专业博士生,研究方向为企业战略管理,目前为滨州医学院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教师。1987年5月生于山东乳山,本科、硕士、博士均就读于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6月至今(在研)参与了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关系和信任导向下的农产品供应链研究”(13BGL0600);2011年12月至2014年10月,参与完成了山东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加快山东省现代农村流通业发展对策研究——基于供应链管理视角”(11CGLJ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