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定 价:88 元
丛书名:百题大过关
- 作者:柯宏发
- 出版时间:2016/11/1
- ISBN:9787118110357
- 出 版 社:国防工业出版社
- 中图法分类:E866
- 页码:
- 纸张:胶版纸
- 版次:1
- 开本:16开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关于赛博蓝军力量建设的学术专著。
全书共12章。主要内容有:构建了赛博蓝军力量建设问题的研究目标与框架;分析了赛博空间对抗的能力体系、结构体系、装备体系以及技术体系等;概括了美国、俄罗斯等外军和台军赛博空间作战部队的发展历程、编制、装备及作战演习等情况;总结了基于频谱、基于网络的赛博作战能力评估方法以及基于认知的赛博作战效果评估方法;提出了赛博蓝军力量建设的思想、原则和目标,分析了蓝军力量建设的基本特征和影响因素;提出了赛博蓝军力量的作战能力要素及一种体制编制构想;提出了以生产力诸要素的构建、生产关系诸要素的健全、作战能力的提升为主线的建设方法,并探讨了军民融合推进、自主创新保障、跨越发展推动、赛博文化助推等建设途径;从赛博感知、指挥决策、攻击、防御、评估等角度对赛博蓝军力量的作战能力进行了分析;从物理域、信息域、认知域和社会域的行动反应角度建立了赛博蓝军力量的建设效能评估指标体系和建设效能的矩阵描述与评估模型;从支持作战训练、作战试验、赛博作战理论研究的角度讨论了赛博蓝军力量的运用问题,并对赛博蓝军建设前景进行了展望。
本书可供从事赛博空间论证、设计、试验与评估等方面的科研、工程技术人员和爱好者使用,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领域本科生、研究生和教师的参考书。
|
前
言
世纪之交,网络中心战曾作为美军建设的战略重点。美军的网络中心战理论,从提出到迅速付诸实践,是美军对信息时代战争规律性把握,也是信息技术在军事领域有效运用的科学应对,更是美国争夺21世纪军事制高点的集中表现。在网络中心架构下将电子战和网络战能力融合一体,从而催生赛博空间作战理论,赛博空间作战将实现软杀伤、硬摧毁相结合,实现赛博空间作战效能最大化。
赛博空间作战引领了一种全新的作战理念,聚焦于改变军队做事的方式,而不是改变军队所做的事情。它主张以网络为中心来思考和处理作战问题,通过作战单元的网络化,实现战场信息共享和协调行动,最大限度地把信息优势转变为决策优势和行动优势,充分发挥整体作战效能。赛博空间作战从理论到实践,再上升为战略规划,人们不难看到一条信息技术运用于军事领域、新型作战理论牵引部队建设、不断拓展部队战斗力新增长点的军事力量建设的清晰路线。
2002年我军提出的网电一体战体系与美军所构建的赛博空间作战理论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美军所提到的很多赛博战能力,其实都体现出网电一体的思想,尤其是网通一体(计算机网络战 通信电子战)的思想。网电一体战的理论和方法,集中反映了当代信息作战发展的主要特点、客观规律和重要趋势。我军在武器装备建设和军队编制体制上已着力构建基于网电一体战的赛博空间作战能力体系。
本书是2012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军事学资助项目(项目编号:12GJ003-102)的研究成果结晶。蓝军是军事训练中受训部队的作战对手,它扮演的是受训部队的假想敌。在军事训练中,蓝军依照假想敌进行作战编成,运用真实的或模拟的假想敌装备,以假想敌的战术战法与受训部队进行对抗训练。赛博空间作战蓝军力量作为和平时期我军赛博空间作战部队训练演练的磨刀石,是推动我军复杂电磁环境下赛博空间作战部队训练的重要力量,是我军研究探索外军赛博空间作战特点规律的重要途径,是提升我军赛博空间作战战场制网电权能力的重要举措。因此,研究赛博空间作战蓝军力量建设问题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军事意义。本书在研究赛博空间作战一般基本概念与理论的基础上,抓住蓝军力量的组成与结构、蓝军力量的建设、蓝军力量的作战能力分析这根主线进行重点研究,研究内容分为12章。第1章介绍了赛博空间、赛博作战、蓝军力量等几个基本概念,从主要任务、能力需求、意义等角度研究了赛博蓝军力量建设研究需求,构建了赛博蓝军力量建设研究目标与框架。