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会计/应用型高等院校会计系列教材》与最新的《企业会计准则》的内容相协调,阐述了会计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基础会计/应用型高等院校会计系列教材》共计十一章,主要内容有:总论、会计核算基础、基本财务报表及其会计要素、账户与复式记账、企业主要经营业务的会计核算、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产清查、财务会计报告、会计核算程序和会计工作组织与职业道德。各章内容由浅入深,重难点突出,逻辑性强,便于学生课前预习。教材设有篇前、篇中和篇后案例,每节设有课堂测试题,每章设有本章小结、核心概念、思考题和练习题,以便学生掌握和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
《基础会计/应用型高等院校会计系列教材》主要以高等院校会计学、财务管理和审计学等专业本科生为对象,同时满足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等财经类其他专业学生学习基础会计的需要;既可以作为高等院校学生学习基础会计课程的教材也可以作为财务会计人员的参考书,同时也可用作高等院校教师授课的教学参考书。
《基础会计/应用型高等院校会计系列教材》:
2.负债是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
负债应当是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已经形成。负债作为企业的现时义务,只能由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企业将在未来发生的承诺、签订的合同等交易或者事项,不形成企业的负债。例如,企业与银行签订了短期贷款合同,并已经收到银行划转的款项,则形成了企业的短期借款这项负债,如果企业与银行只是签订了贷款合同,并未收到该笔款项,则不能确认为短期借款负债。
3.负债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是负债的另一个本质特征,只有企业在履行义务时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才符合负债的定义,如果不会导致企业经济利益流出,就不符合负债的定义。对于企业的负债,应当及时予以清偿,而清偿负债的方式多种多样。一般来说,企业是以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等货币资金清偿负债,但有时也可能以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非货币性资产进行清偿,还可能以提供劳务形式进行清偿等。无论企业采取哪一种方式进行清偿,其共同的特点是都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二)负债的确认条件
将一项现时义务确认为负债,需要符合负债的概念,还应当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1.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
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是负债的一个本质特征,但是企业履行义务所需流出的经济利益具有一定的不确认性,尤其是与推定义务相关的经济利益通常需要依赖于大量的估计。因此,负债的确认应当与经济利益流出的不确定性程度的判断结合起来。如果有确凿证据表明,与现时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就应当将其作为负债予以确认;反之,则不能将其作为负债予以确认。
2.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负债的确认在考虑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同时,对于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应当能够可靠地计量。通常,对于与法定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流出金额,可以根据合同或者法律规定的金额予以确定,考虑到经济利益流出的金额通常在未来期间,有时未来期间会比较长,有关金额的计量需要考虑货币时间价值等因素的影响。对于与推定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流出的金额,企业应当根据履行相关义务所需支出的最佳估计数进行估计,并综合考虑有关货币时间价值、风险等因素的影响。
在资产负债表日,对于符合负债概念和确认条件的项目,应当列入资产负债表;对于仅仅符合负债概念但不符合确认条件的项目,不应当列入资产负债表。
(三)负债的构成
按照偿还期限的长短可以将负债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两类。
1.流动负债
流动负债是指企业将在一年内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正常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流动负债主要包括短期借款、应付及预收款项、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等。
(1)短期借款,是指企业从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借入的期限在一年以下(含一年)的各种借款。短期借款主要是用于补充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流动资金不足的临时性借款。
(2)应付及预收款项,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债务,包括应付账款、应付票据、其他应付款和预收账款等。
(3)应付职工薪酬,是指企业根据有关规定应付给本企业职工的薪酬等。
(4)应交税费,是指企业按照税法规定应缴纳的各种税费,例如:企业所得税、增值税等。
2.非流动负债
非流动负债是指企业将在一年以上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正常营业周期以上偿还的债务。非流动负债主要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等。
(1)长期借款,是指企业从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借入的期限在一年以上(不含一年)的各种借款。长期借款主要是为扩展经营规模、增加长期资产和满足对资金的长期需要而借入的款项。
(2)应付债券,是指企业为筹集长期资金而对外发行的企业债券。
(3)长期应付款,是指企业除长期借款和应付债券以外的其他各种长期应付款项,包括应付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租赁费、以分期付款方式购入固定资产发生的应付款项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