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国家粮食安全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的研究成果,全书分为两篇,上篇总报告和下篇专题报告。总报告阐述了我国粮食作物产业发展状况、粮食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制约粮食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以及世界粮食安全形势及对我国粮食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和粮食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布局调整设想等;下篇专题报告与总报告互相呼应,就相关问题的研究进行了更为深入的剖析。
更多科学出版社服务,请扫码获取。
粮食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特殊商品,是国家的战略物资,粮食安全问题既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事关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21世纪以来,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水稻、小麦、玉米等产品结构不断优化,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支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研究认为:①我国粮食产量不断攀登新的高峰,生产布局改变明显;消费数量呈现平稳上升趋势,不同消费用途变化趋势差异较大;粮食流通体制市场化改革趋势明显,流通格局发生重大改变;粮食储备体系改善,储粮损失问题仍然严峻;粮食供求总体基本平衡,但区域供需失衡加剧。②受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阶段、国情特征、农业生产基础、投入水平等的影响,我国粮食生产还面临粮食增产基础脆弱,增产的长期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粮食消费需求超前刚性增长,利用效率不高和浪费现象并存;我国粮食结构性矛盾不断加剧等问题。③我国粮食产业的发展还受到资源短缺、环境恶化;劳动力和土地成本不断提升,种粮比较效益持续偏低;国内粮食价格高于国际市场,粮食安全风险进一步加大等诸多因素影响。④随着市场的开放和国际合作的加深,我国粮食产业发展还受到全球粮食安全状况和国际环境的影响。粮食需求的刚性增加与资源压力的叠加导致世界粮食供求偏紧,全球粮食贸易格局趋于集中,气候变化带来的极端天气事件等使得未来确保粮食安全的形势仍十分严峻。
此外,本研究对2020年和2030年我国粮食生产和消费的数量进行了预测。预计到2020年,我国谷物生产和消费的数量分别为5.7亿t和5.7亿t,2030年我国谷物生产和消费的数量将分别达到6.4亿t和6.7亿t。按照生产和消费发展趋势预测,2020年富余255万t,2030年出现3153万t的缺口。如果按照我国“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战略要求,我国谷物自给率要在95%以上,口粮的自给率要基本达到100%,我国2020年和2030年的口粮和谷物安全都能够完全保障。这表明我国选择以保障谷物安全为支撑的粮食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了保证我国粮食产业可持续发展、粮食供求平衡,本研究提出我国未来粮食安全的战略目标应选择保障谷物安全,以谷物的可持续生产支撑粮食的可持续消费的总体思路。在坚持五位一体、以我为主、提能增效、科技支撑四大原则的基础上,构建了六大发展战略:①综合生产能力提升战略;②区域均衡增长战略;③资源高效利用与环境保护治理战略;④科技创新与支撑战略;⑤新型经营体系创新战略外向型发展战略消费节约与引导战略;⑥品种决策战略。围绕重点建设任务,以最急需、最关键、最薄弱的环节和领域为重点,提出六大重点工程:①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②早作节水与水肥一体化科技工程;③玉米优先增产工程;④全国农牧结合科技示范工程;⑤农田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工程;⑥粮食重大科技创新工程。
要确保粮食作物产业可持续发展,还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第一,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提高种粮积极性;第二,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推广,提高综合生产能力的科技支撑;第三,加强国家财政投入,提升国家粮食安全的条件支撑能力;第四,严守土地红线,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生产基础;第五,科学编制全国粮食生产区域规划,明确界定各区域战略方向;第六,实施创新驱动,整建制大面积均衡增产;第七,加快农业组织和制度创新,着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第八,深化体制改革,推进粮食生产服务体系建设;第九,科学引导粮食消费;第十,加深体制改革,建立粮食安全预警预测机制。
目录
丛书序
前言
摘要 1
课题报告
一、粮食作物产业发展状况 7
(一)粮食生产状况分析 7
(二)粮食消费状况分析 11
(三)粮食流通状况分析 16
(四)粮食供求平衡分析 18