第2章主要研究了赛博空间对抗的能力体系、结构体系、装备体系以及技术体系等问题。第3章主要研究了美国、英国、俄罗斯等外军和台湾地区军队(简称台军)赛博空间作战部队的发展历程、编制及作战演习等情况。第4章主要研究了美国、英国、俄罗斯等外军和台军赛博空间攻击装备、防御装备以及感知装备等情况。第5章分析了赛博空间作战能力的构成及作战制胜机理,概括了基于频谱、基于网络的赛博作战能力评估方法以及基于认知的赛博作战效果评估方法。第6章研究提出了我军赛博空间作战蓝军力量建设的思想、原则和目标,分析了蓝军力量建设的基本特征和影响因素。第7章提出了赛博蓝军力量应该具备赛博侦察、指挥控制、精确攻击、防御、评估5种核心作战能力,分析了赛博蓝军力量的建设要素,并提出了一种赛博蓝军力量的体制编制构想。第8章从哲学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角度讨论了赛博作战力量的发展规律,提出以生产力诸要素的构建、生产关系诸要素的健全、作战能力的提升为主线的建设方法,并有针对性地探讨了军民融合推进、自主创新保障、跨越发展推动、赛博文化助推等建设途径。第9章从赛博感知、指挥决策、攻击、防御、评估等角度对赛博蓝军力量的作战能力进行了分析。第10章从物理域、信息域、认知域和社会域的行动反应角度建立了赛博蓝军力量的建设效能评估指标体系和建设效能的矩阵描述模型,并提出了赛博蓝军力量建设效能的矩阵型灰色关联评估模型。第11章从支持作战训练、作战试验、赛博作战理论研究的角度讨论了赛博蓝军力量的运用问题,主要讨论了其编配和运用模式。第12章从赛博蓝军建设理论研究、赛博蓝军力量装备发展、赛博蓝军力量运用等角度对赛博蓝军建设前景进行了展望。
本书的出版得到了原总装备部1153人才工程的资助;本书的课题研究过程中,装备学院科研部及装备试验系各级领导和机关给予了很多鼓励和帮助;军事科学院作战实验中心战晓苏教授、军事科学院军事运筹分析研究所赵存如研究员、空军指挥学院后勤与装备系姜明远教授、原总装备部司令部信息化局网管中心顾中舜研究员、装备学院熊伟教授给予了大力指导和支持。同时,项目组收集了有关单位或个人发表的论文和书籍,学习借鉴了其中的很多研究成果,在此一并深表谢意。
本书由柯宏发、唐跃平策划,柯宏发、唐跃平、李云涛、夏斌、徐勇、祝冀鲁具体撰写,各章分工如下:第1章由柯宏发和祝冀鲁负责撰写,第2章由唐跃平负责撰写,第3章由柯宏发、唐跃平和李云涛负责撰写,第4章和第5章由李云涛负责撰写,第6章至第8章由柯宏发负责撰写,第9章由夏斌和徐勇负责撰写,第10章由柯宏发和祝冀鲁负责撰写,第11章由夏斌和徐勇负责撰写,第12章由柯宏发和唐跃平负责撰写。全书由柯宏发、祝冀鲁最后统稿。
赛博空间蓝军力量建设研究是一个全新的学术领域,国内外没有相关的理论专著借鉴,研究难度极大,本书课题组只是进行了一些基础研究和理论探讨,很多内容尚处于研究和探索中,还有许多问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修正。加之作者学识水平有限,虽多方讨论和几经改稿,书中错误、缺点和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恳请读者和各方面专家不吝赐教指正。
作者
2016年5月于北京沙河水库
|
目 录
目 录
第1章 绪论
1.1 赛博空间的概念
1.1.1 赛博空间的基本概念
1.1.2 赛博空间的特点
1.1.3 赛博空间的重要性
1.1.4 赛博空间体系结构
1.2 赛博空间作战的基本概念
1.2.1 赛博空间作战的概念与特点
1.2.2 赛博战与电子战
1.2.3 赛博战与信息战
1.2.4 赛博战与计算机网络战
1.3 赛博战力量建设发展现状
1.3.1 赛博战理论研究现状
1.3.2 赛博部队建设现状
1.3.3 赛博武器装备建设现状
1.3.4 赛博战训练现状
1.4 赛博蓝军作战力量建设需求
1.4.1 赛博蓝军作战力量的概念
1.4.2 外军蓝军力量建设进展
1.4.3 赛博蓝军作战力量的建设需求
第2章 赛博空间作战对抗体系
2.1 概述
2.2 赛博空间对抗的能力体系
2.2.1 赛博空间态势感知能力
2.2.2 赛博空间攻击能力
2.2.3 赛博空间防御能力
2.2.4 赛博空间支援能力
2.3 赛博空间战场及对抗的结构体系
2.3.1 赛博空间战场概念
2.3.2 赛博战场的物理域和信息域
