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藏》编纂是有史以来首次对中国儒学的成果和史料进行系统收集和整理的大型文化工程。《儒藏》是中国儒学成果的总彙,被列为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以及中国孔子基金会“重大项目”,由四川大学古籍所编纂、中国孔子基金会给予专项经费支持。《儒藏》采取经、史、论“三藏”及二十四目“的编录体系,是中国儒学曆史资料集大成之作
《儒藏》为儒家经典和反映儒家思想、体现儒家经世做人原则的典籍的丛编,收书浩如烟海。北大《儒藏》编纂中心的编纂计划,分两步走,步先编精华编,选收《儒藏》中的精要书籍,全部以校点排印的方式出版,以满足广泛的需求;第二步再编纂《儒藏》的全编,现正在加紧编制全编的书目,以作准备。目前《儒藏》精华编所收的书籍,正在按计划井然有序
“北京大学儒藏工程”是我国一项重大学术文化项目。《儒藏》收录自先秦至清朝结束这一时段中,儒家经典及其注疏、儒家学者的著述和体现儒家思想文化发展的相关文献,包括传世文献与出土文献,尽量选用好的底本,按传统的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进行分类。本册隶属经部四书类。
一、中国传统文化以儒家思想为中心。《儒藏》为儒家经典和反映儒家思想、体现儒家经世做人原则的典籍的丛编。收书时限自先秦至清代结束。二、《儒藏》精华编为《儒藏》的一部分,选收《儒藏》中的精要书籍。三、《儒藏》精华编所收书籍,包括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传世文献按《四库全书总目》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分类,大类、小类基本参照《中国丛
关于《集义》与《集注》之关系,朱熹尝言:《集注》乃《集义》之精随。又言:诸朋友若先看,《集义》,恐未易分别得,又费工夫。不如看《集注》,又恐太易了。这事难说,不奈何,且须看《集注》,教熟了,可更看《集义》。《集义》多有好处,某却不编出者,这处却好商量,却好子细看所以去取之意如何。须是看得《集义》。方始无疑。旧日只恐《集
本书是收集保存儒学文献的大型丛书。她荟萃两千余年儒学著作,以系统的著录体例,分门别类地予以标点、校勘和编排。她作为中国古代儒学成就之集成,可望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象徵,与《大藏经》、《道藏》鼎足而三,永远滋养中华民族的心灵。本书为儒藏史部第一百册儒林年谱。《儒林年谱》为《儒藏.史部》第四编,共五十册,2721个印张。
中国传统文化以儒家思想为中心。《儒藏》为儒家经典和反映儒家思想、体现儒家经世做人原则的典籍的刊编。收书时限自先秦至清代结束。《儒藏》精华编为《儒藏》的一部分,选收《儒藏》中的精要书籍。《儒藏》精华编所收书籍,包括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本书主要介绍出土文献,出土文献单列为一个部类,原件以古文字书写者一律收其释文文本。韩国、
儒藏精华编一〇四册中庸辑略论语集解论语义疏论语注疏 n本册收录经部四书类学庸之属和论语之属5种典籍,即《中庸辑略》、《大学古本旁注》(存目,见《王阳明全集》)、日本正平版《论语集解》、《论语义疏》和《论语注疏》。 n宋代石墪编、朱熹删定的《中庸辑略》汇集了有宋一代理学名家对于《中庸》一书的解释,使得后人在研究宋代中
何新是名振中外的著名学者。其在政治、经济、国际关系方面的研究早已素为人知。他在中华古典文华方面的研究,更为独树一帜。何新国学经典新解,收入近二十年来何新研究古学的全部重要著作。何新认为:中华乃是“日华”贵胄。惊世之论,石破天惊,欲寻民族文化之根者,不可不读这一套千古奇书。
《中华佛教人物传记文献全书》本书是我国第一部涵盖时间长、收入佛教人物多、影印制作规模大的人物传记集。这套“全书”底本来自于中国国家图书馆,收录文献始于宋代,止于民国。这是专家从国家图书馆浩如烟海的佛教人物传记古籍中整理出来的,该书以佛教人物传记为主体,上至佛陀、菩萨本生故事,下至僧人、居士传记,融通汉藏,在形式上兼收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