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法商评论》是由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主持编写的系列学术文集。所含文章聚焦于法律与商业、经济、金融、环境、科技等融合的领域,提倡通过古今中外比较的研究方法,探索国际性、基础性、前沿性的重大问题。本卷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修改为主题,探讨商事纠纷解决视野下的商事审判、经济理性人预设下的商事诉讼程序、国际商事争端解决共生机制的构建、商事审判等问题;此外,还收录了研究民间借贷的司法抑制困境和中小企业的金融赋权路径、气候变化诉讼中司法权威与科学知识的共同生产的论文,以及有关跨国信义法和统一商法典方
本书共分六部分:环食药安全治理、涉人工智能大数据犯罪研究、网络电信犯罪研究、侵犯个人信息犯罪研究、检察理论研究、各科专论。主要内容包括:环境刑法教义学的法益论回归与二元论转型;污染环境罪的主观要件探析;生态环境行政公益诉讼中磋商的探索与思考一一以D市为例等。
本书从心理生理和认知脑电的神经生理基础、采集方法、分析手段及其在认知科学、公安技术、法庭科学证据和反反测谎等方面入手,系统性地介绍和讨论了当前科学测谎学术界认知脑电研究手段以及脑电的应用现状,着重讨论体表的情绪的心理生理反应和大脑的认知脑电反应这两种主流的测谎机制分类以及用大脑认知电位中识别犯罪情景和语义记忆的认知脑电甄别涉案和无辜的方法。本书对测谎进行正本清源,将被检测人本身具有的生理属性、检测问句认知后产生的情绪的生理反应以及诱发心理生理参数变化的原理进行论述,并把认知科学新近研究成果归纳创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文件检验鉴定书、手印鉴定书、法医物证(DNA)鉴定书、准绳问题心理测试分析意见书。具体内容包括:司法鉴定介绍;司法鉴定的资质认定及实验室认可;司法鉴定的过程;鉴定文书;鉴定人出庭;文件检验鉴定概论;常用文件检验鉴定书的种类;文件检验鉴定书各要素解析等。
环境法学是法学大家庭中的新成员,其强烈的现实性和浓郁的人文性散发出迷人的魅力,越来越多的学人投身其中。相比于具有悠久历史积淀的民法、刑法等法律部门宏大的体系、核心的范畴和颇具特色的方法论,环境法显得不那么深邃、厚重和正统。因此,无论是基于对自身理论的不断超越,还是基于对实践的有效引领,都需要更加重视环境法的法理研究。本书从环境法的基础理论出发,对其性质以及相关内容进行阐述,接着对其立法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与探索,以及环境法实施的相关机制,如公众参与环境保护视角下的环境信息公开、环保产业促进专门立法
本书分为七章。第一章,阐述整体不法(构成要件)理论的基本内涵和特征,给读者一个较为清晰的总体印象。第二章,探索整体不法(构成要件)理论的形成路径,梳理其理论源头。当然,在这种探索中,也展示了整体不法(构成要件)理论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和合理性。第三章,阐述整体不法(构成要件)理论基础上形成的犯罪论体系构架。在这种叙述中,同时也阐明了整体不法评价理论对建构犯罪论体系的基本要求。第四章,说明中俄四要件不法理论实际上也是一种整体不法评价理论。同时,与二阶层整体不法理论相比,中俄四要件整体不法评价理论
刑法学的向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