二、粮食产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 22
(一)粮食生产基础不牢,持续增产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 22
(二)粮食消费需求刚性增长,利用效率不高和浪费现象并存 24
(三)结构性矛盾不断加剧,地区供需失衡更加突出 26
三、制约粮食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 28
(一)资源短缺不可逆转,环境恶化进一步加剧 28
(二)劳动力和土地成本不断提升,种粮比较效益持续偏低 29
(三)国内粮价高于国际市场,粮食安全风险进一步加大 31
四、世界粮食安全形势及其对我国粮食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31
(一)世界粮食安全状况 31
(二)对我国的影响及机会 34
五、粮食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布局调整设想 36
(一)粮食产业发展趋势预测 36
(二)粮食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构想 38
专题研究报告
专题一 粮食作物产业可持续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
一、粮食作物产业发展状况 47
(一)粮食生产状况分析 47
(二)粮食消费状况分析 54
(三)粮食流通状况分析 63
(四)粮食供求平衡分析 73
二、粮食产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 77
(一)粮食生产基础不牢,持续增产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 77
(二)粮食消费需求刚性增长,利用效率不高和浪费现象并存 79
(三)结构性矛盾不断加剧,地区供需失衡更加突出 81
三、制约粮食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 83
(一)资源短缺不可逆转,环境恶化进一步加剧 83
(二)劳动力和土地成本不断提升,种粮比较效益持续偏低 85
(三)国内粮价高于国际市场,粮食安全风险进一步加大 87
四、世界粮食安全形势及其对我国粮食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8
(一)世界粮食安全状况 88
(二)未来增长前景 93
(三)对我国的影响及机会 94
(四)国际经验借鉴 96
专题二 粮食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布局调整设想
一、粮食供求预测结果的综述 102
二、粮食产业发展趋势预测 103
(一)生产预测 103
(二)消费预测 104
(三)谷物和口粮的供需平衡分析 107
三、粮食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构想 107
(一)总体思路 107
(二)主要战略 109
(三)重大工程 112
专题三 粮食作物产业可持续发展对策与措施研究
一、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提高种粮积极性 115
二、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推广,提高综合生产能力的科技支撑 115
三、加强国家财政投入,提升国家粮食安全的条件支撑能力 115
四、严守土地红线,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生产基础 116
五、科学编制全国粮食生产区域规划,明确界定各区域战略方向 116
六、实施创新驱动,整建制大面积均衡增产 116
七、加快农业组织和制度创新,着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117
八、深化体制改革,推进粮食生产服务体系建设 117
九、加强教育宣传,科学引导粮食消费 117
十、加深体制改革,建立粮食安全预警预测机制 117
分报告 四大粮食作物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分报告一 稻谷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一、稻谷产业发展现状 121
(一)稻谷生产状况 121
(二)稻谷消费状况 122
(三)稻谷加工物流发展状况 123
二、稻谷产业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重大问题 124
(一)缺乏全产业链设计的顶层政策 124
(二)自然因素 124
(三)经济因素 125
(四)社会因素 126
(五)稻谷产业新型主体培育发展不快 126
三、未来稻谷安全发展趋势分析 127
(一)稻谷生产中长期趋势变化及不同情景预测 127
(二)稻谷消费峰值预测及变化趋势 127
(三)供求平衡态势及其趋势 128
四、国际稻谷供需发展趋势及其对我国的影响 128
(一)国际稻谷安全状况及变化规律 128
(二)未来世界稻谷安全的变动趋势及其对我国的影响分析 129
(三)世界各国(地区)确保粮食安全的政策框架、主要做法及经验借鉴 129
五、稻谷作物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构想研究 130
(一)总体思路 130
(二)基本原则 130
(三)发展目标 131
(四)区域与品种布局 131
(五)重大工程 131
六、稻谷产业可持续发展对策与措施研究 131
(一)稳定扩大面积 132
(二)加强制度保障 132
(三)强化科技支撑 133
(四)完善宏观调控 134
(五)建立开放高效的现代稻谷产业 135
