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本对《新青年》杂志中优秀文章选编的合集。书中收纳了包括言论、诗歌、小说、通信等多个体裁的文章。《新青年》是中国文化史上一本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杂志,是旧中国时代最早的一份思想启蒙刊物,也是中国最早介绍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的刊物。凝聚了当时中国一大批最优秀的知识分子,如鲁迅、胡适、刘半农、钱玄同、周作人、沈尹默等,
本书是重庆市出版专项资金资助项目《重庆近代报刊提要》的子项目。本书以1997年直辖后的重庆市地域范围为界,以1899-1949年为时限,按出刊时间顺序和提要式整理规范,首次系统地编录了目前有记载或有实物留存的在重庆区域内出版的各类期刊(约2000种)的基本情况,包括创办者、发行者、创刊停刊时间、开张、办刊宗旨、内容特色
《民国时期创刊号图录》从宁夏图书馆卷帙浩繁的馆藏民国期刊中精选了其中最具社会价值、文献价值、文物价值、鉴赏价值、收藏价值的700多种创刊号,以提要的形式,依学科分类,图文并茂地加以编纂,包括创刊时间、主办者、办刊宗旨、主要栏目以及所刊重要文章、主要撰稿人等,旨在为读者了解各刊特色、精髓提供导游指南;通过抢救、保护、开发
本书分为版本形态描述和内容提要两部分,包括题名、责任者、出版发行、文献特殊细节、载体形态、附注提要等内容,提要部分又包括报刊概况、版本特点、内容简介以及必要说明等,客观记录了在民国这个特定的历史时期,青岛乃至山东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变化。本提要共辑录民国时期青岛市图书馆藏地方期刊160余种,为读者了解这一时期青
九三三年七月七日在上海创刊,由生活书店出版发行,主编先后由郑振铎、傅东华、王统照担任,茅盾作为隐形主编参与了《文学》月刊的实际编务,一直是《文学》月刊的主要负责人。一九三七年十一月因抗战爆发而停刊,先后出了九卷,共五十二期,成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寿命*长、影响*的大型纯文学刊物。『刊物以栏目繁多而见丰富,以专号特辑不断推
抗战时期,以宣传抗日救亡为主题的画报大量涌现,逐渐成为宣传抗战、动员大众、推动抗战教育的重要阵地。其刊载了大量抗战摄影图片和美术作品,蕴含着珍贵的史料价值、学术价值和艺术价值。本书精选抗战题材画报42种,包括摄影、漫画、木刻等艺术形式,绝大多数此前从未影印出版过,内容反映中国军民的抗日史实,展现抗战形势下社会民众生活,
本书是由陈平原教授编选的《新青年》文章的合集,本书的特色在于:一,将思想史视野与文学史意义重叠起来,确立新的阅读及阐释标准;二,坚信“议政”“述学”之文,同样也可以是“具有文学性”的好文章;三,作为一项共同参与的事业,《新青年》同人的整体形象,必须得到完整的呈现;四,既按文体分类,以便读者欣赏,又隐含着“史”的线索及编
20世纪20年代,旅游逐渐成为了深受社会各界团体和众多媒体追棒的新兴生活方式。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总经理陈光甫凭着商人特有的感觉洞察到了旅游对于国民经济、社会生活所即将发挥的作用,于是开办了以“发扬国光,服务行旅”为主旨的中国旅行社,并于1927年亲自策划、创办了《旅行杂志》。《旅行杂志》初期为季刊,季末出版。本书是继《旅
《北碚月刊》原名《工作周刊》,创刊于1933年3月,1936年8月更名为《工作月刊》,1937年1月更名为《北碚月刊》,一直出版到1949年11月,该刊共发行62期。该刊创刊时由中国西部科学院江与巴璧合特组峡防团务局编辑,1937年1月起,改由嘉陵江三峡乡村建设试验区编辑发行。该刊是卢作孚开展乡村建设活动时所办,目的是
《同聲月刊》是龍榆生先生繼《詞學季刊》之後主編的一份側重於詩詞創作和研究的學術期刊。一九四〇年十二月由同聲社在南京創刊,一九四五年七月停刊,歷時五年,共出版四卷三十九期。龍榆生(一九〇二—一九六六),名沐勳,字榆生,號忍寒、籜公,晚年以字行,曾以“風雨龍吟室”命名書齋。江西萬載人。先後任教於暨南大學、中山大學、中央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