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山西省名中医赵莉娟教授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的汇集之作。全书分为上篇和下篇两部分,上篇为赵教授从医经历、学术思想及学术成果;下篇为临证特色,主要介绍了赵教授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内分泌及呼吸系统方面疑难杂症的诊治思路,并精选了部分医案,同时对经典方剂应用提出了独到见解。书中理论与实践结合,经方与时方互参,辨证与辨病相合
史大卓教授从医40余年来,形成了自己宏观辨证辨病和微观辨病有机结合的诊疗特色,在治疗心血管病等内科疾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临床效果显著。这本医论医话的结集出版,有助于广大中西医结合医师开阔临床思路,提高临床疗效。本书主要内内容包括:医理发微、方药寻幽、治病求源,共三个章节,涵盖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及更
本书简要总结了肌肉学的中西医学知识,包括解剖、生理、生化、组织学以及中医针灸学中的肌肉学理论,并结合浮针的医学实践,在相关疾病的诊断治疗方面作了系统说明,如患肌的病理特点,以及肌肉上下游病痛的诊断和大体治疗(如现代医学中的骨关节病,在很多实际患者的表现中,并非骨与关节的病变,而是肌肉及其附属组织的病变),反映了作者二十
本书共6章,从基础理论到操作技术、从临床应用到科学研究,对新九针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总结。第一章简述九针的历史渊源、科研发展历程、学术创新。第二章阐述新九针的针具与针法。第三章叙述新九针相关基础知识,包括经络、腧穴及针灸处方等,尤其总结增加了新九针处方。第四章分列内科、骨外科、妇儿男科、皮肤科、五官科病证及急症,详述98
本教材遵循“保持食品营养与健康专业学科体系及教育模式的系统性、完整性”的思路,系统阐述了营养与传统食疗学的基础理论及应用方法,主要内容有绪论、营养与传统食疗学基础、人体体质分类与营养评估、食物的性能、食物的营养功效、食疗药膳的制作工艺、不同情况下的的饮食调理措施以及营养与传统食疗学在疾病中的应用,主要包括心血管系统疾病
井穴通络法是以中医经典理论为依据,在古今医家实践基础上,以阴阳学说、经络学说为指导,以揿针等为工具刺激体表井穴,开窍醒神、疏通经络、调和阴阳,从而改善人体不适症状的一种中医外治方法。该方法以揿针为主要针具(揿针由承淡安先生受皮内针启发创制和发明),较好实现了对中医经典理论的传承,以及对澄江针灸学派学术的挖掘整理和守正创
紫苏集营养性与功能性于一体,经济价值很高,在医疗、食品、饲料等领域都已有广泛应用。紫苏还含有-亚麻酸、黄酮类、萜类、花青素及多糖等诸多功能成分,因此具备开发价值,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以便更好地利用。目前紫苏的深入开发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成为国内外轻工业、食品、医药等领域的研究热点。全书分章节介绍了紫苏的主要营养成分、紫
作者本书著者吴生元教授乃著名中医学家吴佩衡先生(吴附子)嫡子,早年就读于云南大学医学院(现昆明医科大学前身)学习临床医学,1960年师从其父吴佩衡先生学习中医,并在云南中医学院系统学习中医三年3年。本书强调理论知识与临床思维、实践经验的结合,通过理论探幽、辨证发微、治法心要、临床实践心得、方药辨析、扶阳实践与学术传承探
侯振民先生,系第三、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山西省首批名老中医,北京中医药大学师承教育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中医临床、科研、教学工作近60年,自1987年开始一直进行着老年病的研究和治疗工作,学术成果颇丰。本书系统整理了侯振民先生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辨治内科杂病重视抓主症,论治老年病重视补肾固本、
图解小穴位大作用