分报告二 小麦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一、小麦产业发展状况 136
(一)小麦生产发展特点 136
(二)小麦区域布局 137
(三)小麦消费发展变化 139
(四)小麦物流发展状况 140
二、小麦产业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重大问题 142
(一)自然因素 142
(二)经济政策因素 144
(三)社会因素 145
三、未来小麦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146
(一)小麦生产中长期趋势 146
(二)小麦消费预测 146
(三)小麦供求变化特点 148
(四)小麦供求趋势展望 149
四、国际小麦供需发展趋势及其对我国的影响 150
(一)世界小麦供求发展 150
(二)世界小麦供求特点 152
(三)世界小麦供求趋势 153
(四)未来国际小麦产业的变动趋势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154
(五)世界各国(地区)确保小麦产业健康发展的主要做法 156
五、小麦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构想研究 159
(一)总体思路 160
(二)基本原则 162
(三)重大工程 162
六、小麦产业可持续发展对策与措施研究 166
(一)加强组织领导和宏观调控 166
(二)加大小麦产业投入力度 166
(三)提升小麦科技研发能力 167
(四)健全小麦科技服务体系 167
(五)加强资源保护和基础建设 168
(六)加快创新小麦产业组织模式 168
(七)完善小麦产业可持续发展政策体系 168
分报告三 玉米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一、玉米产业发展状况 170
(一)玉米生产状况 170
(二)玉米消费状况 172
(三)玉米物流发展状况 174
二、玉米产业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重大问题 176
(一)自然资源分布不均、灾害频发、耕层浅及土壤肥力下降等严重制约玉米可持续发展 176
(二)政策支持体系不完善、比较效益低和生物质能源无序发展严重影响玉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177
(三)人口城镇化和膳食结构改善,需要大力发展玉米 178
三、未来玉米安全发展趋势分析 179
(一)玉米生产中长期趋势变化及情景预测 179
(二)玉米消费峰值预测及变化趋势 180
(三)供求平衡态势及其趋势 181
四、国际玉米供需发展趋势及其对我国的影响 182
(一)国际玉米安全状况及变化规律 182
(二)未来世界玉米安全的变动趋势及其对我国影响的分析 183
(三)世界各国确保玉米安全的政策框架、主要做法及经验借鉴 184
五、玉米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构想研究 184
(一)总体思路 184
(二)基本原则 185
(三)发展目标 185
(四)重大战略 186
(五)区域与品种布局 186
(六)重大工程 187
六、玉米产业可持续发展对策与措施研究 189
(一)推进玉米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189
(二)加强玉米成果转化推广机制创新,充分发挥科技在玉米生产中的支撑作用 189
(三)继续加大对农民的直接收入补贴和其他政策扶持 190
(四)深化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190
分报告四 大豆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一、大豆产业发展状况 191
(一)大豆生产状况 191
(二)大豆消费状况 192
(三)大豆物流发展状况 193
二、大豆产业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重大问题 194
(一)自然因素 194
(二)经济因素 194
(三)社会因素 194
(四)政策因素 195
(五)科技因素 195
三、未来大豆生产发展趋势分析 195
(一)大豆生产中长期趋势变化及前景预测(2020年、2030年) 195
(二)大豆消费峰值预测及变化趋势 196
(三)大豆供求平衡态势及其趋势 197
四、国际大豆供需发展趋势及其对我国的影响 197
(一)国际大豆安全状况及变化规律 197
(二)未来世界大豆供给安全的变动趋势及其对中国影响的分析 197
(三)世界各国(地区)确保粮食安全的政策框架、主要做法及经验借鉴 198
五、大豆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构想 201
(一)总体思路 201
(二)基本原则 201
(三)发展目标 203
(四)重大战略 203
(五)重大工程 204
六、大豆产业可持续发展对策与措施研究 206
(一)明确食用大豆的主粮地位,落实国家扶持粮食生产的各项优惠政策 206
(二)改善生产条件,大力提高综合生产能力 206
(三)积极推行粮豆轮作,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 207
(四)加强大豆科学研究,提高科技支撑能力 207
(五)抓好技术示范推广,提升生产技术水平 207
(六)提升组织化程度,加快生产方式转变 208
(七)加强宏观调控,改善市场环境,规避市场风险 208
(八)大力发展大豆食品加工业,提高产业整体效益 208
(九)积极开发海外资源,主动参与国际竞争 209
(十)做好科普宣传,引导科学消费 209
参考文献 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