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戏曲·湖南花鼓戏
陇剧原名陇东道情,是甘肃省独有汉族戏曲艺术。起源于汉代的道情说唱,唐宋时期由宫廷走向民间。扎根于陇东的渔鼓道情,逐渐吸收了当地民间音乐营养,增加二股弦等乐器,衍化为皮影唱腔音乐。1958年搬上舞台,1959年正式命名为陇剧。
龙江剧是中国最年轻的戏曲剧种之一,是20世纪50年代末诞生在黑龙江的地方戏曲新剧种。黑龙江汉族地方戏曲之一。1958年,在东北三省协作区会议上,周恩来提出要发展东北地方戏曲后,黑龙江省以二人转、拉场戏的音乐为基础,吸收东北民间音乐,把说唱和歌舞演唱的形式,逐步丰富、发展成戏曲形式,1960年8月正式命名为龙江剧。
五音戏源于山东省的章丘、历城一带,传于济南、淄博、滨州、潍坊等地。原名肘鼓子(或周姑子)戏,以唱腔优美动听,语言生动风趣,表演朴实细腻而著称,地方特色浓郁。由于所流传地域的方言、风俗等差异,大致划分为东、西、北三路。后由于种种原因,东路和北路肘鼓子渐趋衰微,只有西路被一支专业的戏曲团体承续下来,即今日的淄博市五音戏剧院
越调是河南省的汉族戏曲剧种之一。主要流行于河南全境、湖北西北部、陕西东南部、安徽西北部、山西东南部、河北中南部、北京等省市。越调的主奏乐器早期是象鼻四弦,后来一般用坠胡。 越调除戏曲形式外还有曲艺和木偶两支分支。1942年河南发生大旱,期间许多越调艺人(如张桂兰)等都曾转入过地摊说唱,等灾荒过后,再重新回到舞台来演唱
《人物花鸟1(套装共37册)/东方画谱·宋代卷》囊括了宋代人物画和花鸟画37幅。《人物花鸟1(套装共37册)/东方画谱·宋代卷》包括崔白《寒雀图》、赵佶《五色鹦鹉图》、《瑞鹤图》、李公麟《五马图》等多幅名作。《人物花鸟1(套装共37册)/东方画谱·宋代卷》气势恢宏,印制精良,搭配合理,全面展示了中国古代绘画的很好之辉煌
《东方画谱·宋代卷:人物、花鸟(2套装共37册)》为东方画谱丛书的盒套之一。《东方画谱·宋代卷:人物、花鸟(2套装共37册)》囊括了多幅名作。《东方画谱·宋代卷:人物、花鸟(2套装共37册)》气势恢宏,印制精良,搭配合理,全面展示了中国古代绘画的高峰之辉煌。《东方画谱·宋代卷:人物、花鸟(2套装共37册)》经过经过高清
《东方画谱·元代卷:山水·人物·花鸟(套装共42册)》囊括了元代的山水画、人物画和花鸟画共42张。其中包括赵孟頫、王蒙、吴镇、黄公望和倪瓒等多位震古烁今的巨匠名作。元代绘画,上承唐宋、下启明清,短短百年间,名家辈出。《东方画谱·元代卷:山水·人物·花鸟(套装共42册)》所收名作全面反映了元代绘画的风貌。经过高清印制,亦
《东方画谱·明代卷:山水(套装共28册)》为东方画谱丛书的盒套之一。《东方画谱·明代卷:山水(套装共28册)》囊括了多幅名作。《东方画谱·明代卷:山水(套装共28册)》气势恢宏,印制精良,搭配合理,全面展示了中国古代绘画的高峰之辉煌。《东方画谱·明代卷:山水(套装共28册)》经过经过高清印制,可称传神于方寸。实为学习、
《东方画谱·明代卷:人物、花鸟(套装共24册)》为东方画谱丛书的盒套之一。《东方画谱·明代卷:人物、花鸟(套装共24册)》囊括了明代人物画和花鸟画24幅。包括林良、吕纪、文征明、唐寅和陈洪绶等人的多幅名作。《东方画谱·明代卷:人物、花鸟(套装共24册)》气势恢宏,印制精良,搭配合理,全面展示了明代早中晚各个阶段、数种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