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动产测绘》在充分吸收现有相关教材基本理论和实践知识的基础上,在深度和广度上力求体现学科专业发展前沿,着重在基础理论和实践应用两方面进行系统论述,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地籍测绘、房产测绘、宗海测绘等主要不动产测绘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不动产测绘》共分9章,第1章主要介绍不动产的相关概念,第二章至第五章主要介绍地籍、房产和宗海测量、调查及管理,第六章至第七章主要介绍不动产登记与管理,第八章主要介绍不动产权籍调查数据库和管理系统的建设,第九章主要介绍无人机测量技术及方法。
《不动产测绘》可作为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房地产开发经营、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不动产管理等地学类与资源科学类相关专业的本科教材和参考书,也可供不动产登记、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及相关工作部门的科技和管理人员参阅。
《不动产测绘》主要作为土地与房产测量课程的配套教材,是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也是不动产权籍调查、测量与登记的重要参考。该教材主要论述地籍测绘、房产测绘、宗海测绘等主要不动产测绘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在深度和广度上力求体现学科专业发展前沿,着重在基础理论和实践应用两方面进行系统论述。
“土地与房产测量”课程在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通过该课程教学,使学生掌握不动产测绘的基础理论及方法,具有分析与解决不动产测绘及管理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目前,以“不动产”为主题的测量教材主要有《不动产测量与管理》(蓝悦明等,2008)。该教材属于综述性教材,内容宽泛,包括不动产测量与管理的作用、地籍测量与房产测量的方法及手段、土地管理和房产管理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等。
当前国内不动产测绘方面的教材主要针对地籍测量与管理,相关教材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偏向于地籍管理,另一类偏向于地籍测量。地籍管理的教材主要着重论述地籍的产生与发展、地籍调查的内容与方法、地籍管理的分类与内容以及地籍管理的现代化技术手段,例如林增杰主编的《地籍学》(2006),苏根成等编著的<地籍管理》(2011);地籍测量相关教材则主要从土地调查出发,主要涉及有关权属调查、地籍控制测量、界址点测量、地籍图绘制、现代测量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等内容,例如李天文等编著的<现代地籍测量》(2004)。
关于房产测量有国家标准<房产测量规范》(GB/T17986.1-2000),因此有关这方面的教材主要是基于对国家标准的解析与论述,例如吕永江主编的《房产测量规范与房地产测绘技术》(2001)。此外,现有相关房产测量类的教材也主要是针对中职与高职类学生,例如何霖主编的<地籍与房产测绘》(2014)、侯方国等编著的<房产测绘》(2007)等。
《不动产测绘》是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房地产开发经营以及地理与资源类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急需教材。目前国内针对不动产测绘的教材鲜有所见,能把不动产测量基础理论与实践应用相结合且适用于本科教学的教材更是稀缺。因此,编著一本适应新时代发展,有利于培养土地资源管理等相关专业人员加深对不动产籍的认识、强调对不动产籍管理的应用、着重训练不动产测量技术操作等方面的教材迫在眉睫。
本教材的出版具有较好的教学、科研与实际工作基础,已将几年的教学实践作为现有教材的重要补充和实证案例。编著者近年来主持了多项与不动产相关的科研课题,也承担了土地调查与规划、海洋资源等技术咨询服务项目,发表了相关学术论文。编写组主要成员刘武、徐兴彬等在地籍测绘、基础测量等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与成果积累,这些都可以为本教材提供丰富的素材与案例。
本教材在充分吸收现有相关教材基本理论和实践知识的基础上,突出了如下特点:全面系统的地籍测绘、房产测绘、宗海测绘等主要不动产测绘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有别于现有教材主要局限于土地与房产测量;在深度和广度上力求体现学科专业发展前沿,着重在基础理论和实践应用两方面进行系统论述;体现不动产测量与管理最新进展,包括政策、理论、方法、成果等;注重实操性,深入浅出,通过典型案例教学及习题设计,使学生掌握若干重要的不动产测绘与管理的专业知识及技能。本教材的出版将对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及相关资源环境类专业学科发展、人才培养以及不动产测绘、登记马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本书在撰写过程中,参阅了大量相关著作、论文及资料,已将引用的主要文献进行标注,如有遗漏,恳请谅解。在此对文献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教材是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广州大学“工程类专业校企协同育人”建设项目,地理信息科学专业校企协同育人建设项目,以及广东省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面向社会需求的应用地理学BCA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以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为例”的成果之一,也得到了广州大学2016年度教材出版基金的资助。
本书由杨木壮、刘武、徐兴彬等编著,参与编写的还有谢鸿宇、冯艳芬、吴大放、王楚焊、宋榕潮、吴涛、唐玲、李光灿,研究生梁俊杰、陈江实浩、何韵等参与了文稿及图件的撰编工作,在此一并深表感谢!
由于编著者水平所限和资料有限,书中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同行专家、学者及读者朋友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