2.3.3 赛博战场的社会域和认知域
2.3.4 物理域和信息域对抗
2.3.5 社会域和认知域对抗
2.4 赛博空间对抗的装备体系
2.4.1 赛博态势感知装备
2.4.2 赛博空间攻击装备
2.4.3 赛博防御装备
2.4.4 赛博空间支援装备
2.5 赛博空间对抗的技术体系
2.5.1 态势感知技术
2.5.2 赛博攻击检测技术
2.5.3 赛博图绘制与导航技术
2.5.4 赛博空间攻击技术
2.5.5 赛博防御技术
第3章 赛博作战部队建设分析
3.1 美军赛博空间作战部队
3.1.1 美军赛博空间作战部队发展历程
3.1.2 美军赛博空间作战部队编制情况
3.1.3 美军赛博空间战略分析
3.1.4 美军赛博空间作战部队战争演习情况
3.2 欧盟赛博空间作战部队
3.2.1 欧盟赛博空间作战部队发展历程
3.2.2 英国赛博空间安全战略分析
3.2.3 欧盟赛博演习情况
3.3 俄军赛博空间作战部队
3.3.1 俄军赛博空间作战发展历程
3.3.2 俄军赛博空间作战部队编制情况
3.3.3 俄军赛博空间战略分析
3.3.4 俄军赛博空间作战部队战争演习情况
3.4 印度军队赛博空间作战部队
3.4.1 印度军队赛博空间作战部队发展历程
3.4.2 印度军队赛博空间作战部队编制情况
3.4.3 印度军队赛博空间作战部队战争演习情况
3.5 日本赛博空间作战力量建设
3.5.1 日本赛博空间的安全威胁
3.5.2 日本赛博空间安全的有关政策
3.5.3 日本赛博战力量建设
3.5.4 日本赛博作战部队演习情况
3.6 台军赛博空间作战力量建设
3.6.1 台赛博作战的有关政策
3.6.2 台赛博作战部队建设情况
3.6.3 台赛博作战部队演习情况
第4章 赛博空间作战装备分析
4.1 赛博空间感知装备及特点分析
4.1.1 美军赛博空间感知装备及特点分析
4.1.2 英军赛博空间感知装备及特点分析
4.1.3 俄军赛博空间感知装备及特点分析
4.1.4 日本自卫队赛博空间感知装备及特点分析
4.1.5 台军赛博空间感知装备及特点分析
4.2 赛博空间攻击装备及特点分析
4.2.1 美军赛博空间攻击装备及特点分析
4.2.2 英军赛博空间攻击装备及特点分析
4.2.3 俄军赛博空间攻击装备及特点分析
4.2.4 日本自卫队赛博空间攻击装备及特点分析
4.2.5 台军赛博空间攻击装备及特点分析
4.3 赛博空间防御装备及特点分析
4.3.1 美军赛博空间防御装备及特点分析
4.3.2 英军赛博空间防御装备及特点分析
4.3.3 俄军赛博空间防御装备及特点分析
4.3.4 印度军队赛博空间防御装备及特点分析
4.3.5 日本自卫队赛博空间防御装备及特点分析
4.3.6 台军赛博空间防御装备及特点分析
4.4 对我国威胁较大的赛博装备及特点分析
4.4.1 软杀伤装备
4.4.2 硬摧毁技术
4.4.3 对我国的启示
第5章 赛博空间的作战能力评估方法
5.1 赛博空间作战能力的构成
5.1.1 赛博空间作战能力的概念与内涵
5.1.2 赛博空间作战力量的作战任务
5.1.3 赛博空间作战力量的能力构成
5.2 赛博空间的脆弱性分析
5.2.1 赛博空间的脆弱性分类
5.2.2 计算机网络的脆弱性
5.2.3 赛博节点的暴露性
5.2.4 赛博链路的开放性
5.3 基于频谱的赛博作战能力评估
5.3.1 电磁频谱赛博作战能力评估体系
5.3.2 评估方法
5.4 基于网络(实体)的赛博作战能力评估
5.4.1 网络攻击效果评估的一般问题
5.4.2 基于网络的赛博作战效能评估指标体系
5.4.3 网络攻击效果评估方法
5.5 基于认知的赛博作战效果评估
5.5.1 认知域的分析
5.5.2 模糊认知图模型
5.5.3 基于OODA认知环路的赛博作战
第6章 赛博蓝军力量建设的基本原则与特征
6.1 赛博蓝军作战力量的建设目标
6.1.1 威胁能力建设目标
6.1.2 攻击方法建设目标
6.1.3 评估能力建设目标
6.2 蓝军力量的建设原则
6.2.1 任务牵引
6.2.2 信息主导
6.2.3 综合集成
6.2.4 分类建设
6.2.5 协调发展
6.2.6 确保质量
6.2.7 注重效益
6.3 蓝军力量建设的基本特征
6.3.1 主体灵活性
6.3.2 对抗性
6.3.3 时代性
6.3.4 系统性
6.3.5 复杂性
6.4 蓝军力量建设的影响因素
6.4.1 国防政策的影响
6.4.2 军事理论的影响
6.4.3 安全环境的影响
6.4.4 部队科技水平的影响
