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屯汉墓(套装共2册)》记载着这次发掘的212座汉墓中,因58座墓葬遭到严重破坏且无随葬品出土,因此报告只发表了比较完整的154座的材料。这154座墓葬,按形制可分为土坑竖穴墓(部分墓穴开凿在基岩上,实际为石圹竖穴墓,但也归人此类)和砖室墓。土坑竖穴墓共82座,又可分为积贝墓、积石片墓,积贝、石片墓,积瓦墓,积贝、瓦
杭州市文物考古所编著的《南宋御街遗址(上下临安城遗址考古发掘报告)》共分上下两册,收集相关文物图片千余幅,撰写40余万字,从学术角度较为全面、系统地介绍了1988-2008年期间南宋御街遗址四次田野考古发掘资料及有关情况。每次发现的遗迹与遗物独立成篇,篇末对遗迹年代与性质单独讨论。报告还对南宋御街的长度、宽度、结构、用
《俄藏黑水城文献20:西夏文佛教部分》为《西夏文佛教部分》的西夏文佛教部分。佛教是享国一百九十余年的西夏王朝境内最主要的宗教,保存的佛典多达四百余种,不仅有经律论,还有疏义经传等,译本则取自汉传佛书,也有译自藏文者。许多佛典有场面恢宏、刻印细微的弘法经图,有序跋、发愿文、题款,并列出著译校者姓名,史料价值极高。《俄藏黑
《西夏文佛教部分22:俄藏黑水城文献》所收文献有《大宝积经》、《无量寿经》、《阿弥陀经》、《大方等大集经》、《华严经》等,刻本写本皆俱,《华严经》多为正背两面抄写的梵夹装式,因用每面四栏制版,仍清晰可读。有的佛经附有说法图、校经题记,均为珍贵的传世之本。
本书收录了已刊布的6271件商代有铭铜器上的古汉字,时间下限截至2011年12月底。字编部分由正编、合文、重文、附录、残字、残字未裁切六个部分组成。
宋大川、夏连保主编的《清代园寝志(上下)》尽量考虑清代宗法制度的特点,结合文献资料的记载和实地调查的情况,对每个家族的茔地变换、园寝与园寝之间的关系进行剖析研究。清代园寝制度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和社会制度下所产生的一套特殊的丧葬等级制度。在这一特殊丧葬等级制度下,清王朝依据宗室成员生前社会地位的等级,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3)》共收入6种8篇清华简文献,分别是已失传两千多年的《傅说之命》3篇、《周公之琴舞》、《芮良夫毖》、《良臣》、《祝辞》以及《赤鹄之集汤之屋》。这批文献的整理公布,将会对历史学、文献学、文学史、思想史等领域的研究提供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记述这批汉简的发掘整理过经过以及四十年来留下的香相关记忆。
马承源主编的这本《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9》共收入竹书七篇:《成王为城濮之行(甲、乙本)》、《灵王遂申》、《陈公治兵》、《举治王天下(五篇)》、《邦人不称》、《史蒥问于夫子》及《卜书》。其中《成王为城濮之行》、《灵王遂申》、《陈公治兵》、《邦人不称》为有关楚史之佚文,《举治王天下(五篇)》和《史蒥问于夫子》则记述了古公
《上海博物馆藏王国维跋雪堂藏器拓本》共收器物八十余件,基本上代表了罗振玉在《梦郼草堂吉金图续编》之后所藏的主要青铜器及铭文的状况,在罗氏所藏器物中占有重要地位。拓本俱为罗振玉亲手所为,是迄今所见由罗振玉本人手拓的彝器最为集中的拓本汇集,极有文献和文物价值。并且还首次披露了王国维先生所作的跋言三十余通,这些跋言有较多王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