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翅的山鹰--西南凉山彝区艾滋病研究》试图探讨改革开放以来凉山彝族自治州日益泛滥的海洛因和艾滋病问题发生、发展、后果、地方和国家应对以及这些议题背后的文化逻辑和社会动力。其核心问题是,在转型时期的中国,民族地区的彝族如何在国家和社会关系的变动中发生人口流动和文化变迁,这一流动和变迁过程中伴随着怎样的社会调适和文化重构,毒品和艾滋病问题与社会文化结构及其变迁之间有着怎样的潜在联系。
		
	
周如南,人类学博士,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教师,中山大学中国公益慈善研究院传播总监,广州公益慈善书院执行院长。主要研究方向为公益传播、健康传播、人类学理论与方法、社会组织研究等。主持和参与省部级课题和委托课题多项。
第一章 导论:问题意识、概念界定与研究视角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研究缘起与问题意识:权力的世界与文化的世界 
一 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之争 
二 凉山地区艾滋病高发之谜 
第三节 作为社会文化概念的艾滋病:疾病相关研究文献与现状回顾 
一 疾病改变历史:社会与文化角度的疾病考察 
二 医学人类学视野中的疾病与治疗 
三 艾滋病的人类学研究 
四 现代彝学的建构与批判 
第四节 概念的界说与反思 
一 疾病:以艾滋病为中心的考察 
二 身体:疾病与社会的连接点 
三 权力:概念的反思 
四 疾病、文化与权力的分析框架 
第五节 研究视角与方法 
一 村落研究 
二 民族志的叙事策略 
三 资料获得 
第二章 历史、鸦片与国家化:从独立王国到帝国边陲到民族地区 
第一节 族群历史:彝族“历史”生产逻辑中的权力 
一 “本土历史”与“他者历史” 
二 传说与历史:洪荒时代的想象与真实 
三 独立王国与帝国边陲:王朝时期的“中心”与“边缘”建构 
第二节 鸦片、疾病与权力:西南中国近现代国家政权的进入 
一 清末民初的凉山地方社会 
二 鸦片贸易、世界市场与军阀割据:解放前的西南烟毒 
第三节 一跃跨千年:民主改革、禁毒运动与凉山地方社会的国家化 
一 现代国家化:新中国政权在凉山地区的建立 
二 “暴乱”与“平叛”:凉山纳入现代国家体系的过程与记忆 
三 意识形态与国家政权的社会控制 
四 禁毒运动: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小结 
第三章 凉山腹地:竹核坝里的伍合村 
第一节 跨越边界的社区 
第二节 村落的历史地理学:伍合村的位置与历史沿革 
一 地理区位:位于凉山腹地的竹核坝子 
二 历史沿革:从土司领地到现代国家的乡村 
第三节 村庄景观、政治与日常生活 
一 村庄的空间景观 
二 村庄的时间节奏 
三 社会结构与亲属制度 
四 人口外流的经济学:伍合村的经济 
小结 
第四章 毒品,犯罪与社会空间的生产:城乡之间的海洛因流动 
第一节 空间理论:从列斐伏尔到中国研究 
一 空间的缺席 
二 空间的回归 
三 中国社会研究中的空间 
第二节 跨界流动的社区:都市里的族群政治与空间生产 
一 国家城市化进程中的进城彝民 
二 少数族群都市生存的空间政治学 
三 吸毒与贩毒:伴随海洛因的都市生活 
第三节 毒品侵入:海洛因的村庄流行及其后果 
一 外流人员的城乡往返与海洛因的村庄流行 
二 从享乐到苦难:作为海洛因泛滥后果的身体成瘾与国家规训 
三 基于城市化与民族区域自治的城乡发展反思 
小结 
第五章 苦难扩散:乡村艾滋病的发生、传播及风险后果 
第一节 死亡阴影下的村庄:作为海洛因后果的艾滋病 
一 致命毒品:海洛因滥用引起的死亡 
二 死亡、艾滋病与乡村社会结构变迁 
第二节 性网络中的疾病传播:地方文化情境中的性模式与艾滋病风险 
一 潜在的危机:性传播成为艾滋病扩散的主要途径 
二 性的社会网络的提出:从个体主义到整体主义到行动的结构主义 
三 彝族青年的性流动:扩大化的性网络与感染风险 
第三节 嵌入文化结构的艾滋病传播风险后果 
小结 
第六章 传统的力量:艾滋病的地方性治疗与临终关怀 
第一节 毕摩的仪式性治疗:作为“鬼”的艾滋病 
一 神药两解:彝族常见病与传统治疗模式 
二 毕摩断病:占卜与解释 
三 毕摩的经书与鬼神的分类 
四 毕摩治疗:巫术的逻辑 
第二节 无歧视的家支:整体主义下的艾滋病人对待 
一 歧视形成的逻辑:不被歧视的霍乱与被歧视的麻风、狐臭 
二 疾病照顾:文化认知.中的“洁净”与“危险” 
三 道义之根:村落生活中的家支整体主义 
第三节 生死之间:文化情境中的艾滋病临终关怀与死亡处理 
一 仪式过程:一个中年艾滋病人的葬礼深描 
二 生死有别:死者灵魂的处理与生死区隔 
三 魂归祖界:彝人生活世界的终极彼岸 
小结 
第七章 大国防控:地方、国家与国际社会的艾滋病治理 
第一节 传统的发明:基于家支联合的民间禁毒行动 
一 家支的禁毒:仪式、荣誉与道德 
二 家支的联盟:毒品战争的社区动员 
三 传统发明与国家消解 
第二节 由外而内:国际组织的艾滋病项目介入与本土NGO成长 
一 艾滋病话语的四幕剧:从道德批判到社会拯救 
二 本土化的非政府组织:凉山彝族妇女儿童发展中心 
三 迈向人民的人类学:从社会自救到文化自觉 
第三节 大国防控:国家疾病防控体系的建设、运作与成效 
一 国家的行动:针对艾滋病防控的规划、投入与落实 
二 乡级卫生医疗资源的变迁与艾滋病应对 
三 村口的诊所:医疗体系末梢的日常看病点 
第四节 运动式动员:镶嵌在地方治理过程中的禁毒和防艾 
一 严打与摘帽:国家动员机制下的禁毒运动 
二 从爱国卫生运动到“彝区健康文明新生活运动” 
三 那些试图改变人类的项目是如何失败的:“文明化”运动的必要性与局限性 
小结 
第八章 结语 
第一节 疾病与权力 
一 历史与国家化中的权力 
二 流动与城市化中的权力 
三 艾滋病传播中的权力 
四 艾滋病关怀中的权力 
五 艾滋病防治中的权力 
第二节 民族自觉:世界政治经济体系与地方应对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