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是中国改革开放进入第三十个年头,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发展已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中国与世界之间的联系也前所未有地广泛和紧密。正是基于这种特殊环境的内在要求,中国政治发展向世人展现出一系列新的发展走向,中国在新起点上寻找科学的政治发展道路,本年度报告围绕执政党建设、国家制度建设新态势、政府管理体制改革、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法律体系、世界图景中的中国发展、中国政府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等理论问题进行了全面的阐述。既有理论深度,又具有很强的资料性。
刘杰,男,1965年出生于四川省内江市,1995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法学博士。现为上海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政治研究中心主任,世界经济研究所国际政治经济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兼任院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副主任及《国际关系研究》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双聘教授。先后主持国家和上海市社科基金课题近10项,代表作有《国际人权体制》、《当代美国政治》、《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国家主权》,主编《执政策论》、《执政党与政治文明》等著作,发表《美国与国际人权公约》、《中国式民主与西方式民主的比较研究》等学术论文200多篇,曾10多次获国家和上海市优秀学术成果奖。
第一章 2008年:在新起点上寻求科学的政治发展道路
一、2008年中国政治发展的特殊生态
二、科学政治的发展观主导中国的政治发展
三、2008年中国政治发展的基本面相
四、2008年中国政治发展的若干启示
第二章 执政党建设:以党内民主带动政治民主
一、以创新思维部署执政方略
二、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三、全面深化党建工作
四、深入推进党内民主
五、党风廉政建设取得新突破
第三章 国家制度建设的新态势
一、人大、政协制度发展的整体态势及其特点
二、“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理念下人大立法制度的创新
三、从程序性监督到实质性监督:人大监督制度的加强
四、加强角色培训,提高履职能力:人大工作制度的成长
五、专题协商会: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
六、从党际监督到内部监督:民主监督制度的拓月
七、重视理论学习、加强信息化建设:参政议政制度的强化
八、案例分析:“农民工救世主”不能承受之重
第四章 2008年政府管理体制改革
一、服务型政府建设新阶段:从基础性工作到实体性建设
二、“大部制”改革启动:引领机构改革
三、突发事件:考验政府危机管理能力
四、干部人事制度:中央地方大换届,公务员队伍归口管理
五、地方政府治理的制度创新
第五章 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法律体系
一、总结过去,规划未来中国法治建设
二、发展完善法律体系
三、法律实施成为法治关键
四、加快问责的法制化步伐
五、司法制度改革迈入深水区
六、公民行动推进“具体法治”
七、两大影响性诉讼的法治标本意义
第六章 金融危机下的中国经济行动:稳定发展、改善民生
一、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凸显民生要义
二、“支农”、“惠农”政策不断出台
三、稳定房地产市场、努力实现住有所居
四、努力维护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
五、中小企业扶持政策初见成效
六、民生工程加快建设
第七章 世界图景中的中国发展
一、负责任的国家和负责任的政府
二、抗震救灾精神感动世界
三、奥运会展现中国的政治发展成就
四、世界视野中的改革开放30年与民主政治进程
五、世界图景中的中国政治发展面面观
六、对中国政治发展若干问题的评价
第八章 跨年度报告:改革开放30年中国政治体制改革进程
一、政治体制改革是中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作为政治体制改革核心的政府体制改革
三、政治体制改革的宗旨和目标是发展民主政治
四、30年来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历史经验
五、以科学的政治发展观为指导继续深化政治体制改革
2008年大事记
第—章 2008年:在新起点上寻求科学的政治发展道路
政治发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政治发展是指人类政治文明建设所形成的政治形态的历史演进过程,即一种政治形态在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过程中不断向更完善、更高级形态迈进所形成的变迁与发展;狭义的政治发展是指传统国家在迈向现代化过程中围绕着政治民主化所形成的政治变迁与发展。研究当代中国政治发展,需要兼具此广义与狭义两种视角与眼光,一方面以广阔的视野把握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资源、动力与途径,另一方面又以专注的目光审视当代中国政治领域本身的调整、变革与进展。
2008年是不平凡的一年,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第三十个年头,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发展亦进人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这一年重大公共事件连续不断,中国与世界之间的联系亦前所未有地广泛和紧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