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兆基先生以书画印三绝称著沪上艺谭,他的篆刻师从钱君匋先生,他的技艺,韩天衡先生曾有评语:“渊源周秦,涉猎两汉,有古有我,醇雅大气。”
《印说静安》是一本以静安区地名为主干内容的别致的印谱,由一位“老静安”来完成,可谓极有意义,也得到了静安区的大力支持。
光阴似箭,我与汤兆基先生认识已20年了,因为1997年我们都是上海市第九届政协委员,经常在一起开会、视察,便有了频繁交往的机会。他擅长国画,也精于篆刻,我便约他刻了“读书乐”三个字作刊头,这些往事回忆起来有点遥远,但又恍若昨日,实在很温馨。
听说汤兆基兄今年又有新著《印说静安》出版,可喜可贺。我们都在静安区住了几十年,我的原单位也在静安区,汤先生用篆刻艺术来叙述静安区的可喜变化,笔者为其书法篆刻艺术的不断创新所取得的新成绩而高兴。此书是汤先生从艺六十年的又一丰硕成果。
在上海书画金石界内,汤兆基兄以书法、绘画、篆刻“三绝”而闻名于沪上。他的书画作品师承白蕉先生,其笔下牡丹典雅大方而富丽堂皇,有一种国色天香的气度。他的篆刻作品师承篆刻大师钱君訇先生,刀下印章古朴而道劲,因其左手奏刀,故又有“铁笔左篆”之称。
汤先生曾赠我几本他的大作,其中有一本《汤兆基印存》令吾爱不释手。三百多枚印章摇曳多姿,各有特色。汤兆基的印章艺术,以我个人的理解,一是古朴,仿佛有点年纪了,有点秦篆汉隶的味道;二是平实,在稳健中显示圆润的韵味;三是拙趣,在随意中透溢出耐看的寓意,可谓拙中有趣。
我在各种艺术活动中不断见到汤兆基先生的身影,他总是乐呵呵的,态度和蔼可亲。汤先生以画牡丹闻名于世,人称“汤牡丹”。我曾去汤兆基寓所拜访,汤先生当时正在制作牡丹瓷瓶画,他的书斋中有不少他出版的著作,如《篆刻自学指导》《篆刻问答100题》《书法问答100题》《绘画问答100题》《篆刻欣赏常识》《汤兆基书画篆刻集》《汤兆基印存》《中国画牡丹技法》《竹木收藏》《中国木雕》等十余种著作,细细浏览,在汤兆基著作中,他以篆刻与牡丹画为其创作的主攻方向,因此“铁笔左篆”决非浪得虚名。而在收藏方面,汤兆基也因擅长工艺美术而颇有收获。
汤兆基一直供职于上海工艺美术行业,他与毛关福、蔡天雄等人都是业内的高级工艺美术师,汤兆基的书法、绘画、篆刻作品都极具人文色彩与艺术感染力,汤兆基还与宜兴丁蜀镇陶艺师葛武英合作,制作陶瓷作品,葛武英设计一款“天地方圆”壶的泥胚,由汤兆基在壶上刻了一幅“梅春图”,两者相映成趣。
汤兆基为浙江湖州人,他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上海书法家协会理事、上海美术家协会会员、西泠印社社员,曾任《上海工艺美术》主编、上海工艺美术学会秘书长、上海市工业设计协会理事。2011年4月,汤兆基美术馆在上海奉贤海湾国家森林公园正式开馆。
汤兆基,擅长书、画、篆刻,素有“三绝”之誉。篆刻古朴道劲,游刃有余,左手奏刀,又以“铁笔左篆”著称。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理事、上海工艺美术学会秘书长、上海书法家协会理事、上海美术家协会会员、杭州西冷印社社员,曾任《上海工艺美术》杂志主编,政协上海市委会常委、市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工艺美术设计协会会长。
序言——曹正文
渔父
龙潭三杰
阮玲玉
牛兰案
谢晋元
陈香梅
孤军营
建承
美琪大戏院
百乐门
樨英画室
史量才公馆
刘晓故居
刘长胜故居
商务
崇文堂
协盛
济难
中教联
中国青年
先驱
劳动周刊
公理日报
热血日报
平民日报
晓钟
向导
蔡元培故居
大东书局
暨大
爱国女学
清曲
上海文书
小热昏
梨膏糖
龙凤旗袍
绿云洞
涌泉
虾子潭
赤乌碑
静安寺
南京西路
曹家渡
老北站
苏河湾
吴淞江
吉庆里
辅德里
甲秀里
大通里
三曾里
华兴坊
四行仓库
宝华寺
市北园区
大宁
张园
徐园
三德里
静安
国际静安圆梦福地
长征精神
一轴三带
嘉里
三把刀
恒丰
马勒
曹家渡
恒隆
恒德
大宁绿地
怀恩堂
福地
圆梦福地
静安区
铁笔左篆“印说静安”——李榕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