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是毛泽东1957年2月在最高国务会议第十一次(扩大)会议上的报告。毛泽东在报告中提出了正确区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系列论断,明确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原则方法,是对国家政治生活和国家治理问题的一次重大探索,是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的经典力作。本书在系统回顾原著写作背景的基础上,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内涵、方针方法、现实启示等几个方面开展深入研读,对新时代如何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本书从揭示马克思展开现实批判和对未来社会预见所内含的道德视角、道德原则出发,阐明马克思经济伦理思想的内在逻辑、主要内容、现实意义等方面,初步建构一种适合于保障和促进今天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经济伦理思想,进一步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伦理发展提供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支撑。
本书以同济大学的主要专业进行篇章排序,每章编写3-6个联系某个专业的专业实验(或专业设计、专业实习)的马原课堂教学案例,每个案例由案例材料、案例提间、案例分析、教学反思四部分构成,案例材料为同济大学某个专业的学生的专业实验(或专业设计、专业实习)的过程、结果、新发现的文字叙述,案例提间和案例分析为每个专业实验(或专业设计、专业实习)所运用的马克思主义原理以及每个专业实验体现的马克思主义原理。
意识形态作为历史性的概念,本身具有多义性与含糊性,而进入中文语境后,此概念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也经历了历史发展的复杂演变,这对今天我们理解意识形态概念产生重要影响,进而对正确把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也带来深刻影响。基于此,本书把意识形态概念作为研究对象,以马克思恩格斯,尤是马克思在著作、文稿、书信等文献中对意识形态概念的论述作为理论研究基础,对意识形态概念进入中文语境,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传播进行系统而完整的考察,进而批判性地审视当前国人对意识形态概念内涵的理解和使用,为新时代准
本书作为马恩经典著作资料丛书中的一本,是恩格斯批判蒲鲁东主义和资产阶级改良主义、阐发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著作。在这部著作中,恩格斯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对解决住宅短缺这类社会问题的立场和观点,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下住房短缺的根源是统治阶级的剥削和压迫。此外,恩格斯还就科学社会主义的一些基本原理作了深刻论述。他根据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揭露了资产阶级对工人阶级的残酷剥削和掠夺,揭示了资产阶级的法律不过是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本册为英文版。
本书共六章,内容包括“从基督教到拜物教:现代性溯源及其概念的生产”“从哲学到政治经济学:现代性的反思与重建”“《资本论》的前提: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三个转变”“《资本论》现代性批判的辩证法”等。
本书围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与理论研究和马克思主义外交理论研究三个方面,较为系统地研究了新时代以来搞校思政课教学科研中存在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其中,结合我校特色,特别对马克思主义外交思想研究有了初步研究成果。
本书共分七章,主要内容包括: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认识的本质及发展规律;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趋势;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及其最终实现等。
本丛书收录了从马克思高中毕业撰写的三篇作文到恩格斯晚年撰写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等代表性著述20余篇。这20篇著作是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各专业和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专业博士生必修课“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读”的必学书目。丛书作者对这20余篇著作的研究状况和研究内容的梳理、概括和总结,基本上反映了北大“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读”课程的主要内容,展现了北大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学习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基本情况,是北大博士生阅读马克思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