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权作为至关重要的执政权,是党领导人民通过法治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渠道和方式。司法是法治的基础,司法能力关乎国家治理能力,司法水平关乎国家治理水平,而公正司法又是司法工作的基本价值追求,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由此可以看出,公正司法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特殊重要意义。本书分为上、中、下三篇,通过分析论证国家治理现代化与实体公正、国家治理现代化与程序公正等来揭示国家治理现代化与公正司法之间的相互促进关系。
		
	
	上篇 总论
	第一章 国家治理现代化与公正司法之关系 / 003
	一、国家治理与国家治理现代化 / 003
	二、法治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核心内容 / 012
	三、公正司法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础内容和重要保障 / 021
	第二章 经济社会发展与公正司法 / 026
	一、深刻认识“十三五”时期推进公正司法的重大意义 / 026
	二、“十三五”时期推进公正司法的主要任务 / 032
	三、用发展新理念大力推进公正司法 / 043
	第三章 “实体、程序、感受”三位一体公正司法观 / 047
	一、“实体、程序、感受”三位一体公正司法观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逻辑定位 / 048
	二、充分认识“实体、程序、感受”三位一体公正司法观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意义 / 053
	三、落实“实体、程序、感受”三位一体公正司法观需要把握的几个关系 / 057
	四、树立“实体、程序、感受”三位一体公正司法观的实现路径 / 061
	中篇 国家治理现代化与实体公正
	第四章 社会主义司法基本价值 / 067
	一、司法的人民性与社会性的统一 / 068
	二、实现公平正义与实现社会目的的统一 / 072
	三、形式公正与实质公正的统一 / 076
	四、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 084
	五、严格依法司法与和谐司法的统一 / 090
	六、独立行使司法权与接受领导和监督的统一 / 094
	七、结语 / 098
	第五章 司法自由裁量权 / 099
	一、全面认识司法自由裁量权 / 099
	二、理性地对待司法自由裁量权 / 106
	三、正确行使司法自由裁量权 / 110
	第六章 司法职权优化配置 / 117
	一、司法职权优化配置对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的重大意义 / 117
	二、准确把握司法职权优化配置的基本内涵和价值目标 / 121
	三、“以审判为中心”实现司法职权优化配置的路径选择 / 126
	第七章 社会转型期的司法功能与司法效果 / 134
	一、司法功能与司法效果的基本内涵 / 134
	二、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司法功能与司法效果的发展 / 138
	三、能动主义司法功能观与司法效果 / 143
	四、克制主义司法功能观与司法效果 / 149
	五、最佳司法效果的实现:司法能动与克制的平衡 / 155
	第八章 法治社会中私力救济与公力救济的冲突与协调 / 165
	一、社会转型与极端暴力私力救济 / 165
	二、极端暴力私力救济对公力救济的挑战和冲击 / 170
	三、法治社会与权利救济方式改革 / 173
	第九章 法治社会中依法维权与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构建 / 178
	一、转型期的社会风险与治理危机 / 178
	二、“信访维权”与“政府维稳”:社会纠纷解决的制度逻辑和现实困境 / 182
	三、依法维权与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构建 / 189
	第十章 在线纠纷解决机制(ODR)与多元化解机制的衔接 / 195
	一、ODR与多元化解机制衔接的重要意义 / 195
	二、ODR与多元化解机制的衔接重点 / 200
	三、以“互联网+”推进多元化解机制的完善 / 203
	第十一章 司法最终原则与涉法涉诉信访问题法治化解决 / 212
	一、司法最终原则的内涵 / 212
	二、涉法涉诉信访问题法治化解决的内在逻辑和基本原则 / 215
	三、涉法涉诉信访问题法治化解决的路径选择和制度保障 / 219
	第十二章 法官良知的价值、内涵及其养成 / 226
	一、法官良知的价值 / 226
	二、法官良知的内涵 / 230
	三、法官良知的养成 / 236
	下篇 国家治理现代化与程序公正
	第十三章 司法程序的基本范畴 / 247
	一、司法程序的内涵 / 247
	二、司法程序的要素 / 251
	三、司法程序的结构 / 256
	四、司法程序的功能 / 263
	五、司法程序的价值 / 271
	六、司法程序的分类 / 278
	第十四章 司法程序终结 / 280
	一、司法程序终结的内涵和重要意义 / 280
	二、司法程序终结与再审制度的现实悖论和运行困境 / 285
	三、司法程序终结的基本条件和要求 / 292
	四、司法程序终结与我国审级制度的完善 / 296
	第十五章 司法程序公开 / 308
	一、司法程序公开的内涵 / 308
	二、司法程序公开的范围 / 312
	三、司法程序公开的方式 / 321
	四、对司法程序公开的监督 / 327
	五、我国司法程序公开的创新与发展 / 334
	第十六章 司法程序的公众参与 / 351
	一、公众参与司法程序的内涵 / 351
	二、公众参与司法程序的基本内容 / 355
	三、公众参与司法程序的现状和问题 / 367
	四、公众参与司法程序的制度保障 / 371
	第十七章 正当司法程序 / 375
	一、正当司法程序的内涵 / 375
	二、正当司法程序与司法公正 / 379
	三、正当司法程序的构成要素 / 381
	四、正当司法程序与司法改革 / 386
	第十八章 审前程序改革 / 397
	一、审前程序的内涵 / 397
	二、审前程序的功能 / 399
	三、我国审前程序的制度设计及其评析 / 402
	四、我国审前程序的主要缺陷及改革构想 / 407
	第十九章 审判管理科学化 / 422
	一、科学认识和评价审判管理 / 422
	二、审判管理的界定及其科学化的必要性 / 426
	三、实现审判管理科学化之基本路径 / 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