6.4.5 人员素质的影响
6.4.6 其他因素的影响
第7章 赛博蓝军力量的建设内容
7.1 赛博蓝军力量的核心作战能力
7.1.1 蓝军力量的态势感知能力
7.1.2 蓝军力量的指挥控制能力
7.1.3 蓝军力量的精确攻击能力
7.1.4 蓝军力量的防御能力
7.1.5 蓝军力量的评估能力
7.2 赛博蓝军力量的建设要素
7.2.1 赛博装备是力量建设的基础要素
7.2.2 体制编制是力量建设的组织要素
7.2.3 赛博人才是力量建设的核心要素
7.2.4 演习训练是力量建设的驱动要素
7.2.5 综合保障是力量建设的支撑要素
7.3 赛博蓝军力量的体制编制构想
7.3.1 赛博蓝军力量体制编制的概念
7.3.2 赛博蓝军力量的组织体制构想
7.3.3 赛博蓝军力量的指挥体制构想
7.3.4 赛博蓝军力量的装备编制构想
第8章 赛博蓝军力量的建设途径
8.1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视角的赛博蓝军力量
8.1.1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构成的有机整体
8.1.2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协调发展的基本规律
8.1.3 螺旋式的建设提升过程
8.2 赛博蓝军力量的建设方法
8.2.1 赛博蓝军力量生产力诸要素的构建
8.2.2 赛博蓝军力量生产关系诸要素的健全
8.2.3 赛博蓝军力量作战能力的提升
8.3 赛博蓝军力量的建设途径
8.3.1 顶层设计确保建设效益
8.3.2 军民融合推进生产力诸要素的建设
8.3.3 自主创新保障赛博蓝军力量建设的持续
8.3.4 跨越发展推动赛博作战能力的生成
8.3.5 攻防演训确保作战能力的提升
8.3.6 赛博文化助推整体作战能力的发展
第9章 赛博蓝军力量的作战能力分析
9.1 蓝军力量的感知能力
9.1.1 蓝军力量感知的内涵
9.1.2 蓝军力量感知的基本流程
9.1.3 蓝军力量的感知能力分析
9.2 蓝军力量的指挥决策能力
9.2.1 蓝军力量决策的内涵
9.2.2 蓝军力量决策的基本流程
9.2.3 蓝军力量的决策能力分析
9.3 蓝军力量的攻击能力
9.3.1 蓝军力量攻击的内涵
9.3.2 蓝军力量攻击的基本流程
9.3.3 蓝军力量的攻击能力分析
9.4 蓝军力量的防御能力
9.4.1 蓝军力量防御的内涵
9.4.2 蓝军力量防御的基本流程
9.4.3 蓝军力量的防御能力分析
9.5 蓝军力量的评估能力
9.5.1 蓝军力量评估的内涵
9.5.2 蓝军力量评估的基本流程
第10章 赛博蓝军力量建设效能评估模型
10.1 基于四域的赛博蓝军力量建设效能评估指标体系
10.2 矩阵型灰色关联评估模型
10.2.1 建设效能的矩阵描述
10.2.2 作战能力矩阵的初值化处理
10.2.3 作战能力矩阵的灰关联分析模型
10.3 蓝军力量建设效能的仿真评估算例
第11章 赛博蓝军力量的运用
11.1 对赛博作战训练的支持
11.1.1 赛博作战训练分析
11.1.2 蓝军力量使用模式分析
11.1.3 蓝军力量的编配
11.2 对作战试验的支持
11.2.1 美军作战试验分析
11.2.2 蓝军力量使用模式分析
11.2.3 蓝军力量的编配
11.3 对赛博作战理论研究的支持
11.3.1 对赛博防御理论的支持
11.3.2 对赛博攻击理论的支持
11.3.3 对赛博支援理论的支持
第12章 赛博蓝军力量建设展望
12.1 赛博蓝军力量建设理论展望
12.1.1 着力于赛博思维的建设理论
12.1.2 着力于联合一体化的建设理论
12.1.3 充分关注赛博技术的应用发展
12.1.4 提高指挥信息系统建设地位
12.2 赛博蓝军力量装备发展展望
12.2.1 突破赛博装备设计理念
12.2.2 拓展虚拟化赛博装备
12.2.3 发展赛博侦察攻击综合系统
12.2.4 强化关键基础设施防护的防御系统
12.2.5 赛博攻防效能评估系统
12.3 赛博蓝军力量运用展望
12.3.1 加强赛博作战的训练演练
12.3.2 推动赛博技术自主创新
12.3.3 培育全民赛博空间文化
12.3.4 推进赛博领域的军民融合
12.3.5 培养赛博作战专业技术力量
参考文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