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运用海洋经济、空间经济、供给经济前沿理论,深入诠释海洋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和作用机制,构建海洋经济全要素生产率评价体系,分析区域差异,以确定海洋经济供给结构优化路径,实现海洋经济在产业、空间和制度等层面的协调发展。
本书介绍飞秒激光、光学频率梳精密测距技术的基本原理与前沿进展。全书共11章。主要内容包括:长度测量的基础知识与激光绝对测距技术、飞秒激光脉冲与光学频率梳原理、飞秒激光脉冲飞行时间绝对距离测量、飞秒激光频率梳合成波长绝对测距技术、双光梳绝对距离测量、飞秒激光调频连续波激光雷达、飞秒激光频率梳光谱成像方法、飞秒激光精密位移
中国锂矿资源丰富,分布广泛,位居世界前列。但是,随着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锂作为21世纪能源金属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全国矿产资源规划(2016—2020年)》把锂作为9个“储备和保护矿种”之一,24种战略性矿种之一,而甲基卡是锂矿的唯一一个国家规划矿区。为在“十三五”期间完成60万tLi2O
碳酸盐风化通过溶解捕获大气和土壤中的CO2形成溶解无机碳,然后通过生物碳泵形成有机碳沉积产生碳汇。本书基于大型模拟实验场和云南抚仙湖,对关联的两个过程进行了系统阐述,揭示了其对气候和土地利用变化的高度敏感性。碳酸盐风化碳汇研究不仅解决了碳酸盐风化有无碳汇的科学问题,而且为寻找全球“遗失碳汇”和未来通过土地利用调控碳汇提
湿地是地球上**生产力的生态系统之一,也是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之一,被誉为“地球之肾”、“天然水库”和“天然物种库”。由于全球人口增加及经济迅速发展的过程中长期忽视环境的保护,地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全球湿地丧失和功能退化成为突出的问题之一,开展长期持续的湿地生态环境保护刻不容缓。合成孔径雷达(SAR)能够穿透植被进
海岸线资源调查评估与空间管控研究是当前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课题。本书详细介绍江苏沿海地区土地利用特征状况,分析海岸线生态安全与开发利用问题,总结海岸线资源调查与评估方法,开展江苏省海岸线资源开发利用与综合评价、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与岸线空间管控分区、滩涂资源状况与生态风险评估、土地生态调查与质量评估等工作,提出海岸线资源
本书基于陆海统筹的理念,以将海洋空间作为滨海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加以统一规划与设计为目标,介绍滨海城市所属海洋空间开发利用工程相关的规划设计原理与方法。全书共7章:第1章为绪论,第2章为人工岛选址影响因素,第3章为人工岛平面形态,第4章为人工岛景观,第5章为人工岛护岸设计,第6章为填筑式人工岛建造,第7章为游艇码头设
视频已成为感知地理环境细微变化的重要数据来源。本书针对如何在地理空间挖掘视频数据中丰富的时空动态信息这一问题,设计了地理视频数据模型,提出了视频数据地理空间化方法,以人群状态智能感知为例,系统阐述了地理视频在智能感知与分析地理环境时空动态变化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本书从地层学、沉积学及古生态学等角度,深入分析区内各类岩石的特征及成因,结合区域地质构造背景对二叠纪沉积环境及演化进行阐述,在此基础之上结合古环境研究,深入探讨四川盆地二叠纪不同时期的生态环境,以期为区域科学研究以及矿产勘探工作提供基础地质资料。
地球从诞生那一刻起就激情四射,充满活力。由内向外、从小到大,在各种时间和空间尺度上,地球永不停息地运动着,以独有的方式演绎着自己不平凡的一生。本书带我们去探寻:人类怎样一步步弄清地球内部结构?地球经历了怎样剧烈的诞生过程?岩石如何记录古老地球历史?沧海桑田是如何演进的?火热的岩浆和无处不在的流体如何形成丰富矿产?在阅读
自然地理学综合实习是自然地理学相关课程中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学生通过野外的实习与实践,才能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的地理事物、现象联系起来。同时,学生也将通过对实习区域发生、发展中的自然地理学问题的进一步发现、理解与思考,形成进一步学习的认知基础,提高实践动手能力、综合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本书系统介绍了西南天山的成矿地质背景和成矿条件,分析了西南天山晚古生代和中新生代变形特征以及中新生代山体隆升-剥露-解体过程;开展了岩浆岩的岩石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研究,进一步揭示了西南天山晚古生代构造-岩浆作用历史;通过典型金锑、铅锌和铁矿床解剖,确定了西南天山优势矿产的主控因素,建立了典型矿床的构造-成矿-控矿模型,提
本书系统整理桐柏-大别地区地、物、化、金银矿产及科学研究资料,评述研究区内外金银矿产调查勘查研究现状与找矿进展,深化区域成矿地质背景认识,解剖老湾、黑龙潭、陈林沟等典型金银矿床,总结该区金银矿床成矿规律、控矿因素、成因机制、综合信息找矿模型,划分出河南围山城-湖北小林等6个金银多金属矿找矿远景区,详细分析各找矿远景区的
本书比较全面地介绍了地图学的理论、方法和应用,主要内容包括:地图与地图学,空间参照系,地图投影,地图符号与地图表示方法,地图概括,地图编绘与产品模式,地图分析与应用。全书注重教材的系统性和实用性,内容组织便于实际教学使用。
本天文年历的主要内容包括太阳表、月亮表、大行星表、天象及日月食等,可供一般天文和测量人员使用,大地测量、航海、航空等工作部门用的历书可以采用基本数据编算。
本书以雷达遥感罗布泊探秘为主题,总结了作者在罗布泊地区长期进行雷达遥感探索揭秘罗布泊成因的成果。本书共6章,分别对雷达遥感技术在罗布泊湖盆地形地貌解译、湖泊浅层地表探测、浅地表含水层埋深、湖盆盐壳微地貌识别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深入、全面、系统的介绍和分析。以雷达遥感为手段,进行了罗布泊历史环境演变的深入讨论与罗布泊古水
《海洋地球科学(MarineGeosciences)》系统介绍了海洋地球科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介绍了海洋地球科学研究的成果和前沿进展。从基础地质学入手,重点介绍洋底形态和构造、河口海岸带沉积地貌、大陆边缘和远洋沉积,并介绍与人类生活和生产有关的海洋地质资源及海洋地质灾害。《海洋地球科学(MarineGeoscience
《气象史研究》是由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主办,中国科技史学会气象科技史委员会承办的学术辑刊,是以气象历史为研究对象的学术性辑刊,旨在为国内气象史和相关研究提供成果发布平台,推动中国气象史与文明国际化发展,拓展该领域的学术交流与资源共享。
DEM精度研究是DEM研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原始数据精度、插值算法、地貌类型、采样数据分布特征和尺度都是影响DEM精度的主要因素。插值算法作为其中的直接因素,地貌类型、采样数据分布特征和尺度等因素通过插值算法影响DEM精度。因此,从影响DEM插值精度的不同因素出发,研究DEM插值算法的适应性问题,对降低DEM插值的不
《中国古代水文史稿》是本关于中国古代水文的专著,时间跨度从公元前约2000年到19世纪末。作者从大量古文献和考古材料中,发掘丰富的古代水文信息,梳理成大禹治水考、中国古代关于水的思辨、诸子论水、中国古代水文观测、中国古代对河流的认识等专题,阐述其形成和发展过程,彰显了中国古代对水